魔芋輪紋斑病

魔芋輪紋斑病

魔芋輪紋斑病是由魔芋殼二孢引起的、發生在魔芋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在葉片上形成輪紋狀的褐色大斑(直徑約為1~2厘米),後期病斑中部可穿孔,潮濕時病斑上有黑色霉狀物。

魔芋輪紋斑病發病高峰期是9月份。一般情況下該病發生較短,株發病率不到5%,而且不直接造成大的損失。

由於該病一般發生輕,而且只為害葉片,使之產生病斑,所以一般不防治。如果株發病率達50%以上,主要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托布津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於葉面,可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魔芋輪紋斑病
  • 病原:魔芋殼二孢
  • 為害作物:魔芋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魔芋輪紋斑病病原為魔芋殼二孢(學名:Ascochyta amorphophall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於寄主表皮組織下,成熟後露於表皮上,球形至扁球形,直徑100~200微米,黑褐色,壁膜質,有孔口,著生在病葉或的組織內,部分外露。分生孢子梗極短,產孢細胞內壁芽生瓶體式產孢。分生孢子長橢圓形,雙胞,兩端尖略溢縮,無色,大小為(7~10)微米×(3~4)微米,成熟後雙細胞,壁薄平滑。
魔芋輪紋斑病
魔芋殼二孢
圖註: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為害症狀

魔芋輪紋斑病危害魔芋葉片,發生時間較晚,一般在魔芋生長後期出現。葉片發病,多在葉尖或葉緣,初時產生淡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近圓形至不規則形黃褐色斑,大小1~2厘米,病斑上具輪紋;後期有些病斑中部穿孔。濕度大時,病部著生稀疏霉層及黑色小粒點。

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濺射傳播引起田間發病。田間發病後,病部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散進行反覆再侵染,病害不斷擴展蔓延。病情日益加重,生長後期在倒苗前進入發病高峰。

流行規律

魔芋輪紋斑病病原菌喜高溫、高濕,入伏前後發病,進入高溫多雨季節病害迅速發展成災。管理粗放、植株生長衰弱,病害加重。7~9月為多發病期。

防治方法

  1. 選地勢較高、土質肥沃地塊種植魔芋。
  2. 精細整地,適時種植;注意合理種植密度,不要過密。
  3. 施足腐熟糞肥,氮、磷、鉀肥合理配合,切勿偏施、過施氮肥。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 發現初始病株,及時清除,減少田間病菌源。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
  5. 發病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