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雲寺

魏雲寺

魏雲寺,1959年出生於上海黃浦,上海海關鐘樓的第四代守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雲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黃浦
  • 出生日期:1959年
  • 職業:公務員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

人物經歷

魏雲寺,1983年參加海關工作,1991年開始接手維護調校海關大鐘的工作,至今他守護大鐘已有22年。22年來,海關鐘聲記錄了上海城市發展的分分秒秒,也同時記錄了魏雲寺在平凡的寂寞中所作出的點點滴滴和默默奉獻。
魏雲寺將於2019年4月11日退休。

人物事跡

位於上海外灘的海關大樓古老而氣勢不凡,陳舊逼仄的電梯充滿歷史感。電梯最高到9樓,10樓以上屬於鐘樓,一層是發條、一層是機芯房、一層是銅鐘座,再往上,就是旗桿台,這裡是外灘的制高點,曾經是上海的地標。
上下鐘樓只有僅供一人通行的木製樓梯,69級階梯從發條層到機芯房、再往上48級到銅鐘座,一階一階,轉著圈兒,53歲的魏雲寺上下卻氣不喘、臉不紅、頭不暈,“上下樓梯,往水平方向看,頭就不暈了,師傅教我的。”到了魏雲寺這兒,是大鐘的第四代守護人了。
上下117層旋轉扶梯,為大鐘上發條、做保養,是魏雲寺每天的功課。每周一、三、五,魏雲寺都要檢查大鐘,為機芯加油,收緊螺絲,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機芯房是大鐘的心臟。在用楠木框架、有機玻璃組成的小房子裡,有成百上千的齒輪,直徑12mm的鋼絲繩下面垂吊著3根圓柱體狀的是發條,分別連線走時、報刻和敲整點的鐘擺。世界上的鐘,都是滴答一秒,但在機芯房,滴答是兩秒。走速越快,磨損越大,造鐘者以此來減小機械的摩擦力。
魏雲寺聽他的師傅說,以前海關大鐘上發條完全依靠人力,需要4個工人用手柄把沉重的鐘錘絞起來,花上幾個小時。如今,裝上馬達後,上發條的工作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
上行至銅鐘座,4隻小鐘負責準點“敲打”,中間的巨鐘負責樂曲。整點時分,發條帶動重達135公斤的大方錘,敲響銅鐘座的報點大鐘,令人耳膜震動。魏雲寺摸一摸大鐘的鐘壁:“看看它多厚,超過一個成人手掌的長度呢。”
21年前剛接手這工作時,魏雲寺離不開收音機,因為要整點校對,全神貫注掐著報時的第一聲“嘀”,錯過了就得再等一個小時。現在他只要拿起電話聽筒,撥打12117,隨時隨地可以知道時間。
大鐘的誤差從不超過兩秒,平時如此,逢新年更重要。每年元旦的前一天下午,魏雲寺就開始繃緊神經,每次大鐘報時,都要對一下表。元旦前夕,他都要守夜,確保海關大鐘在新年的第一秒鐘準確報時。今年元旦,外灘上演了一場3D燈光秀,海關大鐘是主會場,所有的燈光以它為核心絢爛登場。一鐘之隔,魏雲寺無緣見到外面的五光十色,但他因為大鐘的走時準確而安心釋然。
長年累月看守大鐘,魏雲寺的作息時間也像時針分針逃不脫鐘面一樣固定下來。20年來唯一的一次遠行是在2009年,魏雲寺評上海關係統的先進個人,可以去西安旅遊一次。本來他都準備放棄了,結果已經調到浦東海關的師傅聽說後,特地趕過來幫他頂班。
其實,魏雲寺的工作不僅僅是守鐘,他還是海關機關服務中心物業部的一名員工。他的工作是收發報紙,一天要收發幾百份報紙雜誌。這份工作更平凡、更花時間。但是,他說:“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認認真真,就挺幸福的。”
海關大鐘已經走過了84年。魏雲寺說,英國的大本鐘、莫斯科紅場的鐘,還有上海海關大鐘並稱世界三大鐘。而他是看著海關大鐘長大的,魏雲寺小時候住在黃浦區,抬頭就可以看到鐘樓。“那個時候,上海沒有那么高的房子,海關大樓的鐘聲往東一直可以傳到吳淞口碼頭,向西可以到靜安寺。”他說。
上海海關大鐘見證了上海的歷史,魏雲寺則見證了海關鐘樓的一部分歷史。現在,他擔心的是,還沒有物色到一位接班人,“現在的年輕人都沒這個耐心,連我兒子都不願意幹這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