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雲(豫劇表演藝術家)

魏雲(豫劇表演藝術家)

魏雲主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朝陽溝》等並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鄭州市
  • 出生日期:1936年
  • 逝世日期:2007年
  • 職業:豫劇表演藝術家
  • 代表作品:《朝陽溝》,《小二黑結婚
人物經歷,主要任職,藝術人生,綜述,人物銀環,退休演出,人物評價,危機,轉機,《朝陽溝》,活動年表,

人物經歷

1951年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員。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耕雲記》、《紅珊瑚》、《人歡馬叫》、《朝陽溝》等劇目。“文革”後,又排演了《驕楊》、《甜蜜的事業》、《愛情的審判》、《朝陽溝內傳》等新戲。1993年10月退休。
《朝陽溝》劇照《朝陽溝》劇照
她還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時,還曾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魏雲的《朝陽溝》是座頂峰,她在其中扮演下鄉知識青年銀環,其美麗、善良、勤勞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在現代戲畫廊里,象銀環這樣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見的。她在《朝陽溝》中的精彩唱段,膾炙人口、久唱不衰。

主要任職

曾任河南省第四、五、六屆政協委員,河南省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顧問,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
魏雲魏雲

藝術人生

綜述

20世紀50年代初就先後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等劇目,尤其是她飾演的《志願軍的未婚妻》中的女主角趙淑華更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解放軍戰士的認可和稱讚。許多志願軍戰士看了她的演出後給她寫來熱情洋溢的信件,讚揚她所塑造的新中國婦女形象,感謝她對志願軍的支持。不少部隊還把這齣戲作為政治教材,專程接劇團去部隊演出。

人物銀環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魏雲還先後主演了幾部很有影響的劇目,如《耕雲記》(飾肖淑英)《紅珊瑚》(飾珊妹)《人歡馬叫》(飾劉愛琴)等,這些劇目中魏雲所飾演的角色都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最大的數她飾演的《朝陽溝》中的銀環,隨著電影和電波傳遍全國各個地方,魏雲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文革”後魏雲又先後飾演了《驕楊》中的楊開慧、《甜蜜的事業》中的田大媽、《愛情的審判》中的葉母等令人難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後復排的《朝陽溝》中重新飾演銀環。同時還在楊蘭春的新作《朝陽溝內傳》中再次飾演銀環。該劇上演後深受觀眾歡迎,許多人都認為魏雲的演技如同劇中的銀環一樣,歷盡磨難之後更加成熟,更加令人難忘。同時她還灌制了大量的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的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被許多大、中專藝術院校列為教材。她的優美聲腔唱段永遠留在現代戲曲史冊,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心中,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衷心愛戴。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1965年當選河南省黨代表,1977年,參加中國友好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其事跡被列入《中國大百科全書》《古今中外名人》《華夏女名人》《中國當代藝術家傳集》等辭書。
魏雲魏雲

退休演出

魏雲在藝術上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她尤其注重生活積累。《朝陽溝》這齣戲,魏雲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不知已演出多少場了,但是魏雲卻從未在銀環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停止過。她每次演出都力求有新感覺,星星點點地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一角色。退休之後,她仍活躍在各地的舞台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性演出活動,耐心地輔導、培養青年演員,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重病期間時刻關心團內的業務建設,她不顧身體病重,親自動筆,修改唱詞,譜寫唱段,謳歌新時期的繁榮盛世。

人物評價

魏雲是豫劇現代戲的開拓者之一,名列三團“五大主演”,她塑造的藝術形象、創造的唱腔,至今留在廣大的觀眾心中。她在《朝陽溝》里扮演銀環演唱的許多唱段,如“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上山”、“下山”,到現在也是戲迷點唱、傳魏雲在《朝陽溝》飾演的銀環唱率最高的段子。
現代豫劇 他們那一代演員,還有編導、音樂設計,對於豫劇現代戲可以說有篳路藍縷之功。雖然現在看來,排演現代戲對於豫劇工作者來說,早已是駕輕就熟,但在幾十年前,卻是一件頗不容易的事情,他們面對的環境異常艱苦——豫劇演了二三百年,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演員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有嚴格的程式,都是為塑造封建時代的人物服務的。突然要把這些捨棄,用傳統藝術去表現工農兵和社會主義新生活,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他們不但沒有可資借鑑的經驗,而且連固有的程式也會成為束縛演員塑造新人物、表現新生活的枷鎖——所幸,三團的演員大部分是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參加革命的文工團員,身上較少有傳統的影響(這些文工團在解放後組建了河南省歌劇院,1956年又奉命改組為河南省豫劇院三團,專門排演現代戲)。但事物總是有其兩面性的,沒有傳統的根基固然較少受程式的束縛,但同時也意味著藝術表現力的貧乏,還有不被觀眾欣賞習慣接受之虞:在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播出的紀錄片《常香玉的人生故事》中,87歲的楊蘭春對於50多年前的事情,至今仍耿耿於懷——
魏雲魏雲

危機

50年代,人們看慣了傳統戲,尚不知現代戲為何物。三團到外地演出,魏雲扮演的女主角一上場,觀眾就反映強烈:“不要不要,下去下去,要看常香玉,看常香玉!”魏雲登時就掛不住了,跑到後台,把頭上的辮子(化妝戴的發套)拽下來一摔,趴在桌子上大哭……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三團竟至維持不下去,面臨解散的危機。

轉機

轉機出現在1958年,一出《朝陽溝》改變了三團的命運。當年廣大城市知識青年回響黨的號召上山下鄉,三團決定排演一齣劇目,反映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潮。他們加班加點,奇蹟般地只用了七天時間就把這齣《朝陽溝》搬上了舞台——這個速度放在當時“大躍進”的背景中,顯得相得益彰。據說編導楊蘭春把劇本唱詞就寫在隨身的紙菸盒上,寫好一段就拿給音樂設計王基笑,王基笑設計好一段就教給演員演唱一段,演員馬上就跟樂隊合練——現在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怎么說也算是“急就章”的一齣戲,後來竟然那么紅,而且一直流傳至今。
其實,想來這個戲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首先,編導楊蘭春是老八路出身,有深厚的生活基礎,他對中國的農村、農民實在是太熟悉了!而且解放後又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與馬可他們一同創作了歌劇《小二黑結婚》,他寫起農民來,自然下筆千言、文不加點。與當時很多應景應時的戲不同,《朝陽溝》不僅寫事,而且寫人、寫情,人物形象立得住,情感真實生動,這戲先就成功了一半。其次,王基笑是個優秀的音樂家,自從被分配搞豫劇音樂以來,他對豫劇的傳統音樂進行了艱苦的調查和刻苦的鑽研,並加以融會貫通。經過之前幾齣戲的實踐,到了《朝陽溝》,設計出的唱腔全都從傳統中脫胎出來,又新穎別致,把豫劇傳統各流派的唱腔融為一體,甫一出爐、立刻風靡。同時,三團的演員們也進行了艱苦的勞動,他們向老藝人學習豫劇的傳統唱腔和表演,同時接受西洋聲樂訓練,學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直堅持“藝術源於生活”的信條,常年堅持“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基層體驗生活,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三分之一的時間排練、三分之一的時間演出)。河南登封曹村(現名朝陽溝村)成為他們的生活基地,他們與那裡的農民民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直保持至今。所以,《朝陽溝》中演員的表演非常生活化,觀眾看來異常親切,覺得就是自己身邊的人。
魏雲魏雲
貼近生活的劇本、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真實生動的舞台表演,再加上琅琅上口、優美動聽的唱腔,《朝陽溝》想不流傳,也難。

《朝陽溝》

朝陽溝》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魏雲作為女主角,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朝陽溝》的演出、電台錄音的播放和電影的大範圍放映,魏雲那時候差不多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多農村的老太太說,找兒媳婦就要找個銀環那樣的!從被觀眾哄下舞台到成為準“大眾兒媳”,這個跨越浸透著藝術家的辛勤汗水,也為古老的豫劇開闢了新的藝術道路。《朝陽溝》和豫劇三團成了一面旗幟,成為後繼者效法之范,賢如常香玉,在排演現代戲時,也要到三團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三團的演員大是文工團、歌劇院出身,他們曾經奉命向常香玉等老藝人學習傳統唱腔)。在1980年豫劇流派會演時,“豫劇三團”作為一個新的流派和“五大名旦”等傳統流派一起載入豫劇史冊,這是對三團歷史地位的肯定,對三團藝術家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對三團道路的肯定。

活動年表

河南省內外崔派弟子及豫劇表演名家紛至安陽,到崔蘭田先生墓前敬獻鮮花,紀念崔蘭田先生逝世三周年。
20時許,紀念專場演出在金象宴賓苑戲曲茶座舉行,以緬懷一代豫劇大師崔蘭田先生,寄託人們對她的哀思。“博取眾家之長,弘揚崔派藝術”的匾額懸掛在舞台對面,舞台正中擺放著崔蘭田先生的巨幅照片,書畫名家專門為大師敬獻的多幅字畫分別懸掛在兩邊的金絲絨幕布上。
專程從鄭州趕來的魏雲、柳蘭芳和來自河北邯鄲的胡小鳳等省內外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以及崔大師的弟子、安陽市豫劇團副團長崔小田等先後登台表演了《秦香蓮》、《對花槍》等崔派豫劇傳統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