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翌海是聊城市民間沙書藝術家,多次義演,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翌海
- 籍貫:山東聊城
- 出生地:聊城於集鎮
- 性別:男
- 民族:漢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55年
生平,事跡,
生平
16歲時,魏翌海在天津一個公園見到相聲大師侯寶林為民眾表演沙書藝術,輕盈飄逸、厚重穩健的身姿和豪放大氣的沙書讓魏翌海痴迷不已。“當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為什麼不學習這項藝術呢?”魏翌海說。受此啟發和薰染,他開始鐘情沙書藝術,一練就是三十多年。
事跡
紅布一鋪,銅盆一托,“8”字步一邁,56歲的魏翌海閃轉騰挪,收放自如。遒勁有力、厚重大氣的沙書便由指尖跳在眼前。再看他本人,容光煥發,精神矍鑠,一派超然物外的神情。
白沙撒字,據考證始於宋朝。最初是一種學習方法,就是通過白沙撒字,也能學點兒文化。在魏翌海這裡,沙書則變為了一種純正的民間藝術。
開始練習沙書的時候,沙子不好找,他用沙土在地上撒字,但沙土質重,從指尖漏得快,不是理想的材料。此後他試過麥麩、石灰等多種材料,最終將材質定格在食鹽上。不僅如此,開始練習沙書從結構到筆法都難以掌握,但魏翌海沒有氣餒,一遍又一遍,一把又一把。沙從指縫出,藝由心中生。久而久之,他的沙書藝術逐漸成熟,字型以隸書為主,融入魏碑,開創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沙書藝術風格。為了書寫的方便,他以鹽代沙,為了觀賞效果,他以大紅地毯為紙。他的沙書筆鋒流暢,骨顯神現,立體感強,給人以極高的審美愉悅感。
“要想稱得起絕活,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能使人信服。”魏翌海說,他的沙書講究“三結合”,即撒完、料完、字完,把沙書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高度。經過30多年的潛心研究,老魏的字日益精進,已經爐火純青,被譽為“水城一絕”。2005年,魏翌海的沙書藝術被評為“江北水城文化旅遊節民間絕活大賽銀獎”,又被確定為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本人也被評為“民間技藝大師”。他的沙書藝術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讓更多的觀眾享受到感官和精神上的美?怎樣更廣地弘揚沙書藝術?怎樣通過沙書讓更多的人了解聊城?”魏翌海把眼界放在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每到“十一”、“五一”、春節等節假日的時候,他便在火車站、汽車站等遊客較多的地方表演沙書藝術。近年來,文博會、糖酒會、食品博覽會、工藝品博覽會等也都活躍著他的身影。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魏翌海自費在廣東住了20多天,寫下了“激情亞運、和諧廣州”的口號,在落款上鄭重寫下了“江北水城”四個大字,引來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參觀,有力地宣傳了聊城。
不僅如此,魏翌海還積極投身慈善活動。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義演多場,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捐獻作品等。“一個人做一次貢獻不難,就怕你不做。”魏翌海說。
魏翌海還堅持每天6點起床練習撒字和步法。這個自稱“56歲的小伙子”的民間藝術家,心態越練越年輕,藝術造詣也越練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不少人慕名前來學藝,魏翌海一概不拒,都熱心指導。對於沙書藝術的傳承,魏翌海準備開辦一所以沙書為特色的藝術學校,讓更多的人學會這門藝術,將沙書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