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李張村

魏李張村

魏李張村,位於中國河北省 廊坊市 文安縣 北部,距文安縣城10公里,距台王線2公里,西距“雄安新區”20餘公里;位於在霸州南部,距霸州30公里。北靠大清河,南臨文安窪

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魏姓由山西洪洞縣詔遷此地立莊,因靠近張各莊藉以得名魏張各莊。民國初年張姓從大張各莊遷此立莊,名小張各莊。1945年魏張各莊、小張各莊、張各莊三村合併取名魏李張村。

魏李張村現有人口1200人,農戶269戶,耕地2400畝,村民收入主要集中在種、養殖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李張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河北廊坊市文安縣
  • 地理位置:華北平原
  • 政府駐地:文安縣
  • 電話區號:0316
  • 郵政區碼:0658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東亞季風
  • 人口數量:1200(2014年)
  • 著名景點:魏氏宗祠
  • 車牌代碼:冀R
  • 方言:河北文安
  • 耕地:2400畝
  • 農戶:269戶(2014年)
歷史沿革,自然氣候,位置,氣候,人口,人文歷史,

歷史沿革

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魏姓由山西洪洞縣詔遷此地立莊,因靠近張各莊藉以得名魏張各莊。民國初年張姓從大張各莊遷此立莊,名小張各莊。1945年魏張各莊、小張各莊、張各莊三村合併取名魏李張。
魏李張村
魏氏
直到現在,村子中央仍保存有魏氏宗祠,留有魏氏家譜,並在祠堂中央供奉著魏氏先祖。相傳,祖上為清朝康熙年間官員,官至正三品副二品(道台)。與此同時,村中保存著很多傳統的民俗,每逢春節都會連續幾天敲鑼打鼓,以示喜慶。

自然氣候

位置

文安縣地處環京津環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環抱其間,北距北京120公里,東鄰天津80公里,西距保定90公里。[3]
魏李張村
地貌
文安縣為河流堆積地貌,處於華北平原相對低下部位,平坦開闊,為多條河流下游。歷史上承接清南地區14個縣超量洪瀝水和大清河子牙河、古洋河、瀦龍決口洪水。縣境東部、北部形如釜底,洪瀝水無下泄出路,自然形成了封閉窪地(文安窪)。全縣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點在西部的大留鎮鎮大李村,海拔7.8米;最低點在劉么管區的馬武營村,海拔2.1米,坡降1/5000。[4]
魏李張村
魏李張村風景
歷史上村莊主要以農業為主,勤懇勞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逐漸開始多元化發展,逐漸形成金魚飼養為主的產業,隨後人們開始奔著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周邊大城市,自主創業,逐漸形成以勞保為主要產業。
近年來,村子的民俗文化發展逐漸盛行,有大鼓隊、秧歌隊。村民在業餘時間裡在空餘場地進行“廣場舞”鍛鍊,參與的村民越來越多。
2014年秋,完成“一戶一表”自來水改造。
2017年秋,本村回響環保政策,逐漸實現煤改氣。
2017年,通往高頭方向的公路“魏李張村段”已經修通,已漸漸成為人們傍晚散步的好去處。

氣候

氣溫
文安縣處於暖溫帶東亞季風區,屬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自然環境、太陽輻射和季風影響,境內氣溫適中、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較長。形成了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的氣候特徵。累年平均氣溫為12.4℃(1971-2000年)。歷年平均最高為18.5℃,年極端最高為42.0℃;年平均最低為6.6℃,年極端最低為-25.1℃。7月份為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7℃;1月份為最冷月,平均-4.3℃。[4]
降水
累年平均降水量為556.3毫米(1971-2000年)。歷年最多年為1114.3毫米,最少年230.3毫米,年際差達884.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總量409.6毫米,占全年總量的74%,其中七、八兩個月降水量為最多,占夏季降水的34%。[4]
日照
日照時數累年平均為2765.3小時(1971-2000年)。春季最多,為780.9小時,冬季日照最少,為578.0小時。一年中以11月至次年2月日照時數最少,各月不足200小時;其他各月在200-290小時之間,以5月最多,為288.3小時。[4]
風速
境內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春秋兩季處於過度季節,沒有明顯偏多風向。境內年平均風速為2.5米 /秒,四季中春季平均風速最大,秋季平均風速最小。其中春季4月份平均風速最大,為3.4米/秒, 秋季8月份平均風速最小,為1.9米/秒。8級或8級以上大風,歷年平均21.2次。[4]

人口

魏李張村現有人口1200人,農戶269戶,耕地2400畝。主要由兩個姓氏組成,人數大約1200人,主要有魏姓、李姓;李姓主要為在李張各莊。

人文歷史

魏李張的傳說
劉梅
古窪文安自古就是鐘靈毓秀之地,人才輩出。在文安縣城北行十幾里有一溜村莊,俗稱八張各莊。由於人員的遷移和村莊的不斷重組,時至今日只剩下鞏、寇、侯、魏、李、大,六個了。魏張各莊在最東邊,是個一千多人的小村子,許多年來,這村很少有外姓人家。並且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魏氏祖先在永樂年間遷徙到這裡,在這裡生息繁衍。第十世孫中,有個叫魏紹芳的,家中特別窮,僅靠母親紡線縫補艱難度日,雖然這樣,還是口裡存肚裡攢供他讀書,這樣一來真的是食不果腹了。一天小紹芳回家對母親說:“在學堂人家都吃饃,什麼時候咱家也吃回饃啊?”母親聽了心裡酸酸的,但還是答應了他。晚上母親把粥熬的比往日稠些,裝進盆里放在院裡,第二天早晨那粥已成了坨,母親把粥坨用刀切成塊,用筷子插好,就叫醒了兒子,兒子看到“饃”非常高興,舉著饃上學去了,母親卻哭了。由於讀書異常艱難,小紹芳更加刻苦努力。每天晚上都在先生處學到很晚才回家。每天先生送他出門都會隱約看到在他肩上有兩隻小紅燈籠隨他而行。先生暗想,這孩子以後肯定前途無量,從此先生對他格外用心栽培。
一天先生突然發現他肩上的小燈籠不見了,忙把他叫進屋裡問道:“這兩天你都做了什麼事?”小紹芳一臉懵懂“沒做什麼呀,”先生說:“你仔細想想,做了什麼不德之事,”小紹芳想了又想道:“寇張各莊有一人家因媳婦連著生了仨閨女要休掉,求我幫忙寫的休書。”聽完先生虎著臉厲聲道:“我限你兩天之內把休書要回撕掉,不然小心我板子的厲害。”小紹芳回家後冥思苦想,來到哪人家說:“你家的休書我寫錯一個字,不改過來不頂用的。”那家人聽了趕快拿出來休書,備好筆墨。小紹芳拿過休書幾把撕碎揚長而去。夜裡小紅燈籠又亮了。
小紹芳漸漸長成了翩翩公子。隨著學識修養的不斷增加更加談吐不凡,為了考取功名依然是三五更的工夫。在一個初冬的夜晚,紹芳在燈下苦讀經書,幾聲悶雷在天空響起,他有些納悶。可雷聲越來越近了,突然窗戶一亮,一個巨大的火球鑽進屋裡,滾到桌下。他還沒來得及細看,緊跟著一聲炸雷在窗戶上響起,隨即雷聲一聲比一聲強烈,閃電一道比一道刺眼,電閃雷鳴在房子周圍肆虐的狂吼著。
過了一會兒雷聲漸漸遠去,他急忙俯下身子尋找那火球,見那火球從他的舊棉袍前大襟底下彈跳而出,在地上打了個滾,竟變成一個半人高,渾身黑毛的大馬猴。它俯身跪地,口吐人言:“多謝道台大人的救命之恩。”這可把魏紹芳弄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驚悸的問:“你,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馬猴回道:“我在仙界得罪了雷公電母,他們在追殺我,我無處躲藏才冒犯大人,請大人海涵。”魏紹芳道:“那你怎么稱呼我道台大人呢?我分明就是一個窮學生啊。”
馬猴回到:“大人,日後必然高中。我尋遍此地,只有大人的運勢能震懾雷公電母,護我平安,救命之恩必當厚報。”說完又變成一個火球飛快的消失了。
大比之年,天下舉子摩拳擦掌,十年苦讀只為今朝。皇天不負苦心人,魏紹芳果然高中。被派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任職。這一日帶著家眷棄陸登舟航行在茫茫大海。本來晴朗朗的天空突然就狂風大作,驟雨傾盆,船在海面上就像一片樹葉被推來盪去。
魏紹芳望著翻卷的浪濤暗自叫苦,想自己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出人頭地卻遇此大難,可惜當年那隻馬猴還叫自己道台大人呢,今天保命都怕是難上加難了,想到此不由仰天長嘆。奇蹟出現了,在他仰頭之際突然發現那隻馬猴就蹲在高高的桅桿上。
更奇怪的是在他發現馬猴之際,風停了,雨住了,海面平靜無波。那隻馬猴順著桅桿滑下來,倒身下拜:“大人受驚了。”魏紹芳趕忙扶起馬猴。馬猴說:“大人此去路途遙遠,再有難處只要呼我三聲,我即刻現身保你平安。只是仕途多險,大人要懂得急流勇退,官高不可越過三品,否則有性命之憂。望大人珍重。” 說完馬猴竟消失了。魏紹芳找遍船上的角角落落再也沒有馬猴的影子。
此後,魏紹芳的仕途真如馬猴所料。康熙三十七年,已官至兩廣兵備道。正三副二的品級已相當顯赫,可入朝參議國事。可他卻辭官了,回到家鄉蘇橋鎮過起了平民百姓的日子,後來他的兒子也只是做過山東鄴縣的縣令,也許是他們都懂得了“高處不勝寒”吧
許多年以後的一個春天,兩輛滿載祭品的馬車停在魏氏墳塋前,隨後一行人來到魏紹芳的墓前擺好乾鮮果品祭拜行禮。人們不明所以,又不好阻攔就請到家中動問緣由。原來離此四十多里外有個村子叫小長田,村里魏姓家族修祠堂,雕樑畫棟,飛檐斗脊,氣勢恢宏。結果對門馬家就看出了門道。在古代官階等級非常嚴明,平民百姓即使富可敵國很多建築樣式和布局都不能和達官顯貴相比。魏家就犯了這錯誤。為了顯示自家的財富和威嚴把祠堂每個飛檐上都鑲嵌著一溜小獸,而這些就犯了官家禁忌。沒有功名這些小獸是絕對不能安的。
馬家因此把魏家告到縣衙。縣官親自到場勘查,果然不合例制。勒令十天內拆除。對門馬家看已達到自己的目的十分高興,把縣令請到自己家裡奉承一凡,擺下酒菜殷勤招待。魏家則愁眉不展,拆掉祠堂損失金銀倒在其次,主要是憋氣窩火,不單丟了面子還會落下話柄。可怎么辦呢?其中有一個人說:“縣太爺身邊的井師爺是我的一個朋友,不如請他在縣太爺面前美言幾句,或許還有轉機。”縣太爺在馬家酒足飯飽打道回府。
這人見朋友跟在縣太爺的轎後,忙招呼朋友,說明來意。朋友沉思良久,說:“你家的祠堂確實違背例制,太爺面前我也沒法說話,不如我給你出個主意吧。”這人聽了十分高興忙問什麼主意,朋友沉思了一會兒說:“此去正西四十里,道台尊前認宗親。”說完匆忙追趕縣太爺去了。這人回到族人面前說明緣由,大家一商量才有了道台爺墳前認祖這一幕。
魏李張的族人聽完起始緣由,覺得這事有利無害,既幫助了別人也興旺了自己的家族,更何況五百年前本來就去一家。於是小長田的魏氏族人拜了家祠堂,認了祖宗。請了道台爺的畫像回到小長田。
幾天后,縣太爺在師爺的慫恿下又來到小長田查看,在魏氏祠堂,道台爺的畫像端端正正的掛在祖宗牌位上,縣太爺也無話可說了。
時至今日,兩個魏氏家族真的做到了同祖同宗,每逢年節或祭奠祖先到日子,他們會互相拜祭彼此的祠堂,而小長田總是稱呼魏李張的來人是“家裡人。”
幾百年過去了,這個傳說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魏氏族人小心謹慎的收藏著魏紹芳的很多東西。說起來還有個小插曲。因為很多當年的物件、文稿因年代久遠已經破損,為了把最真實的東西留下來,決定拍下照片以饗後人。
當年的物質交通沒有現在發達,一個魏氏族人在騎機車去買膠捲的路上出了事故,醒來之後才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裡。幾百年來魏氏族人就這樣不記個人得失的保護著他們的傳說,維護著他們的榮耀,傳承著祖先勤奮好學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