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唐人小楷集珍》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晉唐人小楷集珍
- 作者:鐘繇
-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頁數:73 頁
- 開本:1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4076640
《魏晉唐人小楷集珍》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魏晉唐人小楷集珍》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小楷,即是楷體小字。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
《三希堂法帖》全稱《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所收之帖自魏晉至晚明凡一百三十五家、三家四十帖。其規模宏大,收羅豐富,盛況空前。本冊所選是今藏國家圖書館之原刻初拓本。第十六章單冊帖 本冊所選是著名宋拓和明拓單冊帖,分別是吳皇象《急就章》、晉王羲之《蘭亭序》、《十七帖》和晉王羲之《黃庭經》、...
分別是《歷代經典碑帖集珍-嶧山碑》《歷代經典碑帖集珍-顏勤禮碑》《歷代經典碑帖集珍-九成宮醴泉銘》《歷代經典碑帖集珍-靈飛經》《歷代經典碑帖集珍-蘭亭序三種》。本冊《小楷靈飛經》是道家名經,唐代著名的小楷之一,素有筆勢圓勁、字型精妙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學習軟筆,還是硬筆,都是初習小楷的最佳範本。
明代陳循《芳州集》:“歐陽唐人楷法第一,此(《虞恭公碑》)與《化度寺》《九成宮醴泉銘》又歐陽書法第一。”清代郭尚先《芳堅館題跋》:“(《醴泉銘》)高華渾樸,法方筆圓,此漢之分隸,魏晉之楷合併醞釀而成者,伯施(虞世南字伯施)以外,誰可抗衡!”清代王澍《竹雲題跋》:“每見為率更者,方整...
小楷作為楷書的一種,始於漢末三國魏晉之際。在印刷文字還不方便的時代,通行的正式鄭重文書都需要以小楷書寫。自隋唐以來,直至清代,都把小楷作為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科目,若不及格必將名落孫山,因而,小楷書法自然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由於小楷通行年代已久,歷史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長於小楷的書法名家,以及具有...
歐陽詢官曆隋唐,世稱“大歐”。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夢奠帖》可謂歐體楷書的登峰造極之作。《夢奠帖》共78字,無款印。書法筆力蒼勁古茂。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
魏晉南北朝書法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鐘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2、兩晉時期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
此卷構圖與明清等後世草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在黑白的空間分割中造就一種“動態和諧與平衡”,使局部的動最終形成整體的靜,在這一動一靜中達到收放自如,而且在行氣中,明清等後世草書是一種縱向的取勢;此卷在保持縱向取勢的同時,亦具橫向連貫的趨勢,體現了章草隸意的魏晉時代的古法遺風。無論此作是後世依託或...
其影響只針對米芾而言。米芾認為“褚遂良書舉從動人,而別有一種驕色”。從褚遂良處以窺《蘭亭》,這是米芾“入魏晉平淡”和“備其古雅”的捷徑。二、行書之外的書法比較 “宋四家”成就主要體現於行書,此外是楷、草兩體,米芾有少量的篆、隸書作,但不值得稱道。就楷書而言,筆者認為,“宋四家”中首推蔡襄。
初師顏平原 (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
”認為“八法未出”時,魏晉人書出自“天籟”,八法既出,唐人以降所書皆出於“人籟”,天籟人籟,判若霄壤。再以“八法”為切入點對書法史進行剖析,則是葛介屏書學思想的新創。其實,懷疑“八法”為托古所制早已有之,重要的是認識其存在價值。經過數代人傳頌與詮釋的“八法”,早已被賦予更多更豐富的內涵...
作林先生習書初從唐楷起家,精其法度、養其氣格,繼而上溯六朝魏晉,潛心於造像、墓誌、鐘王書跡,以求俊秀奇異之姿、淵懿 醇厚之氣、自然質樸之趣、高古典雅之韻。作林先生揮毫染翰,寒暑無間,廢寢忘食,鐵硯磨穿,以西天取經之堅韌不拔毅力,積經年滴水穿石之功耽沉楷書,令人感嘆不已。尤其其小楷,寫得...
王寵,後上追魏晉,尤崇尚王羲之,認為王羲之“卓然為千古書家之冠”,因而極意追摹。在其存世書法作品中,臨王帖的作品所占比例很大。此書既得王羲之秀活之體,又存王寵質樸之意。【邢侗草書袁生帖軸】《臨袁生帖》,明,邢侗書,綾本,立軸,縱175.5厘米,橫25.4厘米,草書,2行,30字。釋文:得袁二謝...
張旭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而和王羲之等魏晉時期的士族人一樣追求放浪不羈的精神狀態,生性嗜酒的特點進一步使得張旭在生活狀態上與書聖王羲之有不謀而合的精神取向,因而,就像唐代李頎的《贈張旭》所描述的那樣——“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張旭的生活狀態與王羲之坦腹東床服食五石散的狀態...
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書跡之一。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加 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
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理也;唐人師之,法也。真書用筆,自有八法,今略言其指:點...
在橫畫上,則起筆輕闊,收筆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筆特點,只是將褚的秀媚化為勁健,視之,頗見力透紙背之功。倪氏楷書的另一個特點是結字扁長互用,穿插參差,左右結構多左低右高,重心右傾,因而字勢生動、奇趣橫生,於勁健峻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小楷的章法是較難把握的,呆板、逼仄、沉悶,都...
趙子昂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鳥,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歷史上每遇滄桑變易之際,文化頗易失范,人們總是以史為鑑,從古代的啟示中去尋找醫時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復禮”、魏晉“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
嘗見《千字文》一卷,以為唐人書,絕無一點一畫似公法度,閱至後方知為公書。』楊慎《黑池瑣錄》雲:『虞文靖公曰:「魏晉以來,善書者未嘗不通六書之義。吳興趙公之書冠天下,以其深究六書也。」此評始為的論。』孫退谷《庚子消夏記》雲:『楷法至晉人而聖。唐楷失之板。宋人無楷。即吳說以楷名,亦多...
《線裝經典:傳世書法》是2012年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線裝經典》編委會。內容簡介 書法“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中國書法史是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書可以幫助廣大書法愛好者追尋數千年來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感受“先秦尚象;秦漢尚勢;魏晉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
趙子昂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鳥,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歷史上每遇滄桑變易之際,文化頗易失范,人們總是以史為鑑,從古代的啟示中去尋找醫時救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復禮”、魏晉“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佛教的繁盛時期,大規模的佛經抄寫、造像題記、碑刻銘文,成為佛門僧人的首要工作,其中抄經是其修行的重要功課。魏晉六朝寫經,據敦煌出土的寫經書體,有楷書、行書和草書,其楷書特點是結體較扁,大部份字型尚未脫盡隸書的遺意,因此頓挫筆尚不明顯,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南齊永明元年的《佛說觀音普賢經...
其書初學唐宋,後法魏晉,繼追秦漢商周古風神韻。前朝名家碑帖爛熟於心,傾注於手,今之名家高手,亦細心摹研揣度。博採眾長,汲取營養,深諳造境之功。其書藝始終注重以美的形式表現內容、體現精神。讓形式服務於內容,使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我曾見其一幅“飄”字,形似敦煌飛天,玄須白袍,玉帶當風,飄逸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