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感物美學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大收穫,本書對此做了全面而細緻的研究,由源到流,面面觀析,既有完整性又具豐富性,並對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阮籍、嵇康等的感物美學思想做了獨到的闡發。作者視野開闊,觀點鮮明,所用材料豐富翔實,文字表達清晰流暢,富有可讀性。
作者簡介
李健,男,安徽宿州人。1964年8月出生。文學博士,博士後。1986年7月畢業於阜陽師範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師從著名中國文學批評史家顧易生先生、蔣凡先生,修完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主要碩士課程;1993年晉升為講師;1998年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考取暨南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文藝美學家胡經之先生,2002年6月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王一川教授;2003年晉升為教授。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藝學、文藝美學,研究重點為中國古典文藝學、美學範疇。先後在《文學評論》、《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比興思維研究》、《中國古典文藝學》等學術專著5部;承擔“'三曹'詩學與中國古典詩學精神”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任教主要課程為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美學、文藝美學、中國古典詩學範疇研究、王國維詩學思想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感物美學的發展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感物與感物美學
第二節 感物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 “感於物而動”:《樂記》的感物本質
第四節 漢代的元氣和神學自然觀對感物美學的催生
第五節 先秦兩漢的感物主流:“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第六節 魏晉南北朝:感物作為一種美學理論的定型
第二章 聲與情的膠合:阮籍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阮籍的名教本相
第二節 音樂與自然
第三節 音樂的移風易俗的本質
第四節 樂與悲哀
第三章 聲與情的疏離:嵇康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嵇康的“自然”心態
第二節 聲與情的分離
第三節 情在先,聲附情
第四節 音樂與風俗
第四章 “睹物象以致思”:衛恆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象形:天人合一與書法(文字)創造
第二節 “勢和體均”:書法創作體驗的玄奧性
第三節 佇思:書法創作的虛靜之思
第五章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陸機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意、物、文關係之辨析
第二節 “物”的獨立:感物定型的必經之途
第三節 “玄覽”:通往感物的方法
第四節 應感:陸機定型的感物方式
第六章 “應會感神”:宗炳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複合人格與山水旨趣
第二節 “含道哄物”與“澄懷味象”
第三節 “應會感神,神超理得”
第四節 “萬趣融其神思”
第七章 謝赫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應物象形”:“物”之意義之拓展
第二節 “骨法用筆”:一種審美體驗的凝聚
第三節 “氣韻生動”:繪畫感物的自由象徵
第八章 劉勰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天人合一在文學創作中的呈現
第二節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詩歌本質的自由“綻出”
第三節 “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感物的“神思”特徵
第四節 “情以物興”,“物以情觀”:自然與情感的雙向互動
第九章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鐘嶸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 傳統感物的詩意回歸
第二節 “物”:自然風物與現實境遇
第三節 陳詩展意,長歌騁情:感物的終極超越
第十章 結語: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律動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感物美學小結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之後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發展
第三節 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現代性拓展
第四節 中國古典感物美學與當下的文學藝術創造
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