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十六國青徐兗地域政局研究

魏晉十六國青徐兗地域政局研究

《魏晉十六國青徐兗地域政局研究》是2008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蕊。

基本介紹

  • 書名:魏晉十六國青徐兗地域政局研究
  • 作者王蕊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時間:2008-9-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摘要,

基本信息

作 者:王蕊

出版信息

出 版 社:齊魯書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頁 數:329字 數:264000
印刷時間:2008-9-1開 本:大32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33320898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青徐兗三州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等諸多方面存在著統一性,古代天文地理學家即把青徐兗三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看待。青徐兗地域對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歷史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很有必要把青徐兗地域作為整體進行系統研究。 本書從各派政治勢力在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中央王朝對青徐兗地域的統治以及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和青徐兗籍人士對中央政治的影響等方面,研究公元三、四世紀青徐兗地域的政局變遷。 第一部分考察青徐兗地域的政區沿革以及青徐兗地域的一體性和重要性。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青徐兗地域的地理環境與政區沿革
一 青徐兗地域地理環境的一體性
1.自然環境
2.人文環境
二 青徐兗地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經濟實力雄厚
2.有險可依
3.交通便利
三 東漢以前青徐兗地域的政區沿革
1.漢武帝以前
2.漢武帝以後至東漢末年
四 魏晉時期青徐兗地域的政區沿革
1.曹魏時期
2.西晉時期
3.宗王出鎮.都督與都督區
五 十六國政權在青徐兗地域的行政建制
1.後趙
2.前燕
3.前秦
4.後燕
5.南燕
第二章 漢魏之際青徐兗地域的動盪政局與曹操霸業
一 東漢末期青徐兗地方長官及其統治
1.黃巾起義前東漢王朝在青徐兗地域的統治
2.青徐兗地方長官與涼州軍事集團的關係
3.青徐兗多個刺史同時任職時期
二 “青徐黃巾”與青徐兗地域
1.“青徐黃巾”梗概
2.自然環境與“青徐黃巾”
3.人文環境與“青徐黃巾”
4.地方時局與“青徐黃巾”
5.“青徐黃巾”對青徐兗地方統治的影響
三 曹操等勢力在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1:.各派政治勢力在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2.曹操、袁紹與官渡之戰前後青徐兗地域局勢
3.建安年間曹操所署青徐兗地方長官
四 青徐兗籍人士與曹操霸業
1.青徐兗籍人士的入仕途徑及其出身
2.青徐兗籍人士與曹操入主兗州
3.青徐兗籍人士與兗州叛亂
4.青徐兗籍人士與曹操各項政策的實施
5.青徐兗籍人士與曹操立嗣
第三章 曹魏政權在青徐兗地域的統治
一 曹魏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的統治
1.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及其掾屬籍貫
2.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的出身
3.青徐兗三州重要性的消長
二 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與中央政局
1.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與曹氏的關係
2.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與司馬氏的關係
3.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對中央政局的影響
三 青徐兗籍官吏與曹魏政治
1.曹魏政權中的青徐兗籍官吏
2.青徐兗籍官吏與曹丕代漢
3.青徐兗籍官吏與曹魏前期魏吳關係
4.利城兵變與諸葛誕叛亂
5.青徐兗籍官吏平定淮南叛亂
附:孫吳、蜀漢政權中的青徐兗籍官吏
第四章 西晉時期青徐兗地域政局變遷
一 青徐兗地域與西晉統一戰爭
1.青徐兗地域在晉滅吳戰略決策中的地位
2.西晉統一戰爭前青徐兗地域的人事安排
3.青徐兗地域在統一戰爭中的作用
二 西晉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的統治
1.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的籍貫與出身
2.宗王出鎮青徐兗地域
3.青徐兗三州重要性的消長
三 西晉後期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1.“八王之亂”時期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2.“永嘉之亂”時期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3.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與西晉動亂
四 西晉青徐兗地域的士族家族及其成員
1.泰山羊氏
2.琅邪王氏
3.東海王氏
4.陳留阮氏
第五章 東晉十六國與青徐兗地域
一 青徐兗籍士族與東晉政治
1.東晉僑置的青徐兗諸州郡
2.東晉時期青徐兗籍士族
3.青徐兗籍士族在東晉政權中的作用
二 十六國時期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的統治
1.後趙時期
2.前燕時期
3.前秦時期
4.後燕時期
5.南燕時期
三 胡漢政權在青徐兗地域的權力角逐
1.後趙石虎滅徐龕、曹嶷與褚裒、殷浩北伐
2.前燕滅段龕、進攻兗州與桓溫北伐
3.前秦攻占彭城、下邳與謝玄、劉牢之北伐
4.後燕與東晉的角逐
5.南燕統治青徐兗始末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圖表目錄
附圖1.1 青徐兗地域在現代中國的地理位置
附圖1.2 西漢青徐兗地域政區圖
附圖1.3 東漢青徐兗地域政區圖
附圖1.4 曹魏青徐兗地域政區圖
附圖1.5 西晉青徐兗地域政區圖
附表2.1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徐兗地域人口統計表
附表2.2 西漢青徐兗地域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附表2.3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青徐兗地域人口統計表
附表2.4 東漢青徐兗地域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附表2.5 西晉武帝太康初年青徐兗地域人口統計表
附表2.6 西晉青徐兗地域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附表3.1 東漢末期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2 曹魏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3 西晉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4 後趙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5 前燕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6 前秦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7 後燕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附表3.8 南燕青徐兗地方軍政長官統計表

摘要

第一章 青徐兗地域的地理環境與政區沿革
一 青徐兗地域地理環境的一體性
1.自然環境
青徐兗三州緊密相連,位於黃河與淮河之間。淮河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從降水來看,秦嶺一淮河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從氣候來看,O。C等溫線略與秦嶺一淮河一致,淮河是我國最北的一條冬季不凍的大河,而黃河是我國最南的一條冬季封凍的大河;並且秦嶺一淮河一線還為我國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分界線。因此,黃淮之間的青徐兗三州在氣候上有共同的特點,同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暴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少雨;秋季雨水較少。由於降水在各個季節分配不均,大多集中在夏季,因此旱澇災害幾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而且青徐兗地域(大致位於東經ll30一123。,北緯32。—38。之間)境內的黃河、淮河流域下游以及源於中南山地的一些中小河流下游的平原是黃淮海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之一,即華北平原,位於東經ll30至1210,北緯32。至400之間)的一部分①。
青徐兗三州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盆地交錯其間。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地勢最高;南、西、北三面為平原環抱,主峰千米以上的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綿延起伏,構成青徐兗地域的脊樑;發源於泰魯沂山地的河流如汶水、泗水、沂水、沭水等,成放射狀散布其問,形成大小不一的河谷平原。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丘陵邊緣為山前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旱澇保收的糧倉。中南部山地丘陵的西部、北部的平原由黃河泛濫沖積而成,地表平坦低洼,湖泊河流縱橫錯落,發展農業有很大潛力。東部的半島地區坡緩谷寬、三面環海、氣候濕潤,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尤其青州、徐州擁有黃河與長江之間漫長的海岸線,青州的海岸線蜿蜒曲折,形成利於出海航行的優良港灣,便於海上交通和發展魚鹽業。青州北部的
渤海海峽散布著南北縱列的群島,把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連在一起。青徐兗三州內陸與半島之間有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境內黃河、濰水、濟水、沭水、沂水、淮河等河流大多向東流入渤海
或黃海。①
2.人文環境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