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惟恆

魏惟恆

魏惟恆,金屬材料專家。長期從事鐵路金屬材料技術管理工作。在驗收進口鋼材中,拒收大批已中標而質量不合格的薄鋼板,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在物資管理工作中有創新,曾為鐵路採用新鋼種、專用零部件制定新技術條件和檢測標準,協助冶金部門解決鐵路專用料的技術難題做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惟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17年5月9日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嚴把鐵路用鋼材技術質量關,南京長江大橋橋樑鋼材,採用60Si2Mn矽錳合金彈簧鋼,採用高錳鋼道岔,個人簡歷,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魏惟恆,1917年5月9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39年畢業於南京兵工專門學校軍械技術專業,任兵工署技術司炮兵技術科(第三科)少尉技佐副技術員。該科主要任務是解決軍炮生產、使用和設計中的技術問題。1940年湘西抗日前線所用法國產士乃德75 山炮彈即將用盡,而德式博福斯75山炮彈庫存極多,魏惟恆成功地進行了改制,解決了湘西前線的燃眉之急。1942年夏,任兵工署駐緬甸仰光辦事處技佐技術員,1943年任軍政部駐印度技術代表團上尉技佐技術員,後升少校技正技術員兼駐印狄不魯加辦事處主任,為轉口軍用設備武器解決抗日急用做出了貢獻。1945年日軍投降後,駐印各機構合併為經濟部存印物資接收委員會,他任狄不魯加辦事處副處長,完成任務後改任駐緬甸辦事處處長。1945年底回國,任交通部駐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上海總署中校技正代表兼駐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代表,選址建成了上海張華浜倉庫及碼頭,為接運救濟我國的大批鐵路機車車輛、進口鐵路物資創造了條件。1948年底任交通部上海儲運總處接轉組組長。1949年解放後任鐵道部物資局上海物資辦事處工程師兼購制課課長。1952年任鐵道部物資管理局金屬處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直至退休。

成就及榮譽

嚴把鐵路用鋼材技術質量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國產鋼材產量極低,嚴重不適應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後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的需求。鐵路鋼軌、橋樑鋼板及其它基本建設用鋼材進口大量增加。初期鋼材進口多根據生產國技術標準驗收,時有疏漏。他認為應當逐步走向為適應我國設備、設施運營條件和自然環境而擬訂自己所需鋼材的技術標準。當時魏惟恆在鐵道部物資局任職,他嚴把鐵路用鋼材的技術質量關,進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魏惟恆具有優良的外文基礎,結合多年對鋼材的採購實踐及工作經驗,結合前蘇聯、美國鋼軌技術標準和中國鐵路運營特點,擬定了我國的進口鋼軌技術標準。標準中除控制碳不超共析點,保證鋼軌強度、耐磨性、疲勞強度外,還要求重點檢驗內裂,並用當時國際上先進的超音波探傷儀進行檢測,同時對鋼軌斷面尺寸(尤其是軌頭)都做了規定。為保證質量與今後索賠打下了良好基礎,也為我國鐵路運輸實現安全高產做出了貢獻。

南京長江大橋橋樑鋼材

1962年南京長江大橋127米跨度的橋樑鋼材均由前蘇聯生產供應,但160米跨度的公路、鐵路兩用雙層9孔主橋所用主立柱鋼材,設計要求長度為16.5米。而前蘇聯當時只能生產供應長度為12米的鋼材,原因為生產廠房支柱間距僅為12.5米。當時國內只有鞍鋼能軋這種質量的鋼材,生產此種長度的鋼材亦有同樣困難。魏惟恆針對具體困難,與鞍鋼軋制技術人員及熟練工人共同研究,並建議採用機械軋制輔以人工操作。解決了160米跨度的公鐵兩用雙層主橋主立柱的生產工藝。此外,他還針對鞍鋼當時的鋼材生產流程,建議採用成品型材倒推所需鋼錠的“優選”法,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1985年,由於魏惟恆對南京長江大橋專用型鋼軋制的貢獻,榮獲“南京長江大橋建橋新技術首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榮譽獎。他還經常為鐵道部生產鋼材的鋼鐵廠協作解決有關工藝、生產等技術問題,獲得大家的好評。

採用60Si2Mn矽錳合金彈簧鋼

鐵路是用鋼大戶。魏惟恆從合理利用國內資源,最佳化國產鋼材品種,以滿足鐵路發展需要出發,積極推動新鋼種在鐵路的套用。為了適應二軸貨車向大容量高載重的四軸貨車過度,並改善車輛減震和承重條件,克服高碳彈簧鋼製造的彈簧在直徑增大至一定限度後,容易發生淬火不透,使用期間產生疲勞斷裂,影響車輛使用,甚至殃及列車的運行安全問題,魏惟恆建議採用60Si2Mn矽錳合金彈簧鋼來替代高碳彈簧鋼。經過他廣泛宣傳和親自參與了試製、試用和推廣,並得到技術部門的認可,60Si2Mn彈簧鋼在鐵路得到全面推廣,延長了彈簧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列車運行安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於魏惟恆在日常工作中致力於改進鐵路所用鋼材的技術要求,大力推行試用鋼材新品種,解決了大量有關鐵路使用新鋼材中的技術問題,1986年國家科委和冶金部向他頒發了“在六五期間低合金鋼國家科技攻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榮譽證明,予以表彰。

採用高錳鋼道岔

鐵路運輸向高速、重載發展,對線路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道岔要允許列車安全快速通過,還要保證列車通過時平穩、自身耐磨、有足夠的使用壽命。魏惟恆首先從鋼鑄件的耐磨性能要求出發,對進口道岔進行了鋼質檢析,大膽提出採用高錳鋼道岔的建議,並選擇由戚墅堰工廠試煉合格鋼水,再鑄成道岔粗型,稍加工試生產產品的具體方案。戚墅堰工廠試製成功後,轉由道岔專業生產廠山海關橋樑廠批量生產供應。魏惟恆參加了研製工作的全過程。鑒於木質貨車強度不足,而普通碳素鋼板鐵路貨車不耐鏽蝕。魏惟恆建議採用含碳C≤0.112%,又含微量銅磷的“09CuP 級”低碳低合金耐候鋼,替代三號鋼。前者價格與後者基本相等,而此類低合金耐候薄鋼材的抗腐蝕性能要比普通碳素鋼高得很多。目前09CuP耐候鋼早已在路內外普遍推廣。

個人簡歷

1917年8月12日 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36-1939年 南京兵工專門學校畢業。
1939-1942年 兵工署技術司第三科少尉技副技術員。
1942-1943年 兵工署駐緬甸仰光辦事處技佐技術員。
1943-1945年 軍政部駐印技術代表團上尉技佐技術員,少校技正技術員兼駐印狄不魯加辦事處主任。
1945年 經濟部存印物資委員會狄不魯加辦事處副處長。
1945-1947年 交通部駐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駐上海總署中校技正代表兼駐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代表。
1947-1949年 交通部上海儲運總處接轉組組長。
1949-1952年 鐵道部物資局上海物資辦事處工程師兼購制課課長。
1952-1986年 鐵道部物資管理局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85-1989年 鐵道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社會評價

魏惟恆一貫熱愛祖國,1949年南京解放時,國民黨交通部長和材料司司長去台灣時途經上海,曾邀他去台,被魏惟恆婉辭。他為新中國服務,幾十年如一日,工作上勤勤懇懇、潛心鑽研,成績斐然;作風上埋頭苦幹,不計較個人得失,因工作需要延期服務至69 歲,任鐵道部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至1989年。他平易近人、助人為樂,是物資局當時少數幾個4級工程師。上班早到晚走,處事細緻,如去請教有關於材料的問題,他會將來龍去脈詳盡地為你解答,過後甚至還給些書目和摘錄文字資料;對送請他過目徵求意見的資料、教課書等,總是認真閱讀並在原稿邊頁或段落處詳細註上意見或動筆改定。他對人關懷備至,助人盡力。工作積極負責,成績突出,曾榮獲1959年、1960年、1962年、1982年、1983年“先進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