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峰

魏學峰

魏學峰,男,漢族,1963年4月生,四川成都人。著名美術史家、書畫鑑賞家,四川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首席專家。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著作有《三星堆·長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藝術與文化》《中國繪畫史》等。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學峰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63年4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人物履歷,人物言論,文以載道 藝以載道,在自然中感悟 走向無限,一筆一畫 創造一個神奇的世界,

人物履歷

1980—1984,四川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魏學峰魏學峰
1985—1995,歷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輯、副編審(其間,1992—1995,就讀於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研究生班);
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
1995—2009.02,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助理、副館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
2009.03—,任四川博物院(2009年3月,原四川省博物館更名為四川博物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
2017年06月,當選九三學社四川省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8年1月30日上午,在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九三學社第十二屆、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第六屆委員會常委,四川省第十屆政協常委,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

人物言論

文以載道 藝以載道

中國藝術始終和時代的前進同步。這是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一個彩陶罐,在陝西華山
附近發現的,出土區域就是中華民族起源的一個中心地帶。類似玫瑰的花紋,在中國古代,中華的華就是開花的花,華和花是一個字,這個以花為文化特徵的民族或許當時就叫花族,現在叫華族或華夏族。這些彩陶給我們帶來中華民族起源的一些重要信息,而不僅是我們看到的花瓣。這些東西透出的文化信息是非常豐富的。
這是三星堆的青銅立人像。在沒發現三星堆以前,究竟巴蜀地區是一個蠻夷之地還是一個有高度發達文明的地方,我們不太清楚。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也把這裡歸為西南夷。1986年三星堆考古發現後,這個謎解開了,它不僅把巴蜀歷史上推了1000多年,更重要的是對人類文明有了重新的認識。第一,以前似乎中華文明的起源都是以黃河為中心,然後輻射到其他地方。三星堆發現後,證明這個地方就是長江上游文明中心,中華民族的起源不再是一元論,不再是中原中心論,而叫多元共生。第二,它對巴蜀歷史有了重新的認識,這裡是個高度發達的文明之地。你看這青銅鑄造的工藝一點不亞於中原的司母戊大方鼎。第三,西方的文化、美術史學者曾經認為中國遠古沒有獨立的人像雕塑,大家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立人像就出土在三星堆
我們說筆墨當隨時代,以書法為例子。大家都知道,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這種舒朗清俊的風格是當時風尚的一種折射。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他的侄兒去平定安祿山、史思明時壯烈殉國,死得很慘,顏真卿這篇祭文,隨意塗抹的痕跡很多,感覺他根本不在於字的工整,墨的乾濕濃淡,落筆直下,大起大落,縱橫不羈,使我們想到文天祥的《正氣歌》,想到英雄氣概。他的侄兒去世兩年後,顏真卿本人也以身殉國。歐陽詢看了這作品也說顏真卿的字如忠誠義士,震懾臨朝,臨大節而不可奪。所以說書法作品反映的時代變化是非常強烈的。
明代大畫家徐渭也是一生落魄,有人說他是中國的凡·高,“獨立書齋嘯晚風”,晚風指一切惡勢力,“筆底明珠無處賣”,我畫的葡萄是珍珠,沒人賞識,怎么辦?“閒拋閒擲野藤中”,把珍珠撒在野藤中間,保持自愛。這是當時社會混亂,文人的一種心情。
筆墨本無情,但是運用筆墨的藝術家是有情的,他給我們傳遞了一些特殊情感,我們能感覺到他們當時生活的時代的變化。
再講一下身邊的事情。1976年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因為過去經歷的痛苦回憶,所以掀起了一股文化浪潮,叫傷痕文學,出了很多有名的文學藝術作品,盧新華的《傷痕》,諶容的《人到中年》……很多。美術作品也很多,這是成都畫家何多苓的油畫《春天已經甦醒》,草垛上小姑娘帶著迷茫的眼神,小狗也迷茫地回望她,但是草已發出新芽,新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時期最有影響的是羅中立的《父親》,我們感覺到藝術家的情感在進行一場艱苦的搏鬥,不僅是個人的情感,而是引起了廣泛的人道主義同情,實現了人類情感的一種超越。
從古代五千年講到身邊的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文以載道,藝以載道,大家只要看一下這些東西,就能感到中國文化人深層的心靈結構,那就是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中國,對整個漢族文化圈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在藝術作品上都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

在自然中感悟 走向無限

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西方畫的叫風景畫,不像我們這種山水畫。為什麼山水畫和風景畫不一樣呢?我們的支撐是中國的哲學,是道法自然。中國人的智慧和哲學思考有三個途徑,第一是宗教的途徑,第二是科學的途徑,第三是文化的途徑,而藝術就是第三種境界,透過生命的創造來達到哲學的境界。
魏學峰魏學峰
中國人對自然的親和力與生俱來,先秦的哲學思想中就有很多,中國人歷來把自然和我合為一體。美學家宗白華寫過一首詩,世上的花,我忍不住要採摘你。世上的花,我又捨不得採摘你,如果把你摘了,你生命就沒有了。怎么辦?我不如一片生命化作你,我的生命和你的生命擁抱在一起。在中國文化中,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在自然中間攝取了精神的力量。
唐代大書法家懷素開創了狂草,他學書法時觀夏雲多奇峰,想到書法應該像雲彩一樣流動,所以寫的字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宋代書法家黃山谷,他的字啟發也來自自然。他在長江中逆水行舟,看艄公划船的力量,所以他的字的撇捺如搏擊波浪,形成獨特的“山谷體”。後來他覺得他的字太呆了,乾脆到山裡住,兩年後寫出了一種飄動的字型,面對朋友的驚奇,他說是得江山之助。
清代大畫家吳昌碩也是一個金石家。他認為只有在自然中感悟,才能悟出書法與繪畫同源的關係,所以他畫葡萄,畫藤蔓完全像寫草書,梅花也像寫草書,“悟徹草書藤一束,人間何處問張顛”。
西方藝術家,比如莫奈畫睡蓮,都是對景在畫。西方人說山,要探險,死了就算了。我們中國人也有探索精神,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探索,所以我們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的藝術始終在追我們看不到的一些東西,西方藝術家表現的是他看得到的東西。
詩經》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找來找去找了半天,宛在水中央,循環往復地尋找一種美。我們古人畫畫,畫到最後看不到了,還要用很淡很淡的顏色牽引我們,秋水一抹筆,殘陽幾縷紅,水窮雲盡處,隱隱三兩峰,引導我們走向無限。我們追尋的是從有限到無限。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留白不太理解,他一定要畫滿。我們的白就是一種無限。
中國的藝術,不但追求一種空靈,而且追求生命的真實感。弘一法師38歲出家,之前他是全國有名的文化人,有名的書法家。你看,“智慧如海”,非常硬,稜角分明,這是他剛出家時寫的。他出家兩年後的字,所有稜角沒了,“無上清涼”,圓潤了,我們看到這個高僧的變化,感到他無一筆不是寫著真誠,我們會肅然起敬。當藝術家的精神最隱秘最深的部分顯示出來的時候,他的力量當然就永恆。

一筆一畫 創造一個神奇的世界

中國藝術特殊的魅力,我們也拿書法來說,這是商代到西周流行的一種文字,叫金文,博大、粗獷,顯得特別有力量。這是魏晉南北朝的風格,和王羲之的《蘭亭序》剛好是北方和南方的不同,這是北方風格,叫龍門二十品魏碑,讓我們想到“鐵馬秋風冀北”,而看王羲之的則是“杏花春雨江南”。這是線條的美帶給我們不同的藝術感受。
中國書法的美也影響了世界上其他的藝術。泰戈爾曾說過,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中國文化的美的精神更加寶貴呢?中國人很早就找到了事物的韻律感,這不是科學的秘密,而是一種表現方式的秘密,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天賦,就是線條。
這是歐洲畫家保羅克利畫的一幅油畫,完全把中國書法的線條組成一幅油畫。從18世紀開始中國藝術對西方藝術就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保羅把中國的甲骨文、經文都當成油畫來畫。這是一百年前的作品,我們能感覺到線條所表現的美。
中國書法只有水和墨,但能表現出各種豐富的東西,我們畫竹子,畫蘭草並不用綠顏色,只用墨,它無色而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千百年來,我們的藝術家從一筆一畫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這使得後來不管是塞尚也好,高更也好,馬蒂斯也好,很多人把目光回望中國的藝術。
這是法拉利前年的限量版,全世界賣價最高的跑車,你看它的車身,宋代的哥窯,用人工手繪在上面,全世界限量100輛。你看中國藝術產生了多大的魅力?中國人喜歡玉,從公元前五六千年就開始做玉,一直到現在,全世界很少有這種習慣,愛一種東西愛8000年不變。西方藝術史專家巴贊說,對中國人來說最高的欣賞就是撫摸玉,這種手感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中國的每一塊玉都是一首詩。所以要打開中國文化的黑匣子,要解釋中國文化的秘密,有一種東西,就是玉。
中國人對雪也有特別的愛好。這是五代畫家巨然畫的一幅雪,你看畫中一片蒼茫,騎驢在山間,有幾個行人沿著小路向深山走去。他究竟走向哪裡?西方人看這個畫要發出這樣的疑問。而中國人的哲學思維,我們走向的是寧靜,走向的是幽深,走向的是那一片香雪海。我們的雪是我們智慧的淵海,心靈的發聲,沒有任何藝術可以和它媲美。藝術家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實現了幾個結合,首先是面對生命以物觀物,其次是用畫的形式凝固生命,然後啟發生命、表現生命。
另外,中國藝術追求自由,我們的畫,不管畫什麼山水,80%都有一葉小舟,叫歸舟,為什麼?要尋求心靈的自由,我們的精神需要一個港灣來停靠,這葉小舟就是我們停靠的港灣。
因此,不管文學藝術也好,書畫藝術也好,它表達的都是中國人血液中奔流的那種對生命和自然的崇敬,哲學意義上對自然的思考,所以我們探索中國的藝術美,從歷史的回憶到美的追尋,到哲學之思,簡單地為大家勾勒出欣賞中國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