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點斗圖

魁星點斗圖

概述:該圖為閬中人清代陝甘總督馬德昭作品,圖中人形暗含“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字,一隻腳踩“螯”字,一隻腳踢“斗”字,所以全稱“ 魁星點斗”。左下落款“西蜀馬德昭”。原件2,均為石刻,一存於西安碑林,一存於閬中張飛廟。現具有考古價值,存於國家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魁星點斗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閬馬德昭
  • 作品性質:石刻美術
  • 作品體積:高114厘米,寬60厘米
作品性質,魁星點斗,作品詳細介紹,“魁”的含義,魁星的地位,

作品性質

石刻美術

魁星點斗

作者介紹
四川閬中人,生卒年不詳,號自明。鹹豐初年調處江南軍務,在湖南湖北及江南一帶立功,薦升直隸大名總鎮。這時回人與捻軍張總愚欲聯合叛亂,朝廷因此改授德昭總兵陝安,以鎮懾秦中,隨即再補甘肅固原提督。但西安士紳挽留,以保護省城。德昭留兵數月,回人終不得逞。德昭戰守兼擅,以游擊之師,或解豫皖急危,或扼守潼關要道,或防護蒲水餉區,以一軍固中原腹地,一時之間,稱其為大河南北之“長城”。同治七年(1868),馬德昭協助李鴻章征討捻軍,出謀劃策,終至成功。此後他駐防潼關數年,軍事平定,告老還鄉,終老於家。潼關之民思其保境之功,為之立祠奉祀。

作品詳細介紹

其美術作品
《魁星點斗刻石》,陳列在西安碑林第四室西側第三排南數第二的位置。此刻石為圓首方座形,高114厘米,寬60厘米,刻於清穆宗載淳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馬德昭儒家修養為準則,“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字巧妙的構建成魁星的形象,如此豐富的想像力和巧妙的構圖無不使人叫絕,這也是西安碑林中令人矚目的名碑刻之一,左手托硯,右手執筆,一腳翹起托一“斗”字,一腳立“鰲”字上。取魁星點斗獨點鰲頭之意,形象生動,拼字巧妙。古人文字遊戲之作的名品!

“魁”的含義

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於“魁”與“奎”的同音,並有“首”之意的緣故。如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所謂“五經”,就是《》、《》、《》、《》、《春秋》,為儒家崇奉的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

魁星的地位

由於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果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規定,考中頭一名進士的(狀元)才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故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譽。宋代人同秘在《癸辛雜識》中就有當時考中狀元,朝廷“送鍍金魁星杯柈(盤)一副”的記載。明朝人陸深在《儼山外集》中也描述了士生們在座右貼魁星圖和考場出售魁星像的熱鬧場面。這些皆表明士生們都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