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涓子鬼遺方,外科專著。晉末劉涓子撰,南齊龔慶宣整理約撰於5世紀,因託名“黃父鬼”所遺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鬼遺方
- 創作年代:晉末
- 文學體裁:外科專著
- 作者:劉淚子
劉涓子鬼遺方,外科專著。晉末劉涓子撰,南齊龔慶宣整理約撰於5世紀,因託名“黃父鬼”所遺而得名。
劉涓子鬼遺方,外科專著。晉末劉涓子撰,南齊龔慶宣整理約撰於5世紀,因託名“黃父鬼”所遺而得名。...
《劉涓子鬼遺方》,晉·劉涓子著,南齊人龔慶宣於公元499年重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原書10卷已散佚,今存宋刻本5卷。全書以對癰疽的辨證治療為主,詳細...
遠志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劉涓子鬼遺方》卷三。主治癰疽,發背、乳,大去膿後,虛懾少氣欲死。...
當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劉涓子鬼遺方·附錄》。主治①《鬼遺·附錄》:婦人陰蝕。②《普濟方》:婦人由心神煩郁,胃氣虛弱,氣血流滯,致生陰蝕瘡,亦名匿瘡,...
《瘍科心得集劉涓子鬼遺方》是2004年1月1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秉鈞。...
《劉涓子鬼遺方·外科精義合集》是2013年1月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涓子。...
圖集 脾胃論譯註·劉涓子鬼遺方譯註(中醫古籍名著編譯叢書)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林海yy3702...
劉涓子(約370~450年),南北朝人,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劉涓子鬼遺方》,古代漢族醫學經典著作之一。又稱《神仙遺論》。據《隋書·經籍志》所載為十卷...
白馬蹄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劉涓子鬼遺方》。具有避鬼氣惡毒,蠱疰不祥,破瘀結的功效。主治跌打腹中瘀血,亦治婦人血疾。臨床上用於打傷,腹中淤血,婦人血疾。...
藍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劉涓子鬼遺方》卷二。具有解毒之功效。主治金瘡,中饒藥。...
忌生蔥。(《劉涓子鬼遺方》)【中藥化學鑑定】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約0.15g,行微量升華,玻片上現油狀物,稍冷,析出升華物,鏡檢,呈無色桿狀結晶。升華物加...
生肌法,外治法名。用以促進機體潰瘍瘡面癒合之方法。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二。又名收口法。...
古稱溻法。從現有文獻看,濕敷(溻)方首見於《肘後備急方》,該書載:“又丹癰疽始發浸淫進長並少小丹擒方”。《劉涓子鬼遺方》稱本方為“擒湯方”,並...
發背之病名始見於《劉涓子鬼遺方》:“凡發背,外皮薄為癰,皮堅為疽。”《諸病源候論》:“疽發背者,多發於諸髒俞也,五臟不調則發疽。”...
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三。又名乳發,俗名脫殼乳癰。乳癰之發,潰則皮肉盡腐,漫延擴散迅速,全身寒熱等症明顯。如治療不當或延誤,久不收口,終成乳漏或成漏管。...
亦是集多種失傳珍稀古醫藥著作及醫方、本草學、針灸學、養生學、古老技術與...第二節*《劉涓子鬼遺方(甲卷、乙卷)》第六章醫方類第一節《雜療病藥方》...
腦發疽 ,病名,即勇疽,出《證治準繩·外科》卷三。參見勇疽:為有頭疽生於太陽穴者,亦名太陽疽、腦發疽。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一。證治參見有頭疽條。 ...
首疽,病名。此病由熱毒郁滯於少陽三焦經所致。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一。該疽生於瘈脈(在顳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後肌中)、翳風(在腮腺後沿乳突和下頜角之間)二...
丁疽 病名。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一。一指疽之形似丁者,一即肩疽。 ...... 丁疽 病名。出《劉涓子鬼遺方》卷一。一指疽之形似丁者,一即肩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