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半月刊

《鬼半月刊》1946月9月創刊於成都,半月刊,1949年4月第2卷第1期即新第1期停刊。由鬼半月刊社編輯,晨鐘書局出版;刊物第2卷第1期起改由殷平林主編,左華宇發行。封面題名為《鬼》。半月刊,屬於鬼論刊物。

主要撰稿人大多為化名,有馬國珍、耳尖、抖神、向蒲松、王維明、子不語等。設有鬼國新聞,鬼故事小集、長篇連載等欄目。

該刊發刊詞中說“就因現實中確乎有‘鬼’這種現象,我們在別人注重‘人’或‘民’時候,我們著眼於‘鬼’或‘靈魂’,這卻不僅是為著幽默,雖然我們也頂喜歡趣味……就為著使人的世界更甚人些……發生點正風移俗的效果”。載文大多名為說“鬼”,實際以幽默、調侃的口吻影射、嘲諷、譏評當時的社會情況,發表作品也以短小精悍的雜文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半月刊
  • 主辦單位:鬼半月刊社、晨鐘書局
  • 創刊時間:1946年9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欄目方向
如其土在《鬼哉!鬼哉——讀鬼半月刊有感而作》中寫到:“誰說世間實無鬼,我雲人即鬼前身。口中無氣人是鬼,尚能呼吸鬼是人”,他將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喻為鬼妖精、賭鬼、鴉片鬼、走狗鬼等,揭示出社會上種種在“人”的面具下隱藏的各種“鬼”的險惡用心和胡作非為,包括唯利是圖的奸商、朋比為奸的黨派等。王維明在《有鬼?》一文中,探討“鬼”的定義,提出鬼的存在與否“不是一個科學上的分析問題,而是一個道德學上的體驗問題”,是人是鬼更重要的是道德與否,而是如一般迷信論者,將鬼固定到另外一個世界。
同時,刊物還發表有關鬼學、鬼情的諷刺性文章,如《破廟遇鬼記》、《杯中鬼友》、《真的是鬼嗎?》,大都以鬼故事追溯到當時的現實,反映真實世界中的種種醜陋現象。
在“鬼國新聞”欄目中,則將當時的社會新聞加以修改、裝點加以報導,如《鬼國經濟鬧恐慌》、《防止貪污亂陰曹,包拯將任高法院長》等,講述鬼國故事,介紹鬼國政治、經濟、文化、戀愛、家庭、風土、人物及一般生活狀況。該刊也載有一些圖片如《鬼國風情畫(附圖)》、《談鬼色變(畫圖)》等。
從該刊所載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40年代末民間鬼話的基本特徵和藝術風格。該刊對分析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形,以及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抨擊與嘲諷等心態有著一定的史料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