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鐮孢枯萎病,為害鱗莖,鬱金香花凋謝時,田間即出現零星病株,莖葉提前變紅枯黃,枝稈基部爛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鬱金香鐮孢枯萎病
- 特點:莖葉提前變紅枯黃
- 對象:鬱金香
- 病原:真菌
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為害鱗莖,鬱金香花凋謝時,田間即出現零星病株,莖葉提前變紅枯黃,枝稈基部爛腐。收穫期的病球外層鱗片產生豆粒大小無色皰樣凸起,皰破後流膠或呈濕腐狀,鱗莖由外向內腐爛,有的呈青灰色水漬狀濕腐,有的以鱗莖盤為初侵染點,出現濕腐向四周擴散,散發出刺鼻的酒糟味,乾燥後病斑呈灰白色石灰質樣。
病原
病原為(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屬半知菌類真菌。氣生菌絲白色,基質紫紅,菌落疏鬆,分生孢子梗短瓶狀分枝;小型分生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單胞,大小為2-5×0.65-2(微米),鏈生或聚生成偽頭狀;無大孢;厚垣孢子圓球形,表面光滑,單胞或多胞相連,單胞大小3-5×2-4(微米),頂生或間生於菌絲或分生孢子梗上。(F.oxysporum f.sp.tulipae)氣生菌絲白色,基質無色,菌落質密,菌絲成束狀,分生孢子梗長,有分枝,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至腎臟形,多數單胞亦有雙胞,大小為2.7-6.75×1.35-2.75微米,散生天菌絲間,大分生孢子鐮刀形或臘腸形,微彎,1-5隔膜,3隔膜多,大小為10.8-27×1.35-2.7微米,產生於粘分生孢子團;厚垣孢子球形或洋梨形,表面光滑,大小為5-6×2.7-4.05(微米),單生或雙生,以單生為多,頂生或間生於菌絲和分生孢子梗上,串珠鐮孢出現頻率達80%,但後者致病力很強。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染病鱗莖和土壤中越冬,種植帶病鱗莖常引起發病。鬱金香生長期和貯藏期也常發病。收穫前1個月是此病發病盛期。西安5月田間生長後期至6-9月貯藏期都是該病發生期,6月進入盛發期,7-9月病情減緩,10月後鱗莖原基開始膨大、萌芽,病情停止。栽培中土壤陰濕粘重和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及施用氮肥過多易發病,小地老虎、金針蟲、刺足根蟎發生多時,鱗莖損傷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防治方法
(1)天氣好時可適當提前採收球莖,防止日灼、擦傷,挖出的鱗莖在48小時內用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30攝氏度時浸泡半小時後晾乾,可消毒。也可往種球上噴灑50%多菌靈或40%百菌清200倍液消毒。
(2)貯藏種球時,要排成薄層,貯藏在15℃低溫通風條件下。
(3)田間發現有病種球要及時挖集中燒毀。不要在帶菌率高的低洼地塊種鬱金香。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可減輕發病。發病初期,可用絡銨銅、乙磷鋁莖葉噴霧,同時用惡霉靈或苗菌靈200-300倍液灌根處理。
(4)發病重的地區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3kg撒在地表耙人土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