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葡萄孢

鬱金香葡萄孢,叢梗孢科,引致鬱金香灰霉病,又稱褐斑病、火疫病。主要為害葉、花和鱗莖。葉片生水綠色、淺褐色,邊緣不整齊的斑塊,中心白色,邊緣不顯線斑,亦可癒合成大斑,葉正背面相同,病斑表生金褐色霉層或初生淺黃色小斑,沿葉脈擴展呈圓形,不規則形,中部略凹陷,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周圍具水漬狀斑紋,可癒合形成大斑,濕度大時長滿灰色霉層。

編號
11005
拉丁綱名
Hyphomycetes
中文綱名
絲孢綱
拉丁目名
Miniliales
中文目名
叢梗孢目
拉丁科名
Moniliaceae
中文科名
叢梗孢科
拉丁名
Botrytis tulipae
中文名
鬱金香葡萄孢
定名人
Lind
參考文獻

採集地

形態描述
引致鬱金香灰霉病,又稱褐斑病、火疫病。主要為害葉、花和鱗莖。葉片生水綠色、淺褐色,邊緣不整齊的斑塊,中心白色,邊緣不顯線斑,亦可癒合成大斑,葉正背面相同,病斑表生金褐色霉層或初生淺黃色小斑,沿葉脈擴展呈圓形,不規則形,中部略凹陷,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周圍具水漬狀斑紋,可癒合形成大斑,濕度大時長滿灰色霉層。花瓣上產生灰白色至黃褐色斑點,後呈深褐色,造成花枯,有時花瓣上產生黑色菌核。花芽發病,呈現芽枯或花朵不能開放。莖上產生較長凹陷斑,嚴重時折倒腐爛。鱗莖發病,在鱗片上產生凹陷的鉛色或褐綠色病斑,後期生黑色小菌核。分生孢子梗有分枝,頂端稍膨大,上有小突起;分生孢子簇生,卵圓形,橢圓卵形,無色,10.5—19.3(一227)×8.8—10.5(15)μm,菌核黑色,直徑1—2mm,表面平坦,圓形至橢圓形;培養基上的菌核,黑色,有光澤,圓錐形,直徑約1mm,分散於培養平板。
討論
本菌分生孢子16—17×9—10μm(Hopkis,1921),分生孢子16—20×10—13 μm(Ellis,1971),我們觀察的標本與其基本符合。本菌寄主植物除鬱金香屬Tulipa以外,還有天門冬屬Asparagus。本種與近似種風信子葡萄孢Botrytis hyacinthi Westerdijk et van Beyuma的區別在於其分生孢子稍小(多數14—18×11—13μm),而且寄主植物不同,有風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和百合屬Litium和葡萄風信子屬Muscar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