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節:山東三大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是2009年2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蔚。
基本介紹
- 書名:鬧節:山東三大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
- 作者:張蔚
- ISBN:9787811272338, 7811272334
- 頁數: 345頁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叢書名:民俗·文化·傳播叢書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張蔚,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博士。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表演、戲劇與舞蹈等藝術的研究工作。在《戲劇藝術》、《北京舞蹈學院學報》、《上海師範大學學報》、《藝術百家》、《當代戲劇》、《上海藝術家》等全國藝術類核心學術期刊獨立發表研究論文近30篇,編寫教材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度青年項目、同濟大學文科發展基金課題等。2008年被同濟大學“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錄取為公派赴美訪問學者。
內容簡介
《鬧節:山東三大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的調查研究重點圍繞山東省域的三大秧歌商河縣的鼓子秧歌、煙臺地區的海陽秧歌、青島地區的膠州秧歌。作為現今依然活躍於民間的漢族表演形態,三大秧歌是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對它們儀式性與反儀式性的比較研究,揭示秧歌這一民間表演形式背後的文化內涵及意義。以秧歌儀式性和反儀式性的歷時性發展和沿革來面對並論證當前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如何被傳承和發展的現實問題。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本書的研究目的、思路及價值
第二節 前人及相關研究成果綜述
第三節 人類表演學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節——秧歌儀式中的權力與秩序
第一節 山東幾個區域秧歌民俗及節慶時令
第二節 村落的等級制度與公共權威
第三節 秧歌的儀式象徵與“禮之互惠”
第四節 秧歌儀式與民間宗教信仰的關聯
第二章 山東三大秧歌的比較
第一節 儀式性強弱及其原因
第二節 地理位置構成與身體語言的象徵差異
第三節 人物角色的差異
第四節 傳播方式的異同
第三章 鬧節——秧歌中無序的反儀式
第一節 山東秧歌的反儀式性在“鬧節”中的體現
第二節 中國民間的“鬧節”與西方狂歡的不同
第三節 其他區域秧歌的反儀式性
第四節 套用福柯理論來審視秧歌的反儀式
第四章 秧歌儀式與反儀式關係的沿革
第一節 秧歌儀式性與反儀式性歷經幾個轉折時期的形態變革
第二節 近年秧歌儀式性被簡化的深層原因
第三節 秧歌儀式性的商業化轉向
第四節 都市秧歌表演的儀式性和反儀式性
第五章 秧歌文化的敘事及表演空間
第一節 秧歌文化的符號學闡釋
第二節 秧歌中神話傳說的傳播機制
第三節 反覆出現的母題
第四節 民間娛樂傳播與客群的轉換
第六章 山東三大秧歌的審美接受
第一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典型動律特點
第二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典型體態符號
第三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審美價值
第四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訓練價值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