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詩》是漢末三國時期文學家劉楨所寫的一首描寫古代鬥雞活動的五言詩。全文動靜結合,又將鬥雞場面描述得富於氣勢。
基本介紹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信息
【名稱】《鬥雞詩》
【年代】漢末三國
【作者】劉楨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鬥雞詩
丹雞被華采,雙距如鋒芒。
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
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
作品鑑賞
在古代詩歌中,有一類表現娛樂的詩。劉楨的《鬥雞詩》就屬此類。
鬥雞不知起於何時。如果《列子》的記載不誤,則早在西周宣王時代,就已有“養鬥雞”的事了。春秋時代,魯國季氏、郈氏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平子怒”——還為鬥雞造成了不和。漢代鬥雞就更盛行了,據《漢書》記載,漢宣帝登基前,就常常“鬥雞於杜鄠之間”。人們喜歡鬥雞,在於這種娛樂既令人興奮、給人以刺激之感,又無危險。輕歌曼舞固然美妙,但比起鬥雞來,總缺少點什麼味道。對於這一點,曹植的《鬥雞詩》說得最為明白:“游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這“樂方”就是鬥雞。據應瑒《鬥雞詩》可知,這種鬥雞之戲,常常“連戰何繽紛,從朝至日夕”,斗個昏天暗地、達旦通宵。漢魏六朝之間,許多文豪都喜歡看鬥雞寫鬥雞,如曹植、劉楨、粱簡文帝、劉孝威、庾信、徐陵、王褒等,都有“鬥雞詩”傳世。
劉楨在建安時代,既是作詩之妙手,且又“仗氣愛奇”。因此,他的《鬥雞詩》,也寫得“高風跨俗”、非同凡響。“丹雞被華采,雙距如鋒芒”,描述鬥雞的登場,便已神氣不凡:毛羽絢爛,如披采衣;兩隻腳爪,利如刀鋒箭芒。一看便知是員猛將。接著兩句,忽然代雞“抒情”:“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中唐即庭中道路,正是閒人免進、公子哥兒戲樂之處。但在鬥雞眼中,卻是爭奪天下的鏖戰之場。當其出戰時,心中早已立下宏願,定要在逐鹿“中唐”中一抖威風。此二句刻畫雞之“心理”,令人啟顏。接著兩句是交鋒前的緊張窺伺:“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玉除,即石階,既然此戰關乎誰擅勝場,鬥雞自得研究敵手。這兩句寫得極其傳神:一個“探”字,寫出鬥雞窺伺戰機的詭秘,又顯得“好整以暇”、從容不迫。“瞋目”寫其全神貫注,“火光”狀其蓄怒待發。中間一個“含”字,又顯出一種含蘊不露、靜以觀變的氣度——真是員老辣的斗將。一場決鬥已在瞬息之間,雙方都凝神以待。突然,“長翹驚風起,勁翮正敷張”——會戰在最出乎意料的剎那間展開,人們還來不及驚呼,鬥雞已一躍而起。詩人用“驚風”寫鬥雞騰躍而起之疾,再以“敷張”寫其健羽奮張之雄,動態中的形象何其逼真!進攻既已開始,讀者便期待著一場持久拼搏的展開。但劉楨筆下的鬥雞卻毫不拖泥帶水:“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鬥雞之戰,腳爪是銳利武器,但尖喙則更要緊——它可以啄得敵手冠血淋漓、毛羽四散,眼下此雞使的正是這一手。“奮勾喙”、“電擊”,表現鬥雞進擊之凌厲;而“輕舉”二字,又寫出此雞進擊時的靈巧和從容。潑皮相鬥,往往糾纏不休。此雞則料敵如神,一擊致命,勝負立判。觀眾還未看清是怎么回事,它早已“還翔”收翅,安立“中唐”。
這就是劉楨的《鬥雞詩》。全詩純為描述,別無寓意,正適合於鬥雞娛樂的場合。一場緊張的“會戰”,僅以十句傳寫,而動靜倏忽,神態畢現;既層次井然,又富於氣勢。結尾更乾淨利落,大有“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之妙。這首詩只是劉楨的遊戲之筆,但“語與興驅,勢逐情起”(皎然《詩式》),同樣顯示了他那“筆氣雋逸’、“頗饒顧盼之姿”的詩風(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