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側盾寄蠅

髯側盾寄蠅(Paratryphera barbatula Rondani,1859)是寄蠅科側盾寄蠅屬的一個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髯側盾寄蠅
  • 拉丁學名:Paratryphera barbatul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芒角亞目
  • :寄蠅科
  • 亞科:追寄蠅亞科
  • :側盾寄蠅屬
  • :髯側盾寄蠅
  • 命名者及年代:Rondani,1859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體中型,黑色,覆灰白色粉被。觸角、足、翅肩鱗、前緣基鱗、下顎須、小盾片黑
色;口上片、中顏板黃色;間額棕黃色。中胸盾片具4個黑縱條,腹部背面具黑縱線,
第3、4背板後緣具黑色橫帶,下腋瓣白色,腹部兩側無黃色斑。
雄性 複眼被毛,單眼鬃發達,著生於前單眼兩側稍後方,外側額鬃缺如,外頂鬃
退化與眼後鬃無明顯區別,前頂鬃缺如,後頂鬃每側1根;在眼後鬃後方具黑色小鬃;
間額前方稍寬,中部的寬度寬於側額;額覆灰白色粉被,額寬約為複眼寬的0.6倍,額
鬃3根下降側顏達觸角第2節末端水平,側額毛伴隨下降側顏不超過第1根額鬃水平;
側顏裸,上寬下窄,覆灰白色粉被,中部的寬度窄於觸角第3節;觸角第3節為第2節
長的1.6倍,觸角芒第2節不延長,第3節基部1/3突然加粗;髭著生於口緣上方,顏
堤鬃分布於顏堤1/2長度以下,口緣平,下顎須筒狀,口盤及頦正常;後頭凹陷,被黑
色及淡白色毛,後頭伸展部小,下側顏小。胸部覆黑色毛,中鬃3+3,背中鬃3+4,
翅內鬃1+3,腹側片鬃2+1,翅側片鬃1根,肩鬃4根,3根基鬃排成一直線,肩後
鬃2根;前胸腹片被毛,前胸側片凹陷處裸,後氣門前肋裸;小盾片半圓形,具黑色的
長毛,有3對緣鬃,1對心鬃,小盾端鬃交叉向後方伸展,兩小盾亞端鬃之間的距離的
大於亞端鬃至同側基鬃的距離,其比例約為2:1,小盾側鬃每側1根;翅r4+5脈基部具
1根小鬃,前緣脈第2段腹面裸,第2段約等於第4段,前緣刺退化;中脈心角近於直
角,或為弧角,心角在翅緣開放,心角至翅後緣的距離等於心角至中肘橫脈的距離,端
橫脈明顯向內凹陷,r1脈裸,下腋瓣外緣向下垂折,中部明顯圓形拱起;前足爪小,
其長度不長於其第5分跗節,前脛節具2根後鬃;中脛節具1根前背鬃,1根腹鬃,2
~3根後背鬃;後脛節具2根背端鬃,無整齊的前背鬃梳,基節後方裸。腹部毛黑色,
腹基部凹陷達後緣,第1+2背板無中緣鬃及側緣鬃;第3背板具1對中緣鬃,每側2
根側緣鬃,無側心鬃及中心鬃;腹面兩側無密毛斑;第5背板具1排緣鬃及不規則的中
心鬃,腹面兩側無密毛斑;第5腹板後緣凹陷分為兩個小側葉。肛尾葉盾狀,側尾葉與
肛尾葉大致等長。
雌性 額寬為複眼寬的2/3,腹部第4背板常具2根中心鬃。
本種雄性外觀與雙鬃側盾寄蠅 Paratryphera bisetosa Brauer-Bergenstamm 極為相似,
主要區別為該種額寬為複眼寬的3/5,側顏為觸角第3節寬的1/2,觸角第3節為第2
節的2倍,下顎須黑色、細、筒形;前足脛節具2根後鬃,腹部毛長,常豎直排列。
體長 5~7mm。

生活習性

寄主國外文獻記載有Conchylis roseana Hw.和Pristiphora geniculata Htg.在我國尚未發現。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遼寧,黑龍江,北京,河北,山西,廣西,雲南
國外分布
日本,蒙古,俄羅斯(外高加索,西伯利亞,聖彼得堡),德國,以色列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Dipterol. Ital. Prodromus 3: 145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三卷 雙翅目 寄蠅科(一):270-271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