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洞流泉圖(髡殘雲洞流泉圖軸)

雲洞流泉圖

髡殘雲洞流泉圖軸一般指本詞條

《雲洞流泉圖》是清代畫家髡殘創作的一幅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雲洞流泉圖》畫山巒重疊,雲煙繚繞,山間溪流奔流而下,山上有屋舍數幢;下部為松溪草閣,枯松蒼勁挺立。全圖尺幅不大,但具有宏偉壯闊的氣勢,構圖嚴謹,虛實互襯,繁密的山石、林木與空疏的雲、水、天構成疏密明暗的變化;運筆施墨張馳有度,粗獷嫻熟,濃淡墨相宜,乾濕筆相生,一氣呵成,意境幽邃高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洞流泉圖
  • 作者:髡殘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10.3厘米,橫30.8厘米
  • 現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雲洞流泉圖》下部畫草閣數棟,臨溪而建;一道流泉由右側山間,層層跌落而下,注入橫過畫面的溪流中。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座小村落。更深遠的幽谷之間有一組建築,高聳的屋脊、翹起的飛檐,像是寺廟的殿堂。左側一條蜿蜒的山道,若隱若現,似是通往幽谷間的寺院,一老者行走其間。
雲洞流泉圖雲洞流泉圖
畫面上作者自題詩:“端居興未索,覓徑恣幽討。沿流戛琴瑟,穿雲進窈窕。源深即平曠,巘雜入霞表。泉響彌清亂,白石淨如掃。興到足忘疲,嶺高溪更繞。前瞻峰如削,參差岩岫巧。吾雖忽凌虛,玩松步縹緲。憩危物如遺,宅幽僧占少。吾欲餌靈砂,巢居此中老。”署款:“甲辰仲春作於祖堂。石溪(谿)殘道人。”鈐“介丘”朱文印、“石谿”白文印、“白禿”朱文印。無鑑藏印。

創作背景

《雲洞流泉圖》作於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髡殘時年五十三歲,表現的是髡殘晚年居地南京郊外的祖堂寺一帶的風光。由畫上的題詩可知,《雲洞流泉圖》是髡殘為覓咨幽,身臨雲洞流泉,心境為之升華之後有感而作的。

藝術鑑賞

技法
《雲洞流泉圖》以高遠法構圖,近景蒼松古木聳立崖畔,水榭數間錯落溪邊,右側溪水流淌,承接中間的飛泉。中景為畫的主題所在,奇石峻峰,雲嵐流轉,流泉直瀉溪澗。左側有石階上盤,右側有流泉下注,二者相互對比成趣。以雲霧遮掩的樓閣古木為轉承,形成遠景的危峰突石。以雲霧遮掩的樓閣古木為轉承,形成遠景的危峰突石。
風格
《雲洞流泉圖》的畫風法元人黃公望“淺絳”山水筆意。以赭石色連皴帶染山體,以盤曲短線勾勒山石,以濃墨潤筆點苔。注重虛實對比,以繁複疊嶂的岩石和華潤蓬勃的草木為實景,以雲霧、泉水為虛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相映成趣,益顯生動靈秀。山體布局,自坡腳起勢,經蒼松轉承到中景和遠景的高山危崖,層層蓄勢,有如蛟龍騰起。更因雲嵐流泉下沉下墜之對比,益添山體騰空躍起的恢弘氣勢。

作品評價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克文:章法繁複,寫叢嶺疊嶂,境界幽深……在筆墨運用上,《綠樹聽鸝》運用淡皴濃點,皴筆淡而疏鬆,近皴似擦;而此圖則以重墨線骨來確立形象骨體,用筆“脫頭落攀”跡斷意連,禿筆取姿,磊落不拘;筆意《綠》圖偏巧而虛;《雲》圖偏拙而實;前者多乾筆皴與擦;後者多千濕並用,勾與皴相融;《雲》圖突出雲、洞、飛泉主體,奇在近景松樹等叢木作極度誇張的強化處理,與中景山體在布局上渾然一體,雲煙掩映處虛實相映成趣,使畫意靈動而特具魅力。(《南畫山水技法》)

作者簡介

髡殘(1612年-約1672年),俗姓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青年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介丘,號石豀、白禿、石道人、殘道者等。明亡後寓居南京,修禪弘佛之暇潛心於山水畫的創作。他承襲元人王蒙,明人沈周、文徵明諸家筆法,結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獨特的山水畫風。善用禿筆渴墨,以線造型,在深淺、斷續、粗細線條的相互交叉、轉換、頓挫中表現幽僻的景致,意境蒼莽,畫格高逸古拙。他與同時代的程青溪合稱“二溪”,與原濟(石濤)合稱“二石”,與八大、弘仁、石濤並稱“清初四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