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故地,古高句驪族所居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麗故地
- 釋義:古高句驪族所居之地
高麗故地,古高句驪族所居之地。
高麗故地,古高句驪族所居之地。高句驪初居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吉林省渾江和集安縣為中心的鴨綠江以西地,後區域逐漸擴大,至東晉末,已有東臨日本海,西達遼河,南至朝鮮半島漢江以北,北到圖們江以北及第二松花江地。北齊文宣帝(5...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為欲恢復遼東故地,聲言“眷彼華壤,翦為夷類”,並指責高麗“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因此藉口高麗王不肯入朝,下令東征。三次征討 一次征討 先期準備 大業六年(610年),黃門...
1433年,居住在慶源故地斡木河流域的建州女真酋長猛哥帖木兒被野人女真所殺,朝鮮世宗終於等到了北進的良機,在金宗瑞等大臣的擘畫下,填補猛哥帖木兒死後在斡木河流域留下的真空,於1434年將慶源府北移至會叱家(蘇多老北面),並...
七重城之戰是上元二年(675年)二月發生的戰役。七重城之戰,唐代唐軍擊破新羅之役。唐軍滅亡百濟、高麗之後,新羅王金法敏欲乘機奪取百濟、高麗故地。高宗遂於威享五年(674年)正月,遣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
自是以後,高麗舊城故地漸被新羅占領,高麗餘眾或奔靺鞨,或投突厥,於是高麗之高氏舊族皆散亡,君長亦絕。高藏於永淳元年(六八二)卒於流所,詔送京師,贈衛尉卿,葬於頡利墓左,樹碑其阡。罷農忙出使巡撫 儀鳳二年(六七七)...
其中在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之前,唐朝在高麗故地設立了九都督府,後來由於新羅的反對,唐朝的勢力就退出了朝鮮半島,所以說兩國關係也很密切,新羅商人來唐朝貿易的很多,十分活躍,新羅的多種絲綢和人參牛黃等藥材都大量輸入唐朝。大家對於 七號灰狼...
《舊五代史.高麗傳》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高麗,本扶餘之別種。其國都平壤城,即漢樂浪郡之故地,在京師東四千餘里。東渡海至於新羅,西北渡遼水至於營州,南渡海至於百濟,北至靺鞨,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號...
高麗軍議和,‘宋崇寧三年,女真將石適歡破高麗於曷懶甸之境,追入辟登水,逐其殘眾。高麗懼而請和。'“約以還逋逃之人,退九城之軍,復所侵故地”。1109年秋,高麗從曷懶甸撤軍,尹瓘後被撤職併入獄,次年釋放,尹瓘拒絕復職,...
但仍住半地穴式房屋。隋末唐初臣附高麗。在唐與高麗戰爭中,助高麗作戰。發展歷史 唐總章元年(668)高麗國亡後,部眾奔散;留居故地的遺民,後加入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此後不見於史。今有人說該部是形成女真完顏部的成員之一。
作為報酬,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忠烈王親朝後,元朝將林衍廢黜元宗時歸順蒙古的慈悲嶺到鴨綠江之間的高麗故地即東寧府(東寧路)移交高麗,忠烈王恢復了西京留守。乃顏之亂時,忠烈王原計畫親征助剿,即將出征時得到了叛亂平息的訊息...
高麗約還諸亡在彼者,乃使阿聒、勝昆往受之。高麗背約,殺二使,築九城於曷懶甸,以兵數萬來攻。斡賽敗之。斡魯亦築九城,與高麗九城相對。高麗復來攻,斡賽復敗之。高麗約以還逋逃之人,退九城之軍,復所侵故地。九月,乃...
祚榮合高麗、靺鞨之眾以拒楷固,王師大敗,楷固脫身而還。屬契丹及奚盡降突厥,道路阻絕,則天不能討,祚榮遂率其眾東保桂婁之故地,據東牟山,築城以居之。”“聖歷中,自立為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
猛哥帖木兒(蒙古語意為“堅硬的鐵”,1370年?—1433年),明朝初年建州女真首領。漢姓童(佟),女真姓夾溫(夾谷),出身斡朵里部。猛哥帖木兒早年流離於奚關城(今吉林琿春西高麗城村)、阿木河(今朝鮮會寧)等地,曾受高麗...
遼麗戰爭,韓國稱為高麗契丹戰爭(고려-거란 전쟁)、麗遼戰爭(여요전쟁),朝鮮稱為反契丹戰爭(반거란전쟁),是指公元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遼朝(契丹國)對高麗發動的三次戰爭,以高麗成為遼朝藩屬國並...
至於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莫離支竟不從。二月,乙巳朔,玄獎還,且言其狀。上曰:“蓋蘇文弒其君,賊其大臣,殘虐其民,今又違我詔命,侵暴鄰國,不可以不討。”諫議大夫褚遂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