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河西村崑曲具有4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戲曲史和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陽河西村崑曲
- 產生年代:明朝
- 性質:中國戲曲
高陽河西村崑曲
高陽河西村崑曲具有4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戲曲史和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經歷了明朝末年的初創期,清朝末代和民國初年的興盛期,日偽統治時的衰落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轉型期,歷經數代興衰疊替,曲折坎坷,表現了民族傳統戲曲藝術頑強的生命力和高陽人民的聰明才智。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陽河西村崑曲藝術的發展與時代同步,不斷吸收、融合外來戲曲藝術的養料,並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程式嚴謹,念白古雅兼顧北方語言特點,載歌載舞,唱腔優美動聽,特別是生角男聲藝術較為發達的藝術特點。高陽河西村崑曲為北方崑曲的形成與傳播發揮了奠基的作用,並為北方崑曲貢獻了諸如韓世昌、侯益隆、侯玉山、馬祥麟等大師級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和教育家。河西村崑曲子弟會、慶長、榮慶崑劇社、高陽縣北方崑曲藝術學校,乃至中國北方崑曲劇院等崑曲藝術團體,均由高陽河西村崑曲繁衍而來。高陽河西村崑曲可以說是中國戲曲百花園裡的一株耀眼的花朵。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韓世昌、馬祥麟等河西村崑曲子弟東渡扶桑,前往日本演出河西村崑曲,開創了中外戲曲藝術交流的新篇章。建國後,中國北方崑曲劇院成立時,主要藝術創作力量包括主演、導演、文武場等均由高陽河西村崑曲藝人擔任。這種一個戲曲劇種由一個村莊誕生繁衍的現象可稱為古今中外藝術史上的奇觀。
一些表演藝術家成材出走後,高陽河西村崑曲仍舊保持了它一貫的地方特色和保留劇目以及演出團體——河西村崑曲子弟會。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組織崑曲藝術團深入到廣大農村演出,贏得了民眾和戲迷的歡迎。河西村子弟會崑曲老藝人義務教唱、教演,影響遍及十里八鄉,當地有一句俗語說:連河西村的狗叫都有點崑曲味兒!進入到市場經濟社會以後,戲曲逐漸式微,高雅的崑曲藝術更呈曲高和寡現象,急需加以繼承、弘揚,為古老的崑曲藝術保存一脈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