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石頭饃

高陵石頭饃

高陵特產-石頭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頗有盛名,是中華食文化石烹聯階段的“活化石”,是先民由生食轉為熟食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陵石頭饃
  • 產地:高陵
  • 起源:隋末唐初
  • 口感:味美酥脆
慈禧太后移駕長安後不服水土、脾胃不合、不思茶飯,後經民間獻石頭饃,嘗後讚不絕口,症狀立除。成為美談佳話。我們今天的石頭饃完全手工製作,新品質、新口味、改良後更具特色,健脾養胃,味美酥脆,便於貯存,是饋贈親友、旅遊休閒之首選食品。配料:精製麵粉、酥油、雞蛋、鈣奶、椒葉、碘鹽、芝麻。在隋末唐初,大約是公元617年,黃河兩岸下游發大水,死人無數。當時有支瓦崗軍,不願意目睹遇難死亡的百姓,就夜襲黎陽倉,開倉放糧。後來老百姓為了犒勞這些將士們,把肉、雞蛋送到軍營,但是由於行軍匆忙火頭軍沒有帶炊具。後來一個伙夫靈機一動,從黃河邊撿回來一堆鵝卵石,把鵝卵石抱到軍營放到燃燒的柴火上,鵝卵石被燒熱後,又將雞蛋裹到肉食里放於其上進行烤制,於是就成了現在我們吃到的子饃。發展到現在,子饃已經發生了變化,方法也經過了改良,就連這鵝卵石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所以現在的子饃吃起來特別香,連外國人都慕名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