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都鎮位於晉城市區東北部20公里處,東鄰陵川縣、西界巴公鎮和城區北石店鎮、南連金村鎮、北接北義城鎮,全鎮東西長15.3公里, 南北寬8公里,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地質環境以山區丘陵為主,轄60個行政村,72個自然村,1.1萬戶,4.1萬人,6.24萬畝耕地,2001年由原高都鎮和大興鄉合併而成。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穀子、大豆等。

2019年1月,高都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都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電話區號:0356
  • 地理位置:山西省澤州縣
  • 面積:120平方公里
  • 人口:4.1萬
  • 著名景點:高都遺址、東嶽廟、關帝廟
  • 車牌代碼:晉E
自然地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綜合實力,資源環境,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工業建設,第三產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

自然地理

交通便利,太焦電氣化鐵路、晉長二級路、長晉高速路、太洛路、高大路、沙嶺路、豐大路、環鎮路等組成了縱橫交錯的公路網;
高都鎮
高都鎮氣候是典型的溫帶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一般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最高海拔1076米,最低741米。年平均氣溫10℃---11℃ ,全鎮多年無霜期192.6天,最多為226天,最少為138天,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
全鎮水利條件比較優越,丹河和源澤河在此交匯,形成了兩大沖積平原,即東西兩軒,丹河上游還有總庫容8340萬方的任莊中型水庫,水庫蓄水灌溉著東軒4000畝農田。

歷史沿革

高都鎮是一個具有優悠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鎮,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約公元前17世紀,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稱由此而來。秦統一中國後,設立高都縣,以後歷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為澤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稱“行山重鎮”。
高都鎮
悠久的歷史為高都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鎮西有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高都遺址”,鎮南有“夏桀王遷都於垂”的垂棘山,現名鳳凰山,鎮中有修建於金大定年間,現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東嶽廟,鎮北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臥龍山,龍五廟,還有景德寺,關帝廟、二仙觀,城隍廟,白衣閣、萬年橋等文化古蹟,現不少地方已開闢為旅遊勝地。
歷史名人有北宋天文學家劉羲叟,明代工部右侍郎張昺,清嘉慶年間書畫家原秉璉,近代書畫家原石民,當代藝術理論家趙力忠。並且,建立過晉城地區最早的黨組織垂棘山國小黨支部,由孔祥貞在此建立。

行政區劃

1945年高都地區獲得解放,成為解放區,1985年設高都鎮至今。
轄60個行政村,即上溫村、北街、保福、南街、南社、三溝、泊南、西元慶、水么頭、西屯、東屯、二聖后、車嶺、泊村、薛莊、東元慶、上元慶、下元慶、東坡、西坡、南焦莊、秦莊、北焦莊、西劉莊、馬溝、東劉莊、橫嶺、南坡、焦元、續家、善獲、桃元、漳東村、伏堂、東山底、奎升莊、沙河、李莊、麻峪、山後、原河、溝北、連元、西莊、東莊、任莊、嶺西、黃家、大興、北上礦、小豐頭、大豐頭、嶺上、任圪套、玉寨、東玉寨、大路、大泉河、嶺後底、湖裡。總計60個村民委員會。

綜合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高都鎮憑藉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遠發展,“十五”以來,全鎮緊扣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兩條主線,鎮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到2007年底,全鎮民營企業增加值完成676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190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850萬元,地稅完成2340萬元),糧食總產量完成2405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062元。根據“十一五”規劃初步預測,到2010年全鎮生產總值將達到2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80元,全鎮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全鎮將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

資源環境

高都鎮境內地面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含煤面積16平方公里,占全鎮總面積13.3%,探明地質儲量5145萬噸,且煤層厚,煤質好,埋藏淺,易開採,另外,鐵礦分布廣泛,還有適用於發展建材的石灰石,石膏, 瓷土,大理石,鋁釩土等少數儲量。
高都鎮林果資源豐富,是山西省多樣化果品生產基地,果樹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較大,分布範圍廣,全縣果樹總面積達1500畝,正常年景產值一般在16.5萬斤以上,盛產山楂、蘋果等果品。

交通運輸

高都鎮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西有太洛公路,南有陵沁一級公路,長晉二級路和長晉高速路縱貫全鎮,區位優勢明顯。自2003年大打“村村通”硬仗以來,全鎮累計投資3000萬元完成“村村通”里程150公里,其中高大公路(高都——大興)投資600餘萬元,設計為長8公里,寬6米的三級標準柏油公路,成為“村村通”工程的重要標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街巷道硬化,截止目前,全鎮徹底實現了“村村通”,80%的行政村實現了“戶戶通”,全鎮機動車輛達到1000餘輛。

農業生產

全鎮有耕地6.71萬畝,傳統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麥、穀子、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等。
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農業生產基礎較好,形成了臥龍山園區、“澤州黃”小米、玉米育種、蠶桑養殖、優質小雜糧“五大”農業生產園區和基地,水澆地面積發展到1.5萬畝。農業龍頭企業有晉城市最大的民樂麵粉廠,有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以及米康爾、晉園等食品加工企業。
近年來高都鎮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近百萬元組織實施了市、縣級農業綜合開發,旱作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等一批重點工程,有效的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建設保福生態種植養殖示範化項目,總投資1.3億元,由生態養殖、循環無公害農業、生態林果三部分組成。目前,已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萬頭養豬場、1350平米的沼氣站、8棟蔬菜大棚、120畝經濟林苗圃。
截止2007年底,全鎮發展優質小麥示範基地4.9萬畝,優質小雜糧基地4.5萬畝,“澤州紅”小米基地4000畝,玉米育種基地6000畝,節水灌溉1.5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405萬公斤,小麥總產量2153萬公斤,蔬菜產量達到543萬公斤,肉類產量105萬公斤,蛋類產量達到172萬公斤,蠶繭產量達到3萬公斤,養豬達到10600百頭,養牛310頭,養雞16.7萬隻。

工業建設

全鎮工業企業起步較早,共建有各類企業100多個,其中:煤礦8座、冶煉企業2個、建材業31個、危化企業11個、食品業10個、其他企業37個,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鑄造、建材為主的生產經營體系,湧現出了潤華實業有限公司、興隆實業有限公司、昌都煤業集團、金工鑄業有限公司等規模生產企業。
重點工程有:
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一是蘭花二甲醚建設項目,今年完成投資5000萬元,日產甲醇640噸、二甲醚420噸,因全市節能降耗,限產、限電,該廠於6月底停產;
二是合聚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總投資5.9億元,今年計畫投資3億元,完成主機安裝、水電配套、附屬設施建設,投入試運行;
三是晉城市彤康食品有限公司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澤州縣的重點調產項目,主要有山楂系列產品、豆腐製品、小雜糧三項建設任務,今年投資35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的掃尾工作。目前,山楂飲料廠、豆製品廠、米康爾加工廠全部投入試生產,基本形成年產3000噸豆腐製品、2500噸小雜糧、6000噸山楂製品的生產能力;
四是品高源洗煤廠擴建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建設規模年產120萬噸精洗煤。今年計畫投資3000萬元,目前完成投資500萬元,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五是東鑫源建材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總投資300萬元,今年投資200萬元,完成了行車、門吊、模具等設備安裝,進入生產調試階段;
六是高都大酒店西樓改造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目前正在辦理有關手續,進行規劃設計,預計年底前動工興建;
富公新型紙業有限公司,占地5畝,總投資200萬元,年生產能力1500萬噸,各項手續已經辦理,正在加快建設步伐。
東劉莊編織廠,占地60畝,總投資700萬元,
大宏嶺後底化工廠,占地6畝,總投資200萬元,年生產能力6000萬噸,目前工程正在建設。
金工集團泊南鑄造廠,占地60畝,總投資4500萬元,年生產能力50000噸,年產值3億元。
煤炭業正在完成鎮辦泊村煤礦30萬噸開升級達標建設,抓好東坡、西屯、泊村聯辦3個15萬噸礦井的達標升級 ;力爭在2008年底完成馬溝、泊南、西溝接替井3個15噸礦井的復產驗收,同時完成鎮辦薛莊煤礦30萬噸礦井的審批立項工程,力爭年內投入建設。
村鎮建設
近年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村村通”工程和生態富民工程建設,新建道路200餘公里,綠化道路40公里,建設環村林帶10公里和小康園林村13個,道路交通、安全飲水、文體場所、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東部山區村成為澤州縣純農山區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多次迎接了省市縣各級現場會的召開,獲得澤州縣2009年度新農村建設奪標杯金獎。到2009年底,全鎮民營企業增加值完成9449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6263萬元(其中:國稅完成3706萬元,地稅完成2557萬元);糧食總產完成4534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952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在新農村建設上,提出了“圍繞兩條線、抓好兩大片”的發展思路,連片建設、連片推進,湧現出了橫嶺、大興、北上礦、大泉河、湖裡、嶺上等8個純農山區新農村以及泊南、三溝、保福、北街、水么頭、東頓等8個工礦結合型新農村。

第三產業

商業,餐飲業和運輸等傳統產業進一步發展,全鎮擁有2個特色農貿市場和200個商業經銷網點。旅遊產業全面興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莊旅遊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已逐步形了以臥龍山景區為龍頭,以東嶽廟、景德寺、城隍廟、高都遺址為旅遊景群的文物古蹟,以及自然風光旅遊區。旅遊業逐步成為高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

教育事業

近年來,高都鎮教育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高都教學區現有中學2所,國小16所(其中中心國小5所),幼稚園4所(中心幼稚園2所)中、國小教師340人,中學生人數2498人,小學生人數2843人,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7%。近年來,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國小考試成績名列全縣前茅,中考成績連創佳績,2007年達500分以上考生331名,其中達晉城一中錄取線56名,達澤州一中錄取線108名,名列全縣榜首。

社會保障

一是中國小“校園安全工程”,我鎮涉及3處中學、7處中心國小進行新建、維修加固,得到抗8級以上地震的標準。目前,鎮辦中學、泊南中學和國小、大興中學、南社國小5處學校,正在辦理各項手續,進入設計和招投標階段,預計7月底開工建設。
二是新農村衛生所達標建設,今年完成任圪套、嶺西、大路、黃家、東莊、續家、焦元、善獲、桃元、西莊、嶺後底、黃山河12個達標衛生所建設,目前2個村已建設完工,2個村正在內部裝修,6個村完成前期準備於7月底動工,2個村正在籌備協商土地。
三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今年計畫投資183.9萬元,解決南坡、西坡、西劉莊等7個村2841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目前,已落實了西坡、下元慶、馬溝、丹河供水外延和善獲片提水工程五個項目,總投資166萬餘元,於7月上旬全面開工建設。
高都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四是1個放心糧油中心店與2個經銷店建設項目,目前已投資9萬多元,完成了放心糧油中心店的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部裝修,2個經銷店已調整到其它鄉鎮。
五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涉及到我鎮的黃家、李莊、善獲和東山底四個村,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8月中旬投入使用。
六是農村環衛站及農村垃圾填埋場建設項目,我鎮於4月13日舉行了鎮區環衛站掛牌儀式,成立了2支公路環衛隊、8支村級環衛隊,垃圾填埋場正在籌備中。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依託民間深厚的文化底蘊,突出娛樂文化,素質文化,產業文化三種文化,狠抓專業,業餘兩種文化隊伍建設,加強“文化大院”以及圖書室、閱覽室、遊藝室、影劇院等文化陣地建設。農民樂隊、女子樂隊、文化大院文化一條街等新的文化組織和文化形式應運而生,農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鎮有1個影劇院,文化站1處,圖書室、閱覽室建設達15個,各種演出隊30個。曾在1990年高都鎮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站”光榮稱號。2004年,被市委政府授予“文化先進鎮”稱號。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
體育事業發展迅猛,成績喜人,到2007年底,全鎮擁有籃球場11個,羽毛球場地、桌球場地、棋牌室等體育場所15個。80%的村都建起了民眾固定健身活動點。有的還成立了體育活動代表隊。
農村衛生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現有鄉鎮衛生院2所,村衛生所60個,衛生技術人員200人,全鎮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8%,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7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