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高興線獅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6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簡介
線獅藝術源於宋代,已有千年的歷史了。線獅是將獅子舞和提線木偶相結合,創新出的獅舞新形式。高興線獅的傳承人根據豐富的表演經驗,在動作技巧及道具方面作了不少改進和創新。與傳統提線木偶雙手提線的玩耍方式不同,高興線獅採用站立手拉的操作方式,更利於表演動作的舒展。
歷史淵源
線獅藝術源於宋代,歷經明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起始是用色紙、竹篾紮成小獅供兒童玩耍,後經不斷改進,逐步成為一種獨特的線獅藝術。高興線獅”是在民間獅舞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系民間藝人將獅子舞和提線木偶相結合,創新出的獅舞新形式。線獅表演過程中,需要腦、眼、耳、手、臂、腿、腳並用,特別需要腦與手、腳的協調,有利於健身和啟智。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的線獅“飛獅奪球“的歷史源頭不詳,據普查了解情況,最早於1948年,東港區濤雒鎮人姚公盛在高興鎮馮家莊村開藥鋪時曾玩過此耍,後將此技藝在此村傳授下來,而至於其技藝及道具何年何處得來,則不得而知。
基本內容
數十年來,高興線獅的表演者根據自己豐富的表演經驗和心得,在動作技巧及道具方面均作了不少改進和創新。與傳統提線木偶雙手提線的玩耍方式不同,拉線獅採用站立手拉的操作方式,從而拓寬了表演者的活動空間,更利於表演動作的舒展,使雙獅表演具有了更大的力感與動感。飛獅奪球採用架式表演,所需門字型支架可在一定範圍內隨意加長加寬,所以較之傳統提線偶戲更適合廣場演出。演出時,表演者需與鑼鼓隊配合默契,動作隨鼓點急緩而有相應變化。拉線獅技巧性高,表演時雙獅口腳靈動,毛皮皆活。飛獅奪球所用道具主要有兩個竹扎外飾毛皮的獅豹,一個可開合外包絨布的繡球,5個小滑輪,門字型鋼管支架。表演思路為八步:一步兩獅平地嬉戲;二步繡球高空墜;三步雙獅因球受驚;四步驚余好奇;五步把球玩弄;六步恣意戲鬧;七步雙獅奪球;八步球開謝幕。表演者在表演時通過拉拽穿過滑輪的五根線,拉動線另一端的獅豹、繡球舞動、表演出上述一系列動作。
基本特徵
1、與傳統提線木偶雙手提線的玩耍方式不同,拉線獅採用站立手拉的操作方式,從而拓寬了表演者的活動空間,更利於表演動作的舒展,使雙獅表演具有了更大的力感與動感。
2、飛獅奪球採用架式表演,所需門字型支架可在一定範圍內隨意加長加寬,所以較之傳統提線偶戲更適合廣場演出,廣場演出效果好。
3、演出時,表演者需與鑼鼓隊配合默契,動作隨鼓點急緩而有相應變化,觀眾在台下不僅能欣賞到精彩的舞獅表演,同時還能欣賞到鑼鼓音樂,視、聽感受兼得。
4、拉線獅技巧性高,表演時雙獅口腳靈動,毛皮皆活。
主要價值
1、學術價值:平地舞獅、提線偶獅較常見,而拉線獅的玩法在全省尚未發現,即便在全國,也極為罕見,發掘搶球和保護拉線獅,不僅對豐富和完善山東的舞獅雜技,而且對中國傳統雜技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2、實用價值:發掘搶球保護飛獅奪球,對日照市及山東省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文化娛樂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促進人們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瀕危狀況
飛獅奪球雖然在嵐山區委政府和高興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做了許多發掘、搶救、傳承和保護工作,但仍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興馮家莊能演出此技的頗有幾人,時至今日,這些老藝人或年事已高無法表演,或相繼謝世,如今能熟練玩耍此技藝的僅楊淑學一人而已。隨著人民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審美需求的進一步提高,對這類雜耍表演的興趣愈來愈淡。楊淑學後人現多從事個體經濟,大都不願學或所學甚少,拉線獅呈後繼無人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