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36歲的高步誠獲美國大學高克立哲學博士回國,很想乾一番事業,先立業再成家。但埋頭苦幹兩年,論文發表數十篇,據說將“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四子”與“亞氏(里士多德)、柏氏(拉圖)、康氏(德)、海氏(德格爾)”等“四氏”的哲學、倫理、美學、文學的“四學”思想統統比較梳理研究了一通,卻也沒引起什麼反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興學
- 簡稱:“高學”
- 成立時間:1986年
- 創立人:高步誠先生
概念,衍生作品,釋疑定義,質疑,解釋,評價“高興學”,
概念
易中天被爆花錢買創意,新小說乃是他人“舊作”
於是,他決定要突出重圍,獨闢蹊徑,另創新學,不使自己的成果淹沒在成千上萬的新舊出版物中,終生默默無聞。但新學在哪裡、叫什麼名稱呢?他認真地埋頭長考了兩個月,突然理清了思路:按美學中“熟悉的陌生人”原理,這新學說就是要讓人既熟悉又陌生,必須是一看名稱就有興趣,一加理論就犯糊塗的。繼後,又認真長考了一個月,突然高興起來:何不以“高興”為對象,人人都經常高興,人人都喜歡高興,卻沒人系統研究過高興,乾脆就叫“高興學”吧。
衍生作品
《“高興學”興衰記略》是學者楊曾憲於2002年在網上發表的一部諷刺小說。表面上看,楊曾憲怦擊“泡沫學術”和方舟子進行學術打假類似。所以,他的此類文章也常見於新語絲網站。但細細研究,兩者還是有本質的不同。學術打假打的是“假”,打擊對象本身是偽科學,或者騙術。而“泡沫學術”從內容而言很難說它不真實,只是沒有原創價值,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
釋疑定義
“學術超男”易中天解析“高興學”
2009年8月13日,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媒體見面會,易中天此次和媒體見面有兩件事。一是《易中天文集(1-16)》與上海文藝出版社簽署出版契約,該書2010年將與讀者見面;二是與華誼兄弟天意影視公司舉行其長篇小說《高高的樹上》影視改編簽約儀式。
質疑
易中天2003年在《小說界》上發表《高高的樹上》,有人發現該作和另一位學者楊曾憲的小說《“高興學”興衰記略》很相似。
解釋
8月13日,易中天為自己正名說,2002年4月,他從楊曾憲那裡申請使用了“高興學”的創意,並付給其智慧財產權轉讓費。他在小說中增加了不少人物,還將學術腐敗和官場鬥爭都加了進去。
隨後,易中天解釋說:“有一些媒體朋友不懂智慧財產權概念,這個智慧財產權概念是什麼樣的呢?“高興學”的這個文化符號,是楊曾憲先生的創意。“高興學”這三個字的智慧財產權是屬於他的,既然是屬於他的,他就有權許可他人使用,如果我沒有爭得他的許可我使用了就是剽竊,如果我爭得他的許可,使用了就是許可使用。”
評價“高興學”
易中天表示:“在2001年的時候,我旁邊的這位青島社科院研究員楊曾憲先生,他找到了這個表達方式,他把這種泡沫學科,稱之為“高興學”,什麼是“高興學”呢?簡單來說,就是研究高興的。高興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高興學”的研究是不對的。
“‘高興學’是不存在的學科,代表的是學術泡沫,學術界一些學者所作的研究、發表的論文、成立的學會,是為了獲得職稱、當博導,他們研究的問題其實許多都是偽問題。”“高興學”原創者也被請到現場,他認為,“高興學”實際上是喜劇的形式,悲劇的內容,“打著學術的旗號反學術,最終使學術變成了文化垃圾。”
最後,在談及和楊曾憲、影視公司的關係時,易中天如此比喻:“創意者那裡有個蛋,我給孵成了‘戰鬥雞’,影視公司最終將讓它變成‘轟炸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