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欠了夏天的溫柔 》
回眸三月,煙雨朦朧,情愫蕩漾在回憶里,慢慢燃燒;
捻一抹溫柔,那誰,是否還在?
風輕揚,雨輕落,曖昧是糖,甜到憂傷。
——題記
夢於花海,忘記了季節,怎知道,下一個站點,是你在守候?天際的那一抹藍,是我的童話,如今看來,怎么會忽然覺得有點心疼。是你給的相遇太完美,還是花開的太早?在最美的時間裡凋落,不會過問誰會回首。
看著謊言一點一點的吻合,春天的腳步一步一步的退離,這樣的距離,是否要越來越遠,直到你轉身離開。不願看到夕陽下你的背影漸漸的離去,像空氣里被抽空了氧氣,會慢慢的缺氧、慢慢的死亡。有些疼痛,你終究不會懂。
對白,終究只是敷衍,時間慢慢解釋,某一天,也許這樣的繁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只是,依舊還能再去守候嗎?
不是太陽不夠暖,只是三月沒那么溫柔,你款款的情意照不到三月的中心,那個角落,始終冰冷。冷清清的街角,還有枯枝敗葉在殘喘,你的擁抱來的太匆忙,我措手不及看不清未來,於是,也太早的掙脫。
我明白,錯進的圍城有太多的敷衍
只是,有太多的暖暖
我不斷的想靠近。
當你俯身親我,那瓣唇曾又覆蓋誰的唇,
落英繽紛的季節
這吻,是不是少了些許柔情……
最後的一抹夕陽紅,終究比不過你說的單純。
細雨霏霏,淋濕思緒,幾多愁思。夢裡低泣,何為誰,幾多清淚濕枕,換來一幕鏡花水月,默許、哀嘆。眼前浮幻的笑臉,什麼時候觸動了一顆早已冰封的心,聽見它突突的開始跳動。
那一天,陰著天,轉身後是否聽見一聲抱歉輕輕收回的嘆息,模糊的視線看不清你表情,是否有點不安。想挽留,那樣的溫柔,卻已看不見身影。昏暗的路燈,顯得天空更加陰霾,我在路口徘徊,下一秒,會不會落雨……
隨風而落的落葉牽絆著思念在空中起舞,這想念,在落地之前該如何釋懷。是意外還是注定,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白,只是,時間像是被安排,開始演繹一場沒有結局的故事,不知何時結束,於是緊張著,害怕著,期待著。
轉身,獨自在詩中迷離他的笑,心事盤旋在這座城市,看燈火闌珊處,誰太認真,在慢慢迷失,不想逃離!四方圍成城,困住了情思,夜,太過嫵媚,誰在城外痴望,拿青春賭了紅塵的命運。
散落了太多的美好
追不上你離去的背影
半城煙沙,一幕柔情,一縷牽掛
該屬於誰相守?
城外,城內
誰在說謊,誰在心傷
你在城外,聽不見心碎、看不見眼淚。
風花雪月的年華
誰欠了誰,或許都已不重要
誰為了誰,只、與己有關。
夏的晴空,終究需要太多的柔情,太多的溫暖,而,被融化的冰,再也不能陪著夏天一起走向秋冬,再循環……
若為冰,即為水
春往夏來,只屬於一個季節
一點一點沒有,一點一點明白
何必溫柔。
已是水,曾是冰
夏的溫度,不再拒絕
慢慢靠近,慢慢沒有
遇見,不是誰說的不要。
那笑,在洋溢,春夏秋冬整個季節
那傷,在蔓延,抵達心臟再次輪迴。
喔,Sorry,欠了溫柔。
Howlongwillaccompanyyougolong
夏的晴空,終究需要太多的柔情,太多的溫暖,而,被融化的冰,再也不能陪著夏天一起走向秋冬,再循環……
——依兒
——————————————————%高考作文走向交流與展示:
試談2012年高考
作文命題走向
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高考是國家行為,《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國家頒發的指導性標準,是不容逾越的行為底線。高考作文命題和閱卷必須遵從這一標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措辭是“鼓勵”,是“提供”,是“儘可能減少束縛”。往往,我們認識某個作文題目,總停留在“允許不允許”的層面。依照“課程標準”,“允許不允許”根本無需討論,不但允許,而且要鼓勵,要提供,一切都不應成為束縛考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的藉口。
我們贊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絕不僅只因為它是國家標準,更因為它符合寫作的內在規律,符合作文命題的固有規律。
曾經認為,高考作文題目是劃定一個範圍。這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是容易被誤解,似乎越過範圍界限就是離題。其實,這個“範圍”往往是囿於某種思維定式而人為圈定的範圍。任何高考作文題目的範圍都是生活,而生活是沒有邊際的。人們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有限的視野和思維能力看待作文題目的,任何給高考作文題目圈定範圍的做法,其實都是盲人摸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負責任地說,高考作文題目的本質是提供給考生一個構思、謀篇、成文的原點——作文題目,是寫作的原點。考場作文是對這原點的演繹,是由原點出發向廣闊生活的輻射。給標題和給話題作文是給出一個原點,作為寫作依據;給材料作文則試圖給出一種生活場景,其中包含若干原點,供考生選擇。
“據題發揮”,是考場作文的要義。考場作文不是在完成一道常識答題,而是要由原點出發,在生活的廣闊空間中,發揮展示思維,向外輻射。我們要用“作文思維觀”突破“作文常識觀”。一般而言,思維距離原點越近,越容易被認為符合題意,但越不容易寫出新意;思維距離原點越遠,越容易寫出新意,但越不容易被認為符合題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準備,寫熟悉的素材,表達真情實感,才能寫出既準確符合題意,又特別具有新意的優秀作文。
應該是為了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2006年考試中心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題中採用新型給材料作文,新型給材料作文倡導開放、自主,曾被形象地比喻為“沒有靶心的靶子”。我認為,這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嘗試,它使我們走近並觸摸到高考作文的實質。
六年來,新型給材料作文在實踐中陷入矛盾糾結。
給材料作文既然是給出了一種生活場景,必然一如生活本身,其中包含許許多多原點,實質都是把寫作思維原點的設定權下放給考生。透過千變萬化的材料,所有給材料作文實質都寫著一行字:“今年高考作文不出題,同學們隨便寫”。命題人應該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不斷改換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全國卷2006年),改為“選擇一個角度”(全國卷2007年、2008年),又改為“選準角度,明確立意”(全國卷2009年、2010年),再改為“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全國卷2011年),反覆糾結。而何為“選準”,何為“選好”,又從無明示。除非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選準”和“選好”便永遠說不清楚;而如果真的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那就等同於給話題作文了,並且考生把握這中心“話題”,仰仗的是閱讀能力。而且各地閱卷規定的形形色色的所謂“一等立意”“二等立意”,都很難站得住腳。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給話題時代的作文題目“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年全國卷)和“心靈的選擇”(2001年全國卷)更切合所有
新型材料的中心啊?
其實,有些給材料作文已經悄然回歸為給話題作文。例如,2010年全國課標卷在給出的材料之後補上一句“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實際,就給定了話題。
給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其後發現原點星羅棋布,無窮無盡,又要收縮。前前後後,究其原因,無非是認為作文題目是一個寫作範圍,沒有認識到作文題目是一個寫作思維的原點。
我們說,高考作文還是要給定寫作原點的。因此,給材料作文,可以休矣。當然,要求作為始作俑者(或曰:第一個嘗螃蟹的勇士)的考試中心,在2012年就壯士斷腕,實在有些強人所難。那么,像2010年全國課標卷在給出的材料之後悄然補上一個話題,也未嘗不可。總之是要給出清晰的寫作原點,千萬別再用“選準”“選好”之類的謎語式語彙了。給出原點不是對考生自由、有個性、有創意表達的限制,因為,原點的輻射範圍是廣闊的生活。
也應該是認識到了給材料作文在實踐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題的省市始終堅持或已經回歸給標題或給話題的作文命題形式。2011年,全國十七個高考作文題,給標題作文七則,給話題作文三則,已經超過了給材料作文(七則)的數量。相信,2012年會更多。
突破“作文常識觀”,站在“作文思維觀”的層面看,有著清晰原點的給標題和給話題作文,有著廣闊的寫作思維空間。
例如,2011年湖北卷給標題作文題目:請以《舊書》為題,寫一篇作文。
面對這個題目,“作文常識觀”就要問:什麼叫‘舊書’?是以出版時間判斷,還是以書的新舊判斷?我們說:當然都可以。再說,“舊”與“新”總是相對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宋版元版的書無疑是舊書;可是,如果宋代元代人看,司馬遷的韋編竹簡才是舊書;再上溯到司馬遷的時代,恐怕舊書就是龜甲牛胛了;同理,如果後推一千年,同學們現在書包里的每冊教科書,都算得上是舊書。何況,生活也是一本大書。有一個詞語叫“閱歷”,看來,經歷、歷史,也可以算是舊書,也不一定非得記錄成文字。人們常說“閱人無數”“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如此說來,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為一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舊書。人們又說“觀山如讀史”,那么,一座蒼茫的山巒,一道乾涸的河床,一處摩崖的石刻,一段滄桑的城堞,一棵古老的大樹,是不是都是“舊書”呢?
作文要求寫的,實質就是考生熟悉的生活和從中得到的教益,只是需要以“舊書”為載體來表現。如果確實對“舊書”很反感,如實地、積極的、負責地表達出來,也未為不可。錢锺書先生參觀美國大學的圖書館,美方詢問錢先生的感受,錢锺書先生說:“到了這裡,才知道世界上有這么多無用的舊書。”你覺得詢問人會瞠目結舌,還是忍俊不禁?
再例如,江西省作文題目先出了一段材料: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慚愧)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
接著又給出了明確的話題: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其實這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請選擇三樂中一樂作文。
“選擇三樂中一樂”,為作文確定了三個備選話題。“一樂”的話題範圍是家庭親情,“二樂”的話題範圍是事業抱負,“三樂”的話題範圍是教育成才。
對於考生,三個方面都並不陌生,同學們身心健康成長,無時不在感知和享受這“人生三樂”吧?“三樂”中間再任選其一,“三樂”還都可以轉化為許多相關話題,談“樂”之因,“樂”之果,“樂”之事,“樂”之情,“樂”之有,“樂”之無,“樂”之無中生有,“樂”之有中變無。“三樂”中任何一“樂”都不會是空洞的,都因具體內容充實而享其“樂”的。這個作文題目,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誠信”“心靈的選擇”“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忘記與銘記”“明星代言”“獸首回歸”“我說90後”“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全都貫通。這就為考生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空間。
或問:如果我對“三樂”都沒有體會怎么辦?退一步,例如,我自小父母雙亡,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我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抱負,也感受不到老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豪邁與欣慰,怎么辦?題目說得好:“這(三樂)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應該成為,卻缺失了,我們不應該為自己、為同學、為社會,表達真切的感受、沉重的反思和強烈的渴盼嗎?唯如此才“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才不辜負親情和師情。
綜上,所有的高考作文題目,都是提供向廣闊生活輻射的一個原點。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園地。考場作文的寫作只是架設題目原點與自我園田之間的橋樑,而橋樑是一定可以架設暢通的。
說到2012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如果作為對題目的猜測,那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高考作文題目必然具有開闊性、普適性和貫通性,因此其實質是沒有命題,或者說,歷年高考作文實質是同一道題目。這一道題目就是“生活”,任何作文題目都不可能脫離生活,都體現著生活的運動,運動是永恆的。任何作文題目都是生活長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反映著生活中傳統與時尚的更迭、交融和碰撞,都在這種認識中表現出的思維的意義與價值。
任何作文題目都無法限制思想解放的頭腦;體現“新課標”精神的高考作文題目更是如此。當然,任何作文題目,也都無法開啟認識閉塞的心靈。考場作文,不取決於題目,而取決於思維品質。作文題目顯示,寫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寫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我們從中得到重要啟示:語言表達的文采,文章樣式的定型,可以也必須在備考中得到明確和提升;但是作為語言與樣式靈魂的思想,它的豐富與深化需要生活錘鍊,需要將應試能力的翅膀在素質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放飛。
寫好考場作文,無以替代的第一環節是“熱愛生活、充實積累、感悟人生”。充實細節、感悟生活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細節決定成敗”。以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為視窗,充實細節,並通過細節認識社會、感悟人生,豐富感情、深刻思想,錘鍊思維和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做人的品位,從而把高考作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便是作文教學和作文備考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