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

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

《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是2020年8月30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歸口於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規定了該技術適用的範圍、術語和定義、播前準備、播種技術、田間管理和收穫。該標準適用於內蒙古地區以飼草收穫為目標的飼用油菜的栽培和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
  • 外文名: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age Oilseed rape cultivation in high latitude cold regions
  • 標準號:DB15/T 1952-2020
  • 發布日期:2020-07-30
  • 實施日期:2020-08-30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05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020.20
  • 批准發布部門: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 歸口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制定過程,編制進程,制定依據,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編制進程

  • 標準計畫
該標準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關於下達2019年第2批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畫的通知》(內市監標準字〔2019〕300號)檔案要求制定的,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提出,由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 相關標準和資料收集
2018年8-9月,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標準起草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進行資料收集、文獻查閱。包括多年高緯度寒區相關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其他相似地區開展的相關的試驗,並統一匯總、分析、整理。
  • 提綱擬定及初稿形成
2012年開始,起草小組主要成員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和多倫地區開展油菜種植技術試驗,通過多點平台試驗,開展播量、播種密度、播種時間、管理技術、收穫技術等研究。在多年平台試驗的基礎上,2015年,隨著草牧業和農業農村部糧改飼政策的實施,起草小組主要成員依託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野外實驗站開展飼用油菜種植技術研發,並形成了飼用油菜種植高產技術。2017-2018年,在呼倫貝爾草牧業示範區,飼用油菜種植取得重大突破,飼用油菜鮮草產量突破萬斤,完善了飼用油菜種植技術。
2018年9-10月,匯總整合資料,形成標準初稿。
  • 徵求意見稿形成
2019年1月開始,對初稿開展小組內討論,對各關鍵參數及可行性開展論證,廣泛徵求行業內專家意見,形成徵求意見稿。
  • 發布實施
2020年7月30日,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8月30日,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實施。

制定依據

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業研究中心、呼倫貝爾生態產業技術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白文明、侯龍魚、張文浩、孫海蓮、伊風艷、宋世環、展春芳、邱曉、王慧敏、劉亞紅、閆景贇、郝建璽、任立飛、閆曉紅、仝偉。

標準目次

前言
1 範圍
1
2 術語和定義
1
3 播前準備
1
4 播種技術
2
5 田間管理
2
6 收穫
2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規定了該技術適用的範圍、術語和定義、播前準備、播種技術、田間管理和收穫。該標準適用於內蒙古地區以飼草收穫為目標的飼用油菜的栽培和管理。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高緯度寒冷地區飼用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952-2020)結合了內蒙古地區氣候,尤其是高寒地區氣候,結合飼用油菜的生長特性,以及田間管理、水肥調控,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產量,提高收益。該技術不僅在高寒地區具有優勢,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其他地區也具有實用性。該技術標準屬於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關係畜牧業和草牧業的發展。通過制定該標準可以解決自治區發展中的難點問題,通過飼用油菜的種植,可提升種植者收益,調動全區畜牧和農牧資源,推進自治區草牧業發展,實現生產和生態的並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