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眼科學

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眼科學

本書是由內容分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共六章,包括中醫眼科發展簡史、眼與臟腑經絡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斷概要、治療概要、眼病的護理與預防等;下篇各論共七章,包括胞臉疾病、兩眥疾病、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瞳神疾病、眼外傷及其他眼病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眼科學
  • 類型:中醫五官科
  • 出版日期:1986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15.00
  • 作者:廖品正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57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衛生部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和審定的,供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醫專業使用的教材。

作者簡介

廖品正,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圖書目錄

上篇總論
1中醫眼科發展史
2眼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2·1眼與臟腑的關係
2·1·1眼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2·1·2五輪學說概要
2·2眼與經絡的關係
2·2·1眼與十二經脈的關係
2·2·2眼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2·2·8眼與經筋的關係
3病因病機
3·1病因
3·1·1六淫
8·1·2癘氣
8·1·8七情
3·1·4飲食不節
3·1·5勞倦
3·1·6眼外傷
3·1·7其他因素
3·2病機
3·2·1臟腑功能失調
3·2·2氣血功能失調
4診斷概要
4·1眼科診法
4·1·1問診
4·1·2眼功能檢查法
4 1·3眼前部檢查法
(附)翻轉眼瞼法
4·1·4內眼檢查法
4·l·5眼壓檢查法
4·2眼科常用辨證法
4·2·1辨外障與內障
4·2·2辨翳與膜
4·2·8辨常見症
5治療概要
5·1內洽法
5·1·1疏風清熱法:
5·1·2瀉火解毒法
5·1·3滋陰降火法
5·1·4祛濕法
5·1·5止血法
5·1·6活血化瘀法
5·1·7疏肝理氣法
5·1·8益氣養血法
5·1·9補益肝腎法
5·1·10軟堅散結法
5·1·11退翳明目法
5·2外治法
……
6.眼病的護理與預防
下篇各論
1.胞臉疾病
2.兩眥疾病
3.白睛疾病
4.黑睛疾病
5.瞳神疾病
6.眼外傷
7.其他眼病
附錄
方劑索引

文摘

著作權頁:



4.8赤膜下垂血翳包晴
赤膜下垂足指赤脈密布似膜,漸從白睛上方貫向黑睛之症。見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又名垂簾翳。若病情嚴重,赤膜從四周漫掩整個黑睛,則稱為血翳包睛。見於《銀海精微》。多為椒瘡所致。因二證是一種病的不同階段,故合併論述。與西醫學的沙眼性角膜血管翳相當。至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翳包睛,不屬本節討論的範圍。
【病因病機】 因患椒瘡,肺肝風熱壅盛,致成赤膜下垂;若心火內熾,肝熱亢盛,血分瘀熱,氣血壅阻,則赤脈叢生,形成血翳包睛。
【臨床表現】
赤膜下垂:病初起,黑睛上緣出現灰白色菲薄翳膜,且赤脈密集牽絆,下垂至黑睛,與未波及之黑睛呈明顯的分界線(彩圖19)。赤脈盡頭處,常有細小星翳,每見羞明流淚,痛癢兼作,視力下降,翻轉胞瞼,可見椒瘡累累成片。
血翳包睛:赤膜漸次變大增厚,且有赤脈從鼻側、顳側及下方漫入黑睛,縱橫滿布,而形成血翳(彩圖20)。自覺灼癢澀痛,羞明流淚,頭痛視昏。若血翳積厚如肉,布滿黑睛,則視力受到嚴重障礙,難辨人物。
赤膜下垂需與垂簾障相鑑別。
《證治準繩·七竅門》謂:。垂廉障證,生於風輪,從上邊而下,不論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紅赤乃變證,非本病也。”可見翳膜顏色之紅與白,赤脈之多與無,為鑑別二症之要點。
【辨證論治】 辨證以局部症狀為主。初起只見一片赤膜薄薄垂下者,病情尚輕,其中赤脈細小,色微赤,頭目不痛者,病緩少變。若赤脈粗大,翳膜肥厚,血翳堆滿黑睛者,病情嚴重,往往不易消退或難以全部消退。治宜內外結合,內治以清熱疏風,涼血化瘀為主;外治重在磨障退翳,並結合刺洗泄熱消瘀。
1.內治
(1)肺肝風熱,血熱壅滯
[症狀] 赤膜下垂,赤脈盡頭星翳叢生,怕熱羞明,沙澀刺癢,頭目疼痛,舌紅苔黃脈數。
[證候分析] 因椒瘡病情增劇,風熱由肺及肝,故赤膜從白睛貫入黑睛,赤脈盡頭星翳叢生。因風熱壅盛,氣血瘀滯,故見熱癢、澀痛、羞明等症。舌紅苔黃,脈數為熱甚的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