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在選材上兼顧了邏輯基本原理和批判性思維知識。在邏輯基本原理方面,系統地介紹了概念、命題、推理、邏輯規律、邏輯方法、邏輯謬誤等;在批判性思維知識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假設、推斷、支持、削弱、評價、解釋等題型及其解析方法。 《邏輯學》可作為高等學校邏輯學課程的教材使用,也適合報考GCT、MBA、MPA人員學習選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邏輯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作者:程樹銘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25296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和性質
第二節 邏輯發展簡史
第三節 學習邏輯學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 概念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概念的種類
第三節 概念間的關係
第四節 明確概念的方法
第三章 簡單命題及其推理
第一節 命題概述
第二節 推理概述
第三節 直言命題
第四節 直言命題直接推理
第五節 直言命題間接推理——三段論
第六節 關係命題
第七節 關係推理
第四章 複合命題及其推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聯言命題
第三節 聯言推理
第四節 選言命題
第五節 選言推理
第六節 假言命題
第七節 假言推理
第八節 負命題
第九節 負命題推理
第十節 多重複合命題
第十一節 複合命題公式及重言式判定
第五章 模態邏輯
第一節 模態命題
第二節 模態推理
第六章 歸納邏輯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完全歸納推理
第三節 不完全歸納推理
第四節 探求因果聯繫的方法
第五節 類比推理
第六節 假說
第七章 思維基本規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同一律
第三節 矛盾律
第四節 排中律
第五節 充足理由律
第六節 思維基本規律之間的關係
第八章 論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論證的規則
第三節 證明
第四節 反駁
第九章 邏輯謬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非形式謬誤的辨析
第三節 詭辯及對詭辯的駁斥
第十章 假設
第一節 聯繫因果
第二節 方法可行
第三節 無因無果
第四節 沒有他因
第五節 非此不可
第六節 不能假設
第七節 假設複選
第十一章 推斷
第一節 推出結論
第二節 確定論點
第三節 繼續推理
第四節 對比推理
第五節 推出支持
第六節 推出反對
第七節 不能推斷
第八節 推斷複選
第十二章 支持
第一節 肯定假設
第二節 聯繫因果
第三節 方法可行
第四節 無因無果
第五節 沒有他因
第六節 加強前提
第七節 支持結論
第八節 不能支持
第九節 支持複選
第十三章 削弱
第一節 否定假設
第二節 切斷因果
第三節 反對方法
第四節 無因有果
第五節 有因無果
第六節 因果倒置
第七節 間接因果
第八節 存在他因
第九節 削弱前提
第十節 最能削弱
第十一節 不能削弱
第十二節 削弱複選
第十四章 評價
第一節 是否假設
第二節 是否可行
第三節 有無他因
第四節 對比評價
第十五章 解釋
第一節 解釋現象
第二節 解釋矛盾
第三節 不能解釋
第四節 解釋複選
綜合練習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和性質
二、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邏輯學是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的科學。
(一)思維及思維形態
思維與人的認識活動相聯繫。人的認識活動一般要經過兩個階段,即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各種事物的現象通過感官反映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感覺、知覺和表象,這就是感性認識。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和深入,感性認識經過多次重複,積累了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材料,再經過人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就可以形成概念、命題和推理三種思維形態,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上升為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階段,即思維階段。
簡言之,思維就是理性認識,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世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維形式
與其他事物一樣,思維也有它的內容和形式。思維內容是指思維所反映的特定對象及其屬性;思維形式(通常也叫思維的邏輯形式)是指思維內容賴以存在和表達的方式,或者說是思維內容各部分之間賴以聯繫的結構形式。每一種思維形式,都是從具體的思維中抽象出來的,是對思維內容不同而結構形式相同的具體思維的概括。
【例1.5】(1)所有的經濟規律都是客觀的。
(2)所有的羊都是吃草的。
例1—5都是具體思維,分別用“經濟規律”、“客觀的”、“羊”、“吃草”等概念構成命題。就思維內容而言,它們分別隸屬於經濟學、生物學的研究範疇,反映的分別是“經濟規律”、“羊”這兩類不同的對象及其屬性,它們相互之間是不能混淆或互相替代的。但這兩個思維內容不同的命題,卻具有共同的結構形式:“所有……都是……”。這種共同的結構形式,就是它們的思維形式。
序言
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編寫體例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章至第九章闡述了邏輯基本原理,第十章至第十五章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知識。既考慮了學術性,又考慮了實用性。
第二,對某些傳統邏輯理論做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例如:延伸了文恩圖的作用,新造了若干圖式;修訂了關係命題的定義,增補了關係命題的結構成分;完善了假言推理系統,依據一定標準進行層層分類;豐富了複合命題重言式特別是重言等值式的類型等。
第三,注意教給學習者方法。例如:如何區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以及肯定概念與否定概念;如何區分假言命題的三種條件;如何正確使用假言變形推理;如何確定負關係命題的等值命題;如何解析特定的題型等。
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人員有程樹銘、張曉紅、張曉旭、宿愛雲等。具體分工如下:
程樹銘:第一章至第九章
張曉紅:第十章、第十一章
張曉旭: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宿愛云:第十二章、第十五章、綜合練習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燕山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邏輯學會中國因明邏輯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忠義先生的指導;本書成稿後,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形式邏輯專業委員會主任陳慕澤先生作序,在此謹致深深的謝意。另外還要感謝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楊瑩同學精心校稿。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懇請專家和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