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水工建築物》是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主要專業課《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水工建築物》課程教學用書。全書共分15章,包括:總論,水工結構上的作用,水工水力學問題和水力設計,岩基上的重力壩,拱壩,支墩壩,土石壩,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土基上的閘壩,水工閘門,過壩建築物,渠首及渠系建築物,水利樞紐布置,水工建築物的安全監控及運行管理。每章附有複習思考題。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水工建築物
- 類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452402, 9787508452401
- 作者:沈長松 等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頁數:61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水資源與水利建設
第二節 水利樞紐和水工建築物
第三節 河川水利樞紐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水利樞紐與水工建築物的等級劃分
第五節 水工結構可靠度設計原理
第六節 分項係數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第七節 水工建築物的最佳化設計
第八節 水工科技問題的研究途徑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水工結構上的作用
第一節 作用分類和作用效應組合
第二節 重力和水壓力
第三節 揚壓力
第四節 土壓力和淤沙壓力
第五節 波浪與浪壓力
第六節 冰壓力
第七節 混凝土結構所受的溫度作用
第八節 地震作用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水工水力學問題和水力設計
第一節 堰壩水流和堰型選擇
第二節 急流衝擊波問題和陡槽水力設計
第三節 深式泄水孔洞的水力設計
第四節 高速水流邊壁的蝕損和防蝕設計
第五節 高速水流摻氣和摻氣減蝕抗磨
第六節 泄水建築物下游消能防沖
複習思考題
第四章 岩基上的重力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力壩的穩定分析
第三節 重力壩的應力分析
第四節 非溢流重力壩的剖面設計
第五節 溢流重力壩和壩身泄水孔
第六節 重力壩的材料與構造
第七節 重力壩的地基處理
第八節 寬縫重力壩與空腹重力壩
第九節 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複習思考題
第五章 拱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拱壩布置
第三節 拱壩應力分析
第四節 拱座穩定分析
第五節 拱壩的材料、構造及地基處理
複習思考題
第六章 支墩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平板壩
第三節 連拱壩
第四節 大頭壩
第五節 支墩壩壩身過水設施
複習思考題
第七章 土石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土石壩的剖面和基本構造
第三節 土石壩的築壩材料
第四節 土石壩的滲流分析
第五節 土石壩的穩定分析
第六節 土石壩應力應變分析
第七節 土石壩的裂縫及其控制
第八節 土石壩的地基處理
第九節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
複習思考題
第八章 河岸溢洪道
第九章 水工隧洞
第十章 土基上的閘壩
第十一章 水工閘門
第十二章 過壩建築物
第十三章 渠首和渠系建築物
第十四章 水利樞紐布置
第十五章 水式建築物安全監控及運行管理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節 水資源與水利建設
一、水資源
存在於大自然中的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因為它是生命和工農業生產必需的物質,不可須臾或缺;它是發展航運交通以及水產事業必要的介質;它在自然循環過程中是一種可利用的和可再生的重要能源;它也是改善環境和發展旅遊事業的必要條件。
地球上的總水量很大,約為13.86×108km3,但絕大部分是海洋中的鹹水,其中通過大氣循環,以降水、徑流方式在陸地運行的淡水,相對就很少了,只占2.5%。全球年徑流總量為4.7×105億m3,按全球人口計,人均約為9000m3,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水,但這部分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極不均勻。我國幅員遼闊,河流也不少(流域面積超過1000km2的大河有1598條),年徑流總量約2.78×104億m3,而按人口平均,僅約相當於全球平均數的1/4。所以,從人均意義上說,我國的水資源並不豐富。而降水、徑流在時間和地域上的分布也很不均衡。不同地區之間,南方一日雨量可遠超過西北全年降水量;同一地區,一次暴雨可超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這就導致我國各地歷史上洪、澇、旱災害頻發。由此可見,大力治水,根除水旱災害,進而充分開發利用珍貴的水資源是何等重要!
雖然我國水的人均擁有量不算多,但由於從青藏高原到海平面之間的巨大落差,我國可用於發電的水能資源卻十分豐富。全國水能理論蘊藏量達6.94×108kW,其中可開發的達4.02×108kW,年發電量可達19100×108kW·h以上,這些數字均居世界首位。因此,利用這一優勢,大搞水力發電,對解決能源問題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水利建設
遠古以來,我國人民曾為治理水患、開發水利,進行過長期的英勇奮鬥,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至今還有一些紀元前修建的水利工程在為我們服務。如秦代李冰主持修建的岷江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一直是成都平原農業穩產高產的保證,堪稱中華民族的驕傲之一。但由於長期封建統治,特別是19世紀中葉以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形態,人民民眾的力量與智慧受到壓抑,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水利設施失修,災患頻仍,水利事業處於停滯狀態。例如1928年遍及全國的旱災,災民人數占當時全國人口的1/4;1931年、1933年、1935年、1939年,長江、淮河、黃河、漢水及海河的洪災,也都使人民生命財產蒙受了極大的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的水利建設才有了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