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學校內遷
- 發生時間:1937年
高等學校內遷是指1937 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教育部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西遷西安,合組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另有高等學校 33 所分遷國內各...
高校內遷行動使得近代中國為數不多、規模不大的高等教育資源被保護下來,促進並推動了大後方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抗戰和建設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據統計,後方高校在抗戰時期培養出的畢業生多達7.7萬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
《戰時高校內遷與教育改革》是202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運來、張玥、張憲文、朱慶葆。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我國的高等學校和文化機構進行了有預謀、長時期、大規模的摧殘與破壞。面對日軍的侵凌進逼,各地高校師生...
交通大學西遷,是指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並為改變舊中國遺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現狀,同時也為支持西部社會經濟發展,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西安的歷史事件,時間跨度為1955年至1959年。1955年...
他還推動建立國民教育制度,在各地增設國民中學及中心國民學校,於1944年公布了《國民學校法》。在戰火迅速蔓延的形勢下,為保存和延續中國的高等教育,更為了高等學校不被敵偽沾染。陳立夫當機立斷,將高校內遷作為教育部當時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