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高校內遷與教育改革》是202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運來、張玥、張憲文、朱慶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時高校內遷與教育改革
- 作者:王運來、張玥、張憲文、朱慶葆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5月1日
- 頁數:48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14265418
- 叢書系列: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我國的高等學校和文化機構進行了有預謀、長時期、大規模的摧殘與破壞。面對日軍的侵凌進逼,各地高校師生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歷盡艱辛向戰區後方轉移,中國大地上由此出現了一場全國性的高校內遷運動。戰時的中國高等教育遭受了巨大創傷,同時也凝鑄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在大後方營造了若干教科融合的人文重鎮和學術高地,形成了一道“文化抗戰”的壯美風景線。本書通過對大量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分析,描繪了戰時高校內遷的整體圖景;透過中央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浙江大學等幾所典型高校的內遷與改革歷程,以點帶面地展現各個時期、各條路線上不同高校的內遷原委,呈現當時高校師生對日本侵略的反抗與鬥爭,以及為賡續中華文化命脈、維持教育事業所付出的艱苦努力。
作者簡介
王運來,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兼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兼任全國高校校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先後主持3項國家社科和國家自科課題,獲得6項部省級科研獎勵。已指導120位研究生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著有《江蘇高等教育的早期現代化》《道與術——中國著名大學校長的辦學理念與治校方略》等。
張玥,教育學博士,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管理、醫學教育研究。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著有《抗戰時期國立大學校長治校方略研究》等。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
一、我國高等學校遭受空前浩劫
二、以“戰時須作平時看”擘畫戰時高等教育
三、千難萬險的高等學校大遷徙
四、陝甘寧邊區創建高等教育新樣態
五、戰時中國高等教育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第一章全面抗戰之前全國高等教育大勢
第一節我國高等教育的肇始與早期發展
一、我國第一個學制的制定與施行
二、中國資產階級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的高等教育
一、三民主義教育宗旨的確立與實施
二、大學院和大學區制的試行和廢止
三、高等學校開設基本情況
第三節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大學等校被迫內遷
一、東北大學的創建與快速發展
二、東北三大名校流亡北平
第四節“一二·九”學生運動掀起抗日救亡怒潮
一、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二、張學良:“用事實來答覆你們!”
第二章戰時中國高等教育方針的確立
第一節戰時高等教育綱領性的規定
一、戰時高等教育的督導政策
二、戰時高等教育實施方案綱要
第二節“戰時須作平時看”方針的確立
一、社會各界關於戰時高等教育方針的爭論
二、大學校長對戰時高等教育方針的認識
三、國民政府對戰時高等教育方針的定性
四、戰時高校辦學的總體規範
第三節戰時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資助
一、國民政府的高等教育救濟
二、國民政府對國立大學的支持
第三章戰時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調整
第一節大學學制的調適
一、大學及獨立學院管理體制的調整與最佳化
二、大學研究院(所)的設定與運行
三、專科學校管理制度的調整與最佳化
第二節管理體制的調適
一、公立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與最佳化
二、私立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與最佳化
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與調整
第三節行政體制的調適
一、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調整與最佳化
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調整與最佳化
第四章戰時高校的內遷整體圖景
第一節抗戰時期高校內遷概貌
一、高校內遷的範疇
二、高校內遷的概況
第二節抗戰時期高校內遷過程
一、高校內遷的三次高潮期
二、高校內遷的五條路線
第五章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從長沙臨大到西南聯大
一、組建長沙臨時大學
二、定名西南聯合大學
第二節通才教育與學生自治
一、西南聯大的通才教育
二、西南聯大的學生自治
第三節教授治校和“大師論”
一、大師在聯大
二、西南聯大的“教授治校”
第四節“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一、三校優勢互補
二、梅貽琦治校有方
第五節剛毅堅卓與聯大風骨
一、西南聯大的校訓
二、聯大風骨
第六章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從平津三校到西安臨大
一、平津三校西遷
二、規模龐大的西安臨大
三、非常時期之教育
第二節西北聯大的“立”與“分”
一、南遷漢中更名西北聯大
二、戰時當作平時看”的辦學活動
三、五校分立
第三節公誠勤樸為報國
一、天下為公,公以去私
二、不誠無物,誠以去弱
三、勤奮敬業,勤以開源
四、質樸務實,朴以節流
五、公誠勤樸”的傳承
第七章國立中央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萬人大學”計畫夭折
一、安定,充實,發展
二、甜夢”破碎
第二節首都大學遷址陪都
一、未雨綢繆
二、重慶復學
第三節動物西遷與沙坪學燈
一、漫漫動物西遷路
二、沙坪學子苦讀燈
第四節羅家倫力倡文化抗戰
一、我們的大學要比敵人的大學好”
二、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
三、誠樸雄偉”新學風
第五節“炸彈下長大”的中央大學
一、大學教育與民族生存緊密聯繫
二、學術演講與課外活動異常活躍
第六節發起成立九三學社
一、自發組成“自然科學座談會”
二、發起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
三、九三座談會”定名“九三學社”
第八章國立浙江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文軍”長征
一、四次遷徙
二、多地辦學
第二節培養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一、力倡導師制
二、推行通才教育
三、貫通學習與研究
四、重視體育美育
第三節校長竺可楨:“甘當浙大保姆”
一、臨危受命
二、教師靈魂說
三、愛生如子
第四節弘揚“求是”精神
一、確定“求是”校訓
二、弦歌不輟,以苦為樂
三、堅持科學,求真務實
四、竭盡知能,造福地方
五、讀書不忘愛國,共赴國難
第九章戰時公立院校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公立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一、部署公立高校內遷
二、各類公立學校的整體分布
三、全面抗戰前後公立高校辦學狀況對比
四、抗戰期間公立高校的經濟損失
第二節原有國立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一、內遷概況
二、十三校分述
第三節抗戰中所建國立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一、內遷概況
二、十六校分述
第四節其他院校的內遷與改革
一、獨立學院與專科學校
二、內遷院校的演化
第十章戰時私立大學的內遷與改革
第一節國人自辦私立高校的變革與發展
一、私立申改國立,奮力謀求生存與發展
二、內遷或留守,民族危亡下的艱難抉擇
第二節教會大學的變革與發展
一、教會大學的遷移情況
二、戰爭環境下的應對與變革
三、教會大學遷校的作用與影響
第十一章陝甘寧邊區高等教育的創建與發展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等教育的發展概況
一、建立陝甘寧邊區高等教育的歷史背景
二、陝甘寧邊區高等教育的政策方針
三、陝甘寧邊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等教育的特點
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二、教育為革命鬥爭和抗戰服務
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四、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五、教學模式多種多樣
第十二章戰時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審思
第一節戰時中國高校改革審思
一、外部環境是高校發展的保障
二、大學精神是高校發展的核心
三、大學校長是高校發展的關鍵
第二節戰時中國高校改革歷史觀照
一、大學的使命與責任
二、學制改革與年限調整
三、通才教育與學生自治
四、學術自由與教授治校
五、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
六、本科生導師制和文科院士制度的示範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