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硐橋
- 始建時間:1754年
- 所屬地區:自貢市大安區
- 長度:66 m
- 寬度:7.3 m
高硐曾是自流井與威遠兩地鹽、煤轉運的大型集散地,清乾隆十九年(1754)始建一座石板橋,因系經自流井往來威遠縣的陸路通道,當時取名玉帶橋。其建成後,因時毀時修,至民國12年(1923)夏秋之間,洪水暴漲,玉帶橋再度被沖毀。鹽商李雲湘、張筱坡會同炭商范會光等人捐資修橋,於民國14年(1925)冬竣工、建成六孔石拱大橋,全長約66米,寬約7.3米,高約8米,兩端橋頭各雕刻一對石獅、石象以鎮橋,並舉行隆重的踩橋典禮,且立碑記事,將其命名為“雲波橋”,但地方民眾習稱為高硐橋。
民國34年(1945),因鹽區公路修建,高硐橋被改建為公路橋。
20世紀80年代,大安區和威遠縣共同投資,對該橋整修加固,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面。高硐橋下游不遠處即為抗日戰爭時期川康鹽務管理局組織修建的高硐雙埝船閘。歷經近百年滄桑,高硐橋至今仍發揮著實質的交通運輸功能。該橋現為自貢市大安區文物保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