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文

高煥文

高煥文,男,1939年3月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農業部保護性耕作首席專家。1961年6月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業機械化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系主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等職,現為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機械化國際專家,中國農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機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土壤耕作協會理事,國家級重點學科“農業機械化”的學術帶頭人,內蒙古、安徽和西南農業大學的客座教授。多次獲得教學優秀獎,199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煥文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 出生日期:1939年3月2日
  • 職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獎
  • 代表作品:《高等農業機械化管理學》、《農業機械化生產學》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人物著作,科技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61,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業機械化專業。
1961-1981,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助教、講師,參加拖拉機燃用大慶原油試驗研究,主持水田耕作機研究。
1981-1983,美國夏威夷大學、伊林諾大學訪問學者。
1983-1991,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室主任,副教授,主持農業機器系統最佳化,華北平原機械化農業增產技術研究課題。
1989.6-12,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高訪學者。
1992-1995,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旱地保護性耕作體系與機具研究課題;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大型項目“農業機械化田間試驗與示範”國內首席技術顧問。
1996-2000,中國農業大學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保護性耕作課題,探索建立了一年一熟地區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創新輕型免耕播種機。
2001-2007,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一年兩熟地區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具課題,創新輕型高防堵性能免耕播種機,2005年任農業部保護性耕作首席專家。
社會兼職
中國農機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機化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際土壤耕作組織理事等。

主要貢獻

高煥文首次在我國開展農機農藝結合的保護性耕作系統試驗研究,在山西河北等建立了不同類型區、不同作物的保護性耕作試驗地和測試區、經過10年的持續努力,完成了保護性耕作在我國的適應性試驗,提出了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體系,開發成功一系列中小型保護性耕作機具。

人物著作

發表論文170篇、著作8本,獲得專利23項、培養博士33名、碩士16名。
高煥文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地工作在農業工程教育第一線,學風正派,理論聯繫實際;主編教材、專著7本,其中《高等農業機械化管理學》、《農業機械化生產學》分別被遴選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與“21世紀課程教材”;2004年出版專著《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具》、英文論文集《Conservation Tillage & Sustainable Farming》。發表中英論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9篇。

科技貢獻

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
1、首次主持農機農藝結合的保護性耕作系統試驗,探索建立了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體系。
2、首次提出在我國發展輕型免耕播種機的思路,開發研製出一批輕型被動式免耕播種機,以及深松機、淺松機。
3、首次提出開發驅動防堵技術、解決輕型免耕播種機在高產地區秸稈堵塞問題。先後創新3種輕型高防堵性能免耕播種機。
4、2007年我國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000萬畝,累計超過1億畝,農民增收70億元。
5、為世界增添了“小地塊、多熟制、經濟欠發達情況下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小規模保護性耕作模式。
農業機械化教學改革
主編《農業機械化生產學》,被評為21世紀課程教材,在全國農業高校採用。
主編《高等農業機械化管理學》,該書被遴選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 現已在大部分農業高校採用。
創新農業機器的理論
80年代初,率先在國內開展農機化計算機管理研究,主持完成了“農機化管理用微機軟體開發研究”、“農業機器系統最佳化”等課題。
研製出“流水作業下非線形規劃配備模型”等一批國際先進的系統模型和計算機軟體,填補了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空白。

獲獎記錄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科技成果獎”與“優秀科研個人獎”。
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
獲國家、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6月 榮獲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獎。
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全國優秀教師等獎勵4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