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熱放線菌(thermophilic actinomycetes)是放線菌目中生長在45~65℃的1個生態群。19世紀末,從土壤和堆肥中分離出來的放線菌能在比大多數微生物生長溫度高得多的溫度下生長。
高溫細菌一般指本詞條
嗜熱放線菌(thermophilic actinomycetes)是放線菌目中生長在45~65℃的1個生態群。19世紀末,從土壤和堆肥中分離出來的放線菌能在比大多數微生物生長溫度高得多的溫度下生長。
細胞生長的溫度極限為-7℃~90℃。各類細菌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可分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適生長溫度為10℃~20℃;嗜溫菌(Mesophiles),20℃~40℃;...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
超高溫瞬時殺菌(Ultra - 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是把加熱溫度設為135-150℃、加熱時間為2-8s、加熱後產品達到商業無菌要求的殺菌過程。其...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
嗜熱菌俗稱高溫菌,廣泛分布在溫泉、堆肥、地熱區土壤、火山地區以及海底火山地等。兼性嗜熱菌最適宜生長溫度在50~65℃之間,專性嗜熱菌最適宜生長溫度則在65~70...
此時,嗜溫菌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活躍,利用可溶性物質如糖類、澱粉迅速繁殖,堆層溫度上升。當堆層溫度上升到45℃以上便進人高溫階段。 從堆肥發酵開始,約一周...
在一定的時間內,最高溫度達到一定的高度則為高溫預警。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用這種細菌製成的燃料電池,只要有足夠的有機物作為“食物來源”,電池中的細菌就能通過分解食物持續釋放出帶電粒子。...
高溫滅菌奶(也叫常溫奶),是牛奶經過超高溫瞬時滅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間滅菌處理,完全破壞其中可生長的微生物和芽孢。...
按細菌生存溫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商人安東·列文虎克。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
高溫制曲工藝是大曲醬香白酒釀製所獨有的制曲方式。曲料(以小麥為主)被製成一塊塊的曲塊,入倉發酵,其溫度逐漸上升到60℃以上,先經過40天~50天的發酵,再經過...
高溫堆肥就是將人糞尿、禽畜糞尿和秸稈等堆積起來,使細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細菌和真菌等可以將有機物分解,並且釋放出能量,形成高溫。高溫堆肥是生產農家肥料的重要...
火星細菌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發現一塊於13000年前撞擊地球的火星隕石中含有細菌的化石,這是迄今為止證明火星上曾有細菌存在的最有力證據。...
植物細菌病由病原細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病原細菌都病原細菌主要有5個屬: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黃單胞桿菌屬 (Xanthomonas)、歐氏桿菌屬 (Erwinia)、野桿菌...
病菌是引起人類疾病的細菌 和病毒,統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細菌在人體內寄生,增殖並引起疾病的特性稱為細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
嗜熱微生物是指最適宜生長溫度在45℃以上的微生物。嗜熱微生物不僅能耐受高溫,而且能在高溫下生長繁殖,其生存環境需要較高的溫度。這與普通芽孢細菌的耐熱性不同,...
高溫對細菌有明顯的致死作用。熱力滅菌法包括乾熱滅菌與濕熱滅菌法。乾熱滅菌可使菌體蛋白質變性及電解質濃縮。濕熱滅菌可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核酸降解及損傷細菌的...
熱壓滅菌法系在密閉的滅菌容器內,用壓力大於常壓的飽和水蒸氣加熱進行滅菌的方法。若壓力和滅菌時間選擇適當,該法就能殺死所有的細菌繁殖體和芽孢,滅菌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