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中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高溫天氣能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溫天氣
  • 含義:日最高氣溫 35℃以上的天氣
  • 預警信號:黃色、橙色、紅色
  • 影響:使人體感到不適
中國標準,立法界定,預警信號,高溫天氣概況,部分城市高溫天數,危害,應對方法,注意事項,飲食,防暑,防兩邪防貪涼,避免空調病,應對中暑,

中國標準

中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
高溫天氣
一般來說,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乾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

立法界定

2012年5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4部委聯合修訂並起草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向社會徵集意見。意見稿對“高溫天氣”做了明確規定,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 35℃以上的天氣。

預警信號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

高溫天氣概況

中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還5次出現高溫天氣)。中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據1951-2013年的資料統計,在中國省級以上城市中,除拉薩,昆明沒有高溫天氣外,其餘均出現過高溫天氣,重慶出現的次數最多,達2050天;西寧最少,只有6天。中國的新疆盆地也是高溫的頻發地,像吐魯番多次出現全月(6、7、8月)所有天都為高溫的情況。

部分城市高溫天數

下表的數據取自1951-2016年的資料,部分城市的資料的起始時間已在“注”欄註明。
城市
總高溫日
平均高溫日

最多

最少

重慶
2149
32.6
67
2011
13
1965、74
福州
1864
29.1
(53年)
63
2003
5
1973
長沙
1833
27.8
62
2013
6
1993
南昌
1800
27.3
50
1978
2
1997
杭州
1636
24.8
53
1953、2013
4
1982
海口
1620
24.5
57
2005、2015
2
1971
西安
1604
24.3
61
1997
1
1983
武漢
1356
20.5
44
1959、61
1
1954
南寧
1190
18.0
47
1963
5
1971、74、80
鄭州
1182
17.9
38
1967
5
1976、83
合肥
1033
16.1
(53年)
45
1967
1
1987
石家莊
971
15.7
(55年)
33
1997
6
1973、76、95
南京
984
14.9
37
1966、2013
2
1982
濟南
976
14.8
40
1955
3
1995、2004
廣州
730
11.1
38
1990、2007
0
1973、75
上海
713
10.8
45
2013
2
1968、72、75、82、97、2014
北京
486
7.4
26
2000
0
1956、77
烏魯木齊
457
6.9
33
1974
0
1959、60、93、2003
天津
393
6.2
(54年)
26
2000
0
1956、77、80
蘭州
146
2.4
(55年)
11
1953、2000、2016
0
銀川
116
1.8
14
1951
0
太原
112
1.7
13
1955、2010
0
成都
96
1.5
10
2016
0
呼和浩特
57
0.9
7
1999、2010
0

哈爾濱
44
0.7
7
2010
0
瀋陽
37
0.6
13
1952
0

長春
25
0.4
6
1952
0
貴陽
20
0.3
10
1952
0

西寧
6
0.1
3
2000、2010
0

危害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
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病症狀與程度,可分為: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也最常見;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生昏倒;日射病是由於長時間暴曬,導致排汗功能障礙所致。
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高溫潮濕無風低氣壓的環境裡,人體排汗受到抑制,體內蓄熱量不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處於緊張狀態,悶熱還可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液粘稠度增加,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高溫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天氣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因用於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旅遊、交通、建築等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尤其在農業方面,高溫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就會造成土壤失墒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不僅對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還會危及國家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應對方法

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三、要儘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六、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症狀;
七、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後,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症狀,套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八、要注意出現頭暈、噁心、口乾、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症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飲食

盛夏人們的吃喝問題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顯著變化,會導致營養消耗增加,從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營養素。而夏天人們食慾減退,也會限制了營養的吸收。專家建議: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
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在穀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維生素B含量較多。
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處的。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蠶豆粥對於慢性水腫和腎炎有好處。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蓮子粥能健脾益氣,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有好處。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腫,止渴生津,並有降血壓的作用。銀耳粥生津潤肺,滋陰養肺,可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可治脾虛所致的水腫。

防暑

夏季預防中暑應做到:
1.多喝水。夏季缺水,會使體溫太高,容易中暑。但是喝水不能是碳酸飲料。
2.穿柔軟寬鬆的衣服。夏天穿寬鬆柔軟的衣服有助於排汗,散熱。
3.防曬。最好待在舒適的環境裡,防止溫度太高。
4.身體降溫。可以用冰毛巾擦身體,進行物理降溫。
夏天人們特別容易口渴,需要隨時喝水,應該如何喝水才是科學的呢?
①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②大渴忌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
高溫天氣多飲水高溫天氣多飲水
③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④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防兩邪防貪涼

一防暑邪:“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汗出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唇乾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這時就要及時救治了,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
防範措施——要保護好心神,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只要做好這兩點,精神自然會飽滿,這就是夏日精神調養的基本法則。
二要防濕邪:“濕”也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在南方,天氣炎熱又多雨。因為濕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夏天人們消化不良的現象;濕氣也特別容易侵犯肌膚筋骨,所以,在夏天多發生皮膚病變和關節炎等。三伏時,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欲不振,易發胃腸炎、痢疾等。長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防範措施——中醫認為,在長夏季節的飲食原則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在我國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慾,有一定好處。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養生家認為,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三要防“貪涼”:防暑、防濕是夏天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涼更是人們在炎熱的夏天獲取舒適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過度貪涼則容易感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病;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現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防範措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室內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低於25℃。開空調的房間不要長期關閉,要經常通風。入睡後,最好關上空調。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痛患者,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裡。

避免空調病

如何避免空調病?——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最好使用負離子發生器;室溫最好定在25-27攝氏度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攝氏度,否則出汗後入室,會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引起神經調節紊亂;有空調的房間應注意保持清潔衛生,最好每半個月清洗一次空調過濾網;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著辦公,應適當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護;下班回家後,先洗個溫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適當加以鍛鍊,增強自身抵抗力。
小心汽車的空調病——空調車司機同樣要注意預防空調病。使用汽車空調時,也不要把溫度打得過低,車內外溫差最好在10攝氏度以內;不要在空調車內抽菸,不然就應把空調通風控制開關調到“排出”;不要在開著空調的停駛車裡睡覺,車內通風較差,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滲漏到車內會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車最好不要馬上使用空調,應打開車窗讓熱氣排出,等車內溫度下降後再關閉車窗開啟空調。調整好情緒為夏季養生之關鍵。

應對中暑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儘快散熱。
3.儘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對於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