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棕紅泥田

高橋棕紅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安徽歙縣、安徽廣德、安徽蕪湖、安徽宿松、安徽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橋棕紅泥田
  • 土種編號:10785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滲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滲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漠土
  • 母質:第四紀紅粘土發育的棕紅壤
  • 剖面構型:Aa—Ap—P—C
  • 面積(公頃):88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宣州市高橋鄉高橋村,丘陵中 ,海拔40m,母土為棕紅壤,年均溫16.0℃,年降水量1293.5mm,年蒸發量1610.1mm,≥10℃的積溫5045.9℃,無霜期228天,灌溉條件較差,麥(油)—稻輪作。 Aa層: 0—15cm,棕灰色(乾,7.5YR 6/1),粘壤土,塊狀結構,緊實,少量銹紋銹斑,少量根系,pH5.0。 Ap層: 15—23cm,棕灰色(乾,7.5YR 6/1),粘壤土,塊狀結構,緊實,少量銹紋銹斑,少量根系,pH5.0。 P層: 23—66cm,濁黃棕色(乾,10YR 5/4),壤質粘土,棱塊狀結構,較緊實,有中至多量灰色膠膜及少量銹紋銹斑,pH6.6。 Cb層: 66—100cm,濁黃橙色(乾,10YR 6/4),壤質粘土,大塊狀結構,pH6.6。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第四紀紅粘土發育的棕紅壤。植稻歷史較久,剖面為Aa—Ap—P—C型。滲育層多出現在土體25cm左右,平均厚度28.73cm,黃橙色或黃棕色,棱塊狀或塊狀結構,結構體面上有中至多量灰色膠膜和少量銹紋銹斑,氧化鐵的晶膠率平均為3.20,比耕層、犁底層高0.7—2.0倍,但比母土層低。土壤質地多為壤質粘土。耕層容重平均為1.22g/cm3。土壤呈酸性反應,pH4.7—6.7,鹽基飽和度50—80%,保肥能力較弱,陽離子交換量多在10me/100g土左右。耕層有機質2.19%(n=43),全氮含量低,為0.136%(n=43),速效磷9ppm(n=42),速效鉀63ppm(n=44)。

生產性能

該土種多為提水灌溉,串排串灌,養分和粘粒流失較嚴重,且旱季常受乾旱威脅。土壤通透性差,耕性不良,脹縮性大,乾後易開裂,縫寬且深,適土壤養分缺乏,肥勁全期不足,水稻前期害黃時間長,返青發棵遲。目前以肥—稻—稻和油(麥)—稻輪作為主,一般畝施綠肥500—750kg或土雜肥300—500kg,標準氮肥35—40kg,過磷酸鈣20kg,雙季稻常年畝產300—500kg,油菜籽40—60kg。今後利用改良上應修建山塘水庫,保證灌溉水源,實行合理灌溉,改串灌串排為溝灌溝排,做到排灌分家,減少徑流沖刷;增施有機肥,提倡稻草還田,合理配施氮磷鉀肥,以培肥土壤。施肥技術上應重施基肥,適量追肥,採用前促中控後保的施肥方法,以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

歸屬分布

高橋綜紅泥田,屬滲育水稻土亞類滲棕紅泥田土屬。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歙縣、廣德、蕪湖、宿松、貴池、銅陵、宣州等縣、市,地處低丘坡麓及崗地的中低 ,海拔30—90m,面積13.2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