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聽雲

高樓聽雲

《高樓聽雲》是由國家一級作家李加建先生所著的隨筆集,本書主要是作者從1987年至今,在從事其他文體寫作之餘,偶爾也信手寫點隨筆,記述一些故人,往事,或一些遊歷中的小感受,以生命殘缺為代價多換取來的一些歷史真相和思考領悟。本書於2012年11月正式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樓聽雲
  • 作者:李加建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字數:160 千字
導讀,悼肖翔,高樓聽雲,作者簡介,基本信息,出版社簡介,

導讀

悼肖翔

肖翔死了,悄悄地。
高樓聽雲
一個辛勤筆耕的作家,一個奮發自強的殘疾人。他生前,如果能利用這兩重身份趨時附勢,善於運作,完全可以使自己露臉揚名,可他卻從來沒有顯赫過。
他是聾子,聽不到謊言、詈罵和奚落,就常常向每一個與他交往的人微笑,一直到死。十幾天以前,我們幾個文學界的朋友去醫院看他。病床上的白被單把他襯得黃里泛青,已經是一副皮包骨頭。他雙目微肩,靠在壘起的枕頭上,枕邊卻是兩本翻開的文學刊物。旁邊的人說,肖翔一天只能吃一兩飯。
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么?不管怎么樣,他是明白自己不久於人世了。我不知道,在那一陣陣昏迷里,他夢見了過去哪一段生活?
1956年我在市文聯任職,聽人說,我市有個業餘作者寫的偵破小說《某城紀事》,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自貢文壇的大事,立即引起了市文聯領導人李仁古、張宇高的重視和關注,指派我去尋找作者了解情況,以便為他創造更好的寫作條件。受命出發以前,我只曉得作者是個聾子,名叫肖翔。
那時候,現今的張家沱河壩里還是一大片破爛的貧民住房。幾經周折,我終於走進肖翔家矮小的棚屋。篾巴牆上糊著報紙,窄木板床上一條薄被,寒愴中倒也顯得清爽。我叮著這光頭圓臉、一身下力人打扮的青年漢子瞧,他一臉憨厚惶惑地笑著。
這就是我市解放後幾年第一次文章登上全國最高等級文學刊物的那個人嗎?
我在一張廢報紙空白處寫明來意,肖翔便忙著張羅起來。他一邊結結巴巴地連聲道謝,一邊去屋角一張也是1日報紙糊了的小桌上紙堆中摸索,摸出一個癟癟的紙菸盒,抽出一支煙敬我。我至今還記得,那是一種叫《雙魚》牌的劣質煙,幾分錢一包,抽起來澀口,一股鋸末味。
他說,他原來是國小教師。一場大病之後耳朵聾了,再沒人要。生活困難,結髮妻子也舍他而去,留下一個孩子、一位老母親,須他養育。這靠民政救濟過的是什麼日子,就不必說了。
當年國家興旺的勢頭和遠景使得肖翔這個共青團員無視生活困苦而依然心潮澎湃。他每天到郵局前的貼報欄讀報,常去一些建築工地上觀察,按照黨的教導,用詩歌、快板、短劇等等文學形式,寫了不少“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我的創作素材,一是眼睛看到的,一是報上看到的。”他說。
一個富於創作潛力的業餘作者出現了。文聯為了使他能恢復聽力,曾不惜重金讓我為他尋配當時價格極為昂貴的半導體耳聾助聽器,他試戴後卻不見效果。為了解決他養家餬口問題的燃眉之急,文聯主席李仁古又四面八方地為他的工作奔走呼號,最後只能在一個農村的“鉤蟲防治隊”找到個臨時差使,每月工資十五元。正當他在市里“處處受人賤視之際.“省上”一紙文書,把他調到《紅領巾》雜誌社當編輯去了。
我與他重見,是在1979年我平反回來之後。他早已經返回自貢。坐在市藝術館資料室辦公桌前,他還是那么憨厚地笑著,只是,人顯著地蒼老了。他捧給我看別後這么些年他發表過的作品的剪報,厚厚的一冊,內容有反右派的,歌頌大躍進、三面紅旗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讚美“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大部分是詩歌。有一篇兩萬餘字的長文,發表在1961年的《詩刊》上,是他這些年發表的作品中級別最高、份量最重的,內容是批判著名詩人蔡其矯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傾向。
歷史迅速而輕易地否定了他這二十多年腦力勞動的成果。我為他感到悲哀、惋惜。他說過,他是從報紙刊物上,從他視野所及的范罔內來了解生活的。他聽不見光鮮的生活表層下被遮蔽了的呻吟和抗爭。
他被誆騙了,然而有真誠在,我們仍然是朋友。
三中全會以來文學的發展態勢給了他奮激勵,他奮起直追、勤奮寫作,幾年來發表了數十篇評論(當然,不會再去批蔡其矯了),還有散文和小說。真誠的心再加上逐漸清醒的頭腦使他的作品漸趨成熟。經過幾十年的曲折,他終於走上了踏實的文學之路。
就在他逝世前幾天,還收到市文聯文學期刊《鹽泉》小說專號的約稿信,出乎人意料之外,他竟然在身體極為衰弱的狀態下躺在床上寫起小說來,直到逝世前兩天嘔血,才不得不停下。這是對文學事業何等的忠誠、何等執著的愛與追求啊;同時,也是對那被騙了、誤了的年華揪心的痛悔與惋惜吧?
肖翔臨終之前,我們幾個朋友去看望他,我幾乎無話可說。他很快就要死了。我既不能自欺,也不忍心騙他。分手時我最後一個退出來,臨出房門禁不住又回頭看他,他眼裡竟有那么多往事!我揮揮手,他揮揮手,眼前就模糊了。
我們從此再見不到他低頭匆匆走路的身影了,可他那憨厚的笑容卻難以從心中消失。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長留在我的記憶里:一個真誠的老共青團員,為他的烏托邦理想所吞噬。
肖翔,你如果在地下有知,當能安息嗎?
-1987年9月2月肖翔逝世之下午

高樓聽雲

流浪大半生,終於分到了一套房子,是一幢七層樓的頂層。照說,這是一個並不佳的樓層,特別是對我這年過半百,腿和脊柱都受過傷的人來說。可我卻樂意住下了,因為,樓高,可以——聽雲。
而今的都市生活越來越使人目光向下。繁忙的車流得時時注意躲閃,擁擠的人流得處處小心撞碰。重疊搖晃的色彩糾結滾繞的線條已夠叫人目不暇接神經緊張,誰還能昂首超越這塵囂之上,去悠閒地看天、看天上瀟灑的雲?
看山,古人多已有之,唐代詩人李白有詩云:“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白是個富於靈性的人,他與山相對,默默展開心靈的對話。山是一個莊嚴的老人,飽經滄桑,自有一部難以訴說盡的歷史;而雲呢,卻是一個既不年輕也不年老、即生即滅不生不滅的精靈。可惜,當李白這位詩仙以臂支頤,斜躺在大地上與山相對的時候,那片孤雲,卻不經意地飄過他的頭頂遠去了。真可謂失之交臂。詩仙尚且如此,而今紅塵中人,更有幾人能有此緣份?
而我,位卑而樓層高,得以時時親近這些超越塵囂盡情任性飄逸自在了無牽掛的雲,與它們相倚談心,用一種只有我和它們才聽得出聽得懂的言語。
雲來造訪,總在我寂寞的時候。秋深夜靜,黃卷青燈,一部歷吏自蒼涼的深處微微透出刺骨寒意,這時,流雲便來輕拂我的窗簾,切切淒淒,說一些纏綿的1日夢:那是卑鄙鎮壓下的崇高,冷酷擠壓中的柔情。步上陽台,憑欄下望,細雨迷濛裡屋頂與樹冠上有潮濕的斑斑閃光,那是逝去了的親人和情人們的淚漬……盛夏午間,煙淡茶濃,冷眼看俗務中浮泛的卑鄙與無聊,哀嘆人性之畸形與萎縮,這時,濃雲便來撞擊我的牆壁,呼呼啦啦,唱一些激昂的往事:那是無望處的抗爭,沉淪中的奮起。憑窗遠望,披襟當風,疾雨如箭中的山巒與大樹神態從容,那是世世代代強者的精魂巍然屹立。
最為美妙的時刻是:當我結跏趺坐、澄心淨慮,此身化為一潭清碧,便有白雲飄來,投影潭中,漸與潭水融合為一,將前世與來生、瞬間與永恆、微塵和三乾大幹世界,圓融為一體。這萬有合一過程中的對話,是超語言的語言,訴說生命的感悟,無序亦無聲,真所謂“大音希聲”。大音希聲。生命之源的感悟與交流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推動那“混沌初開,乾坤始變”的初始驅動力已然融人世間萬事萬物之中,穿越時間的重重屏障不斷向前,在與邪惡、沉淪、封閉、萎縮的碰擊中煥發出它的神奇、瑰麗。
萬物運作,天何言哉!
天若有言,當是這雲的言語?
-1993年4月

作者簡介

李加建,男,中共黨員。客家人,原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36年3月14日出生於四川富順縣。10歲開始寫作舊體詩詞;12歲開始短篇小說與雜文創作,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進步學生運動。13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8年在四川自貢市文聯工作時劃為“極右派”,長期關押,強制勞動改造。1979年改正(即政府不承擔冤案法律責任的平反)。後歷任《自貢文藝》編輯、市文聯創作輔導部主任。1984年因創作成績突出,記功一次,晉升一級工資並評為市勞動模範。1984年起,受聘為四川省作協文學院第一屆、第二屆創作員。1988年起,任市文聯專業作家。1991年任中國亞洲電視藝術中心(集團)常務副總編,北京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電視劇部副主任。以後,相繼在公安交警、禁毒大隊、武警掛職體驗生活。自80年代起,長期擔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1997年退休,現為自由撰稿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我在每一個早晨誕生》、《人和大地》、《東方詩篇》、《李加建詩選》;短篇小說集《春歸何處》;長篇小說《古道斜陽》;雜文集《人話》;隨筆集《高樓聽雲》;大型歌劇《月落烏啼》;大型歌舞劇《烈火軍魂》、《藍盾之夜》;大型電視系列風光片《劍門蜀道》、專題片《陳子昂讀書台》等多部。另著有中短篇小說、隨筆、雜文、文論等數百件。作品曾獲第一屆四川文學獎、第二屆四川文學獎、《詩刊》優秀作品獎、《星星》詩刊優秀創作獎、山東省首屆蒲松齡民間文學獎小說一等獎、四川首屆歌劇調演創作二等獎多種獎項。作品入選《中國新文藝大系》、《新中國50年詩選》、《中國現代格律詩選》、《唐詩今譯集》等多種選集,並有部分作品入選大學教材。小傳列入《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傳略》、《中國文學家辭典》、《文學大辭典》、《新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新詩大辭典》等多種辭書,併入選大學文學史教材。作品受到評論界熱切關注,先後有多篇研究專文在《西南中青年作家論》以及《文學報》、《當代文壇》、《詩刊》、《星星》、《工人日報》等多種書刊發表。

基本信息

總 編 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 涵
裝幀設計:成都聖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印 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700×1000mm1/16
印 張:15.25
版 次: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價:36.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