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製漿造紙污染控制》是由教育部輕化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推薦,被教育部批准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書不僅介紹生態學和環境的基本知識,而且對造紙行業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的產生機理和控制措施進行較為詳盡的介紹。《高校教材·製漿造紙污染控制》立足於國內已有的技術,同時介紹了國際上先進的技術,還把目前清潔生產、資源化利用、循環經濟、零排放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技術在《高校教材·製漿造紙污染控制》中充分地表現出來。在《高校教材·製漿造紙污染控制》的最後附錄中,列出了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和造紙工業取水定額2個國家標準。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校教材·製漿造紙污染控制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頁數:273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 作者:劉秉鉞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1962715, 9787501962716
- 品牌:輕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生態學基礎
一、生態學及其發展
二、生態系統
三、生態平衡
第二節 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
一、環境問題
二、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三、環境保護
第三節 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
一、清潔生產的內涵
二、實施清潔生產的途徑
三、製漿造紙行業清潔生產概況
四、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
五、清潔生產與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製漿造紙廢水的污染與控制
第一節 概述
一、自然界的水
二、水質和水質標準
三、水體污染及自淨
四、製漿造紙工業廢水常用檢測項目
五、造紙節 水迫在眉睫
第二節 廢水的來源及特徵
一、備料工段廢水
二、化學法製漿廢液
三、高得率製漿廢液
四、廢紙製漿車間廢水
五、洗滌、篩選工段廢水
六、漂白工段廢水
七、污冷凝水
八、造紙車間廢水
第三節 製漿廢液的資源化利用
一、概述
二、製漿廢液在農業上的利用
三、製漿廢液在建築業上的利用
四、製漿廢液在石油工業上的利用
五、製漿廢液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利用
六、製漿廢液在其他行業上的利用
第四節 物理法處理廢水
一、均和調節
二、過濾法
三、重力沉降法
四、氣浮法
第五節 化學法處理廢水
一、中和法
二、化學氧化法
三、混凝法
四、化學沉澱法
第六節 物理化學法處理廢水
一、吸附法
二、膜分離法
第七節 好氧生物法處理廢水
一、活性污泥法
二、生物膜法
第八節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一、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流程及其特徵
二、厭氧消化微生物
三、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因素
四、厭氧生物處理沼氣產量的估算
五、厭氧處理工藝的主要運行方式
第九節 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
一、廢水的廠內治理
二、廢水的廠外治理
三、廢水處理程度的分級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造紙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第一節 大氣污染及其綜合防治
一、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二、大氣污染和污染物
三、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危害
四、影響大氣污染的因素
五、大氣污染綜合防治
六、大氣質量控制標準
第二節 粉塵控制技術基礎
一、除塵器的分類與性能
二、機械式除塵器
三、濕式除塵器
四、電除塵器
五、過濾式除塵器
六、除塵設備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節 氣態污染物淨化技術基礎
一、吸收法淨化氣態污染物
二、燃燒法淨化氣態污染物
三、微生物法淨化氣態污染物
四、氣態污染物的其他淨化方法
第四節 造紙工業大氣污染及其控制
一、硫酸鹽法製漿的大氣污染及其控制
二、亞硫酸鹽法製漿的大氣污染及其控制
三、製漿造紙廠其他廢氣的污染與控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與控制
第一節 固體廢物的概論
一、固體廢物的來源、特徵及分類
二、固體廢物的污染危害
三、固體廢物的管理
第二節 固體廢物的處理
一、固體廢物處理技術
二、固體廢物處理的原則
三、固體廢物處理系統
四、固體廢物的預處理技術
五、化學處理
六、生物處理
七、焚燒處理
八、熱解處理
九、固化處理
第三節 造紙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一、資源化概述
二、紙品的回收利用
三、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四、廢塑膠的回收利用
五、動力鍋爐灰渣的綜合利用
六、有機廢物的焚燒處理
七、無機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第四節 固體廢物的處置
一、處置方法的分類
二、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噪聲污染與控制
第一節 噪聲基礎
一、噪聲及其污染
二、噪聲源及其分類
三、噪聲的危害
第二節 聲學基礎
一、聲音的物理量度
二、噪聲疊加的分貝計算
三、噪聲的主觀評價
四、噪聲的頻譜分析
五、噪聲標準
第三節 噪聲控制
一、噪聲控制的基本途徑
二、環境噪聲評價
三、隔聲
四、吸聲
五、消聲
六、隔振與阻尼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1 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544_200l
附錄2 國家環保總局發布關於修訂《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告
附錄3 取水定額第5部分:造紙產品GB/T 18916.5-2002
文摘
第二節 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
一、環境問題:
所謂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1.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
人類社會是在同環境的鬥爭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人類在誕生以後很長的歲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採集者和捕食者,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動物區別不大。“生產”對於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十分突出。它主要是以生活活動,以生理代謝過程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主要是利用環境,而很少是有意識地改造環境。如果說那時也發生所謂“環境問題”的話,那主要是因為人口的自然增長和像動物那樣的無知,亂采亂捕,濫用資源,從而造成生活資料缺乏引起的饑荒。為了解除這一環境威脅,人類曾被迫學會吃一切可能吃的東西,或是被迫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學會適應在新的環境中生活的本領,逐步認識到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方式、提高生產率的必要,開始有意識地改造環境,以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
隨後,人類學會了培育植物和馴化動物,開始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改造環境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來,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相應的環境問題。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往往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災害頻繁發生和沙漠化。又如興修大規模的水利事業的同時,往往也可能引起土壤的鹽漬化、沼澤化,以及血吸蟲病的大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