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9~1983年,河南大學地理專業學習;
1983~2000年,河南省
南陽師範學院旅遊科學與環境學院從事地理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2001~2003年,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攻讀人文地理學碩士學位;
2004~2007年,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攻讀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
河南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
2008~2011年,
河南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農戶地理、農區發展及旅遊資源開發。
主要貢獻
論文
1. 高更和,李小建,喬家君. 論中部農區農戶打工區位選擇影響因素——以河南省三個樣本村為例[J]. 地理研究,2009,(6).
2. 高更和,劉清臻,喬家君,李小建. 中部農區農民期望務工距離研究——以河南三個樣本村為例[J]. 經濟地理,2010,(7).
3. 李小建,高更和,喬家君. 農戶收入的農區發展環境影響分析——基於河南省1251家農戶的調查[J]. 地理研究,2008,(5).
4. 李小建,高更和. 中國中部平原村莊農業生產區位研究——以河南南陽黃莊為例[J]. 地理科學,2008,(5).
5. 高更和,李小建. 區域可持續發展評估的公眾參與視角——以地方21世紀議程南陽試點為例[J]. 地理科學進展,2005,(5).
6. 高更和,李小建. 中部農區農戶打工距離研究——以河南三個樣本村為例[J]. 人文地理,2008,(6).
7. 高更和,李小建. 產業結構變動對區域經濟成長貢獻的空間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 經濟地理,2006,(2).
8. 高更和. 可持續發展在瑞典[J]. 地理科學進展,1999,(4).
9. 高更和,石磊. 專業村形成歷程及影響因素研究——以豫西南3個專業村為例[J]. 經濟地理,2011,(7).
10. 高更和,粱亞紅,李小建. 中部農區農戶打工地城鎮規模類型——以河南省三個樣本村為例[J]. 經濟地理,2007,(6).
11. 高更和,李小建. 公眾可持續發展基本意識評價與分析——以地方21世紀議程南陽試點為例[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6).
12. 李小建,高更和.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地理學發展與未來展望[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4).
13. 高更和,陳淑蘭,李小建. 中部農區農戶打工簇研究——以河南省三個樣本村為例[J]. 經濟地理,2008,(2).
14. 高更和,李小建. 基於網際網路調查的公眾可持續發展基本意識的人群差異研究——以地方21世紀議程南陽試點為例[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8).
15. 李小建,高更和,李二玲. 公共政策供給不均與中部地區發展[J]. 中州學刊,2005,(5).
16. 高更和,李小建. 產業結構變動對區域經濟成長貢獻的演變研究[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5).
17. 高更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南陽市域移民環境容量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02,(2).
18. 高更和,管華.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區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陽市漢水流域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02,(3).
19. 邊柳,高更和. 論公眾環境意識與政府環境行為最佳化[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0. 管華,高更和. 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地貌演化階段的信息熵判定[J]. 地理科學,2002,(6).
21. 高更和,馬桂先. 南陽地區城鎮體系研究[J]. 地域研究與開發,1995,(1).
22. 高更和. 南陽市場建設初探[J]. 地域研究與開發,1996,(3).
23. 高更和. 寧西鐵路沿線(南陽段)產業布局研究[J]. 經濟地理,2001,(6).
24. 徐燕,高更和,任步攀. 丹江口水源地生態敏感區政府環境行為最佳化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0,(2).
25. 劉清臻,高更和. 中部農區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0,(24).
26. 白景鋒,高更和. 寧西鐵路(河南段)農業產業帶構建研究[J].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6).
27. 高更和,侯景偉. 窮人地理學:研究貧困問題的一個新視角[J].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3).
28. 高更和,石磊. 寧西鐵路對其沿線南陽段產業布局的影響[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29. 高更和. 地方可持續發展綜合評估研究──以南陽市為例[J].
南都學壇,1999,(6).
30. 李瑞,高更和,李偉麗. 南陽市旅遊資源區劃研究[J].
南都學壇,2000,(3).
31. 高更和,李瑞. 南陽示範區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研究[J].
南都學壇,2000,(5).
32. 高更和,陳淑蘭. 知識經濟與河南可持續發展[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
33. 高更和. 論鄉鎮企業對南陽市
小城鎮建設的影響[J].
南都學壇,1996,(3).
34. 張玉才,周旗,高更和. 南陽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初探[J].
南都學壇,1997,(6).
35. 高更和. 河南省現有資源最大人口承載量研究[J]. 河南社會科學,1998,(2).
36. 高更和,劉長運. 河南省經濟適度人口研究[J].
南都學壇,1998,(2).
37. 吳邦藩,高更和,李家虎,石磊. 《中國地理》板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南都學壇,1998,(3).
38. 高更和,石磊. 可持續發展與21世紀的地理教育[J].
南都學壇,1998,(6).
39. 高更和. 南陽地區人口地理特徵[J].
南都學壇,1990,(3).
40. Genghe Gao, Xiaojian Li. The Study on RMW Cluster in the Central China – in the Case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Second 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41. Xiaojian Li, Jiajun Qiao, Genghe Gao, Yunfeng Kong. What Geography Plays in Determining Rural Household Income: Evidence from 13000 Rural Household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Second 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 2007.
著作
1. 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西安: 西安地圖出版社. 2009. 第一作者.
2. 農戶地理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 主要完成人.
3. 中國中部農區發展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 參編.
4. 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 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8. 參編.
中國南方經濟植物土地適宜性與土地改良研究.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參編.
縱向項目
典型農區農民工務工區位研究,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人,在研。
典型農區農民工空間流動的微觀分析,2012年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主持人,在研。
河南旅遊資源開發空間格局研究。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發展計畫項目,主持人,2013年。
河南省人文地理學教學團隊建設,2008年河南省教育廳教學質量項目,主持人。
黃河沿岸地區文化、農戶行為與農區發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點項目,第二完成人,2011年。
中部農區農民務工區位研究——以河南省為例,第四十三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人, 2011年。
中國典型農區不同村域經濟發展模式與機制研究:以河南省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參加者,2011年。
丹江口水源地生態敏感區公眾環境感知與政府環境行為最佳化研究,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主持人,2010年。
農戶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下的中部農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三完成人,2009年。
基於農戶的河南農區發展研究,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第二完成人,2008年。
參與式區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主持人,2008年。
寧西鐵路經濟帶(河南段)構建研究,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2005年。
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河南省軟科學計畫項目,主持人,2002年。
南陽市區域經濟布局研究,河南省計畫委員會規劃項目,主持人,2000年。
高等職業技術師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畫的改革與實踐,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計畫研究項目,第二完成人,2000年。
農業為主地區農村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南陽試驗示範區研究,河南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2000年。
南陽示範區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研究,河南省1998年軟科學計畫項目,主持人,1999年。
地理國情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河南省教育委員會教研項目,主持人,1999年。
河南省現有資源最大人口承載量問題研究,河南省“九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1998年。
南陽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與政策研究,南陽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軟科學項目,第二完成人,1999年。
世界地理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河南省教育委員會教研項目,第三完成人,1998年。
橫向項目
1. 河南省南陽市地形沙盤,10萬元,主持人,1995年。
2. 河南省社旗縣土地利用調查,50萬元,第五完成人,1992年。
3. 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導產業規劃,60萬元,第五完成人,2010年。
4. 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手冊(中瑞地方二十一議程國際合作項目),10萬元,業務主持人,2008年。
5. 可持續發展家庭手冊(中瑞地方二十一議程國際合作項目),10萬元,業務主持人,2009年。
6. 南陽丹江口庫區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中歐環境管理國際合理項目),60萬元,主要參加者,2008年。
獲獎記錄
1. 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農區發展的微觀研究,第三名,2009年9月。
2. 河南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地理國情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主持人,2001年。
3. 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中部農區發展研究,第四名,2011年9月。
4. 河南省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貳等獎,中部農區農戶打工簇研究,第一名,2010年4月。
5. 河南省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叄等獎,區域可持續發展評估的公眾參與視角,第一名,2010年4月。
6. 河南省首屆自然科學學術獎——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論中部農區農戶打工區位選擇影響因素——以河南省三個樣本村為例,第一名,2011年9月。
7. 河南省首屆自然科學學術獎——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中部農區農民期望務工距離研究——以河南三個樣本村為例。第一名,2011年9月。
8. 河南省第七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可持續發展在瑞典,獨著,2001年。
9. 河南省第八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寧西鐵路沿線(南陽段)產業布局研究,獨著,2003年。
10. 河南省第九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南陽市域移民環境容量研究,獨著,2005年。
11. 河南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二等獎,地理國情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第一名,2002年。
12. 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公共政策供給不均與中部地區發展,第二名,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