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攸綱

高攸綱

高攸綱,江蘇省泰州市人,電磁兼容專家,教育家,中國環境電磁學(EMC)的開拓者。提出的“運用斯特羅夫函式確定單線迴路間互感係數的計算公式”及“在強電線電磁影響下通信線上沿線感應電位及電流分布規律”被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採用,並納入CCITT導則。長期從事電磁兼容技術研究,為中國電磁兼容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攸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簡歷,生平,童年教育,專心研究,思想進步,孜孜不倦,工作熱忱,環境電子學研究,環境電磁學和電磁兼容研究,忘我工作,教書育人,投身教育,無私奉獻,

簡歷

1928年2月6日 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
1946-1950年8月 在武漢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
1950年9月-1952年9月 在瀋陽東北郵電管理局市內電話處工作。
1952年10月-1953年7月 在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外文系學習俄語。
高攸綱教授出席國際電磁兼容學術會議高攸綱教授出席國際電磁兼容學術會議
1953年8月-1954年1月 在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翻譯俄語教材。
1954年2月-1955年8月 在北京郵電學院籌備處工作。
1955年9月-1957年8月 北京郵電學院電信理論教研組任講師。
1957年9月-1959年8月 在莫斯科電信工程學院訪問進修。
1959年9月-1993年10月 北京郵電學院有線電工程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3年11月至今 北京郵電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生平

童年教育

高攸綱,1928年2月6日出生於江蘇泰州市。父親是一位嚴謹的高中教師,要求子女認真讀書、積極上進,對他日後刻苦攻讀、嚴謹治學有深刻的影響。

專心研究

1950年於武漢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就開始了電磁兼容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50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始終堅持把開展環境電磁學(EMC)及電磁兼容技術的研究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孜孜不倦地在這一領域裡辛勤耕耘、拓荒,以其斐然的科研成果躋身於這一領域的佼佼者行列,被國內同行業的學者們喻為中國環境電磁學的拓荒者。1994年當選為聯合國國際信息科學院院士,併兼任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USRI)電磁噪聲與干擾委員會中國代表及中國分委員會主席、蘇黎世國際電磁兼容系列學術會議顧問、中國電子學會及中國通信學會會士、理事、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兼電磁兼容分會主任委員、《電波科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等職務,為中國電磁兼容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以來,他的研究成果先後8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成果是:“某飛彈電磁脈衝破壞閾值的研究”,任子課題負責人,1992年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某工程電磁脈衝防護研究”,任子課題負責人,1995年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交流電氣鐵道對弱電機電設備的影響”,1980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強電線對地中金屬管道的影響”,1984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關於CCITT 防護導則中電磁耦合基本理論的若干補充”,1986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關於CCITT防護導則中電磁耦合基本理論的若干補充——套用理論成果”,1987年獲郵電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並行金屬管線低頻電磁耦合影響的研究”,1988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通信電纜工程》,1996年獲郵電部優秀教材三等獎。其中“並行金屬管線低頻電磁耦合影響的研究”成果被鐵道部廣泛套用於工程實際,從而避免了很多石油管線的遷改問題,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鐵路工程投資。1985年被評為全國郵電勞動模範;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美國傳記研究院(ABI)列入近25年世界500名人錄,並受聘為該院顧問委員會理事。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了《感性耦合與阻性耦合》、《禁止與接地》等專著。

思想進步

高攸綱不僅對教學和科研孜孜不倦,在思想上也有執著的追求,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向黨組織遞交了申請書。他常對學生們說,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既要敬業,更要重德,德才兼備才能為國家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多少年的風風雨雨,他爭取入黨的要求和努力始終沒有改變過。他說:“沒有黨組織的培養,我就不能去國外進修;沒有黨組織的關懷,我就不能戰勝疾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沒有黨組織的幫助,我便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1987年4月,高攸綱終於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心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孜孜不倦

高攸綱年逾花甲之後,仍然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活躍在國內外EMC的學術舞台上。作為中國EMC的學術帶頭人,他仍在為促進中國開展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著鍥而不捨的努力。他擔任眾多的國際學術職務,這不僅是他個人一生心血和汗水的結晶,也是中國人邁進這一領域科學前沿的象徵。高攸綱先後參加了在布拉格、東京、里爾(法國)、多倫多、艾恩德霍芬(荷蘭)召開的URSI年會。更值得一提的是,自1990年以來,他作為大會主席,成功地籌備和主持了在北京召開的歷屆“國際電磁兼容學術會議”及“亞太地區環境電磁學學術會議”。1992年因成功地主持了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電磁兼容學術會議,於1993 年獲得了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頒發的個人獎狀。從他永遠道不完的規劃和構想中,讓人明顯地感受到他對科學永無止境的“夸父”般的執著追求。

工作熱忱

環境電子學研究

50年代初,中國的環境電子學研究尚未開始時,高攸綱就結合本職工作和社會需要,開始涉足這一研究領域。1957年至1959年,他被派往蘇聯莫斯科電信工程學院、中央郵電科學院及中 央鐵道科學研究院進修訪問。他根據工程計算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在電磁互感係數的計算中分別運用三個近似公式的傳統方法,率先將“斯特羅夫函式”運用於工程計算,從中分析推導出“確定單線迴路間互感係數的計算公式”。此後不久這一研究成果就被CCITT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所採用,並在高壓防護導則中推薦了此公式,納入了CCITT導則。其後許多研究電磁干擾問題的國際權威人士都引用過此公式。這一成果的專題論文發表在當時的蘇聯電信雜誌上,被列為這一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在CCITT導則方面的重大貢獻,奠定了他在EMC研究領域的地位,並開始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高攸綱
1959年,高攸綱學成回到北京郵電學院後,繼續從事環境電磁學的研究。當時,中國對這門學科的研究剛剛開始,由於學校的實驗條件有限,許多科研項目只能與其他單位合作。他先後與郵電部、水電部及鐵道部所屬的十多個科研單位合作過。為了測定輸電線路對通信線路的影響,他堅持實地考察,足跡遍布全國許多地方。憑著嚴肅的科學精神,數以百計的反覆試驗,他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數據,致使“在強電線電磁影響下通信線上沿線感應電位及電流分布規律”的研究成果也被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所採納,為中國這一學科領域後來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電磁學和電磁兼容研究

從50年代至今,他一直從事環境電磁學和電磁兼容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電磁脈衝的作用及對其他設備的影響;強電線對弱電線的容性耦合、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電磁環境對人類及生態的影響;電磁兼容可行性研究;電磁兼容性設計及測試;電磁環境預測;城市電磁環境監測;計算機電磁能量泄射機理;天線與散射體性能;電磁場分布數學模型、地震電磁學等。

忘我工作

曾有同事這樣評價高攸綱,工作是他的第一需要。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在他的人生信條中“工作永遠是他的第一需要”。1979年的秋天,高攸綱患了膀胱癌。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對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無法承受的,而他卻平靜地對家屬說:“不必驚慌,疾病的事就交給醫生處理吧,我有自己的事。”在住院的日子裡,校、系領導和同事們都去看望他,囑咐他安心治療,可他還是惦記著自己的工作,繼續安排與水電部的科研項目,指導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下,他竟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又很快重返教學、科研的第一線。領導們一再勸他多休息一段時間,但他卻說:“我不能停止工作,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只要乾起活來,一切都會被忘記,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工作。”就這樣,他一邊接受中醫的氣功治療,一邊開始了工作。系領導和同事們都深知高攸綱的脾氣,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要他認準的事,就是再大的困難,他也會全力以赴地去克服並想方設法辦成。
談起高攸綱忘我工作的話題,他的老伴忍不住講述了這樣一件事:1980年春,手術後放療治療階段,腹部的傷口癒合得很慢,可是他並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暑假期間他堅持要到成都去參加學術會議。我很不放心,可深知他的脾氣,也不好過分勸阻。那天早晨,我送他去民航,公共汽車擠得很,費了好大勁才上了車,他的傷口也被擠破了,流出了鮮血,我很擔心,勸他別去啦。可他卻不在乎,在機場的醫療室進行了簡單的止血包紮,就乘飛機開會去了。說到這裡,高攸綱笑著說:“那算不了什麼。說來也巧,還真有點因禍得福呢,傷口一刺激反而結痂了,到了成都就慢慢地好了。看起來還是乾工作好啊!”
他對自己的工作簡直達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在他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科研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實驗數據都力求準確無誤。為了測定輸電線路對通信線路的影響,線路通到哪裡,他們的實驗就做到哪裡,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山山嶺嶺。說到這一段艱難困苦的實驗經歷,還有這樣一個小插曲。1976年的夏天,他去西安做實驗,抱著沉重的儀器上車時不慎跌倒碰破了頭,當時正值唐山地震,人們看到他頭纏繃帶和那疲憊的樣子,竟誤以為他是從地震災區來的。

教書育人

投身教育

高攸綱在北京郵電大學執教的50多年裡,曾為本科生主講過“通信線路”、“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基礎”、“數學方程及特殊函式”、“環境電磁學”等課程,並為博士及碩士研究生 講授“環境電磁學”、“電氣高壓迴路理論”、“高等電磁場理論”等課程。自1978年以來,他先後指導博士生20餘人及碩士生30餘人完成論文取得學位,還指導了2名博士後順利完成任務出站。
高攸綱
說到教學這個話題,高攸綱說:“我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父親是教師。年幼時,常聽他講:‘當老師的決不能誤人子弟,上講台就要講好,要對得起學生。’所以,我也很愛我的職業,講課時,台下聽課的學生越多,我精神越足,嗓門也就越高。我很喜歡給本科生講大課,有人說‘教授教授,只研不授’,我卻偏愛既研又授,今後只要工作需要,我還要給本科生多講些課。”

無私奉獻

高攸綱是有名的嚴師。談到這個話題他會不假思索地說:“我一向對學生要求比較嚴。”並補充道:“很多年前,有一個山西學生,我教的一門課他連續兩次考試都沒有通過,只好帶著這個‘紀念’畢業了。”高攸綱不僅對本科生嚴格要求,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更是如此,他要求學生們刻苦學習,注重實驗,獨立思考,一絲不苟。學生們在學校時對他又害怕又尊敬,畢業後則是深深感激和懷念。古訓有道是“嚴師出高徒”,高攸綱常說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說:“上高中時我在父親的門下就讀,他對我們要求非常嚴,尤其是對我,到暑假時,要求我每天背誦一篇英文課文和一篇《古文觀止》中的文章,所有的功課都要求我往前趕。後來我上大學的自覺性以及我從事科研的功底都是得意於‘嚴’字。“我對我所帶的學生嚴格要求,其中有幾個學生在校時常被‘嚴’得透不過氣來,可後來他們到國外深造後,都來信感激我,說現在才知道受益無窮。”從高攸綱對“教書育人”的那份執著,我們不難品味到他樂於奉獻,無私地傳授知識的良苦用心。與他共過事的許多人評價高攸綱治學嚴謹、為人正直,但在他看來這是對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人們經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的詩句來讚譽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用這句話來形容高攸綱也是再貼切不過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