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歷史追溯,戰鬥記憶——趙崇德,
個人簡介
自縣城一路往南8公里,即至陽明堡,我們已觸摸到趙崇德生命的最后里程。採訪車下了國道,沿著狹窄的鄉村土路開進小茹海村。村里房屋錯落有致,具有典型的晉地建築風格。幾家的院子裡架著自製的電視接收天線,家家窗戶上都貼著窗花,有殘褪的紅色的痕跡,當是去年春節留下的喜氣。村口處,幾個村民圍著一堆炭火閒散地聊天,好奇地打量著我們。
歷史追溯
70年前那1個小時的激戰,仍在這個距戰鬥遺址最近的村莊裡世代流傳,但能提供細節的人卻很少了。87歲的劉根全老人記憶已經衰退,我們百般啟發,他也只是記得當年八路軍在家裡住過,他曾被日軍抓過壯丁,也曾給八路軍送過糧。和劉大爺相反,82歲的高恩林老人的思維非常清晰。“那時我還小,但還記得日本人的飛機剛來時,像一群黑壓壓的馬蜂一樣,村里人都嚇得到處跑,有人還掉進河裡淹死了。日本人三天兩頭來村里搶東西,鄉親們恨透了。八路軍燒機場那天,槍炮聲震天響,我們躲在家裡,誰敢出門啊!”80歲的劉蘭煥大娘的老伴李九卯是個木匠,戰鬥打響時,才14歲。劉大娘說,老伴家裡那時住滿了八路軍,他們去燒機場時,九卯也跟著很多村民前去支援。這些舊事,劉大娘說她聽老伴講了一輩子。直到去年去世前,李九卯還經常講起當年戰鬥的場景,“火光沖天啊,槍炮聲把人的耳朵都要震聾!”我們需要藉助“翻譯”才能聽懂大娘的方言,但有一句話我們聽得清楚:“我兒子和孫子都是當兵的,孫子就和你一樣高!”說著,她笑著指了指和我們一起採訪的董海軍幹事。
戰鬥記憶——趙崇德
那場戰鬥的記憶還以各種形式在這個村里存活著,但是,沒人知道“趙崇德”這個名字,更沒有人見過他。或許,他們曾經見過他,只是他們不認為這個青年軍人和別的將士有什麼不同。在他們眼裡,趙崇德就是八路軍,咱們自己人。僅此而已。
採訪車駛進一片農田,路口的牌匾提示我們,這裡是“代縣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陽明堡項目區”。土路兩側是成片的農田,間或看見幾棵未曾收穫的玉米稈隨風搖曳。土壤不肥,泛著顯眼的白漬。頓時想到,這裡地勢低洼,形成鹽鹼,土質貧瘠至此,治理的難度可以想見。而此地,正是當年的日軍機場遺址。據說,這個機場是日軍從軍閥閻錫山手裡奪來的。當年的日軍侵華空軍基地,現在正在被改造成良田沃土。70年滄海桑田,只有眼前這座20多米的紀念碑,在一片遼闊大地上默然矗立,像是對英雄的致敬,對歷史的銘刻。
70年前那個黑夜,就是在這裡,3營長趙崇德在與敵人肉搏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