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溫法則

高德溫法則

高德溫法則(Godwin's Law,又稱高德溫反納粹類比規則)是指在網際網路文化中,1990年由麥克·高德溫(Mike Godwin)首倡的一句格言:“在線上討論不斷變長的情況下,把用戶或其言行與納粹主義希特勒類比的機率會趨於一(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德溫法則
  • 外文名:Godwin's Law
  • 又稱:高德溫反納粹類比規則
  • 時間:1990年
定義,簡介,

定義

高德溫法則(Godwin's Law,又稱高德溫反納粹類比規則)是指在網際網路文化中,1990年由麥克·高德溫(Mike Godwin)首倡的一句格言:在線上討論不斷變長的情況下,把用戶或其言行與納粹主義或希特勒類比的機率會趨於一(100%)。

簡介

這句格言源於網際網路上很多人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物就拿希特勒來類比。早年在很多Usenet新聞組上有這樣一個傳統:某話題一旦出現這樣的類比即告結束,做類比者被認為自動認輸。然而,故意用這種手段來結束話題的做法也被認為是不合適的,在很多地方不被承認。
高德溫法則最早在Usenet上出現,但現在用於各種以話題分類的網際網路討論:電子郵件討論、BBS、聊天室等。
對高德溫法則一個常見的批評是:有時候和希特勒或納粹對比是環境需要的。比如話題是評價某個國家領導人,甲說:“他改善了經濟,所以是個好領導。”乙可以回答:“光改善經濟算什麼,希特勒還改善了經濟呢!”。有些人認為,這個類比是用希特勒做著名特例來否定對方的廣義結論(改善經濟=好領導),而且和話題有關,所以可以接受。舉例來否定對方觀點的時候,一般都是儘量挑極端的。
另外,極端例子容易讓參與辯論的所有人理解。比如需要大屠殺的例子,既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納粹是邪惡和不可取的,舉納粹比舉土耳其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更通俗易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後者)。如果改舉中國三年困難時期或者蘇聯農業集體化的例子,可能會導致有人為這些事件辯護,把討論引向歧途。
然而,也有人說高德溫法則其實正適用於上述例子;因為納粹的例子更觸動人們的感情,而且隱含訴諸人身攻擊(甲說X,甲不好,所以X也不好)。二者都是謬論而且與事實真假無關。從符號學來看,希特勒由於其負面含義太強,與和其他獨裁者以外的人/物作比都失去了意義。因此,這些人認為高德溫法則也適用於把希特勒和一般領導人作看起來合理的比較。
高德溫本人對第一個批評意見的回答是:我的法則並不評論具體情況下與希特勒(納粹)做比合適與否的問題。正因為這些類比在有些情況下是合理的,更要防止濫用,否則合理類比的效果不能充分顯示出來。
另外還有人認為,只要類比有理,避免混淆道德標準(例如:“他呼籲全國人民團結在他周圍,所以他就是一個希特勒。”),用希特勒或納粹做類比都沒什麼錯。
在香港, 保全局局長葉劉淑儀在推廣第23條立法的時候, 說民主不是靈丹妙藥, 希特勒也是民主選舉選出來的。此話在香港社會惹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我喜歡收集一些被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當作定律的毫無道理的話。例如最著名的“墨菲定律”:有可能出錯的事,肯定會出錯。還有一些不那么被人們熟悉,卻更有意思的定律。比方說,有人站在你面前同你爭辯著什麼,當他開始提高聲調。吐沫橫飛的時候,你只要輕描淡寫地說:“我覺得你現在的表現恰好證明了‘本福德論戰定律’。”這個人肯定需要到Google搜查一番才能反過味兒來,原來你是在羞辱他——“本福德定律”是指人對一場爭論投入的熱情恰恰和他所掌握的真實信息成反比。
當然,“高德溫法則”更簡單明了。最開始,因為有人發現在網際網路上的討論越長,討論者們越有可能用希特勒或納粹做類比,這樣理性的討論就變了味,通常演變成無聊的人身攻擊。於是人們定下規矩,只要你的對手在討論中說出了類似的比喻(除非討論一些不可避免的話題,例如大屠殺和集中營),你只需要說一句“高德溫法則正是為你這種人提出的”,那么他腳下的活動地板就會立即被抽去,他會掉進滿是飢餓鱷魚的水塘,永無翻身之日,這次爭執也就以你大獲全勝而告終。很爽,不是嗎?
更爽的是,這些定律和法則能讓我們看起來更睿智,更博學,而不需要多做功課來準備。這就是為什麼磚家們總是引用“海森伯格不確定原則”,而同時,他們也總是把這個原理弄錯。“不確定原則”實際上是一個物理學概念,簡單點說吧,並不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樣,當你真正看到這條定理時,你會覺得腦子都快炸了。所以為什麼不更直接一些,就用這條定理來指代人們對於某種事物的認識總是不可避免地同這種事物本身有所區別呢?這實際上是“觀察者影響定理”。但沒有人這么說,因為這樣的說法無法顯示出他們有多博學,多睿智。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在拿不準的時候搬出海森伯格和他的原則當擋箭牌,好像這位學者也是一個不求甚解的科學騙子一樣。但在同別人激烈的爭辯中,我們哪有心情考慮這樣的事呢?
有些法則確實蘊涵了寶貴的智慧,例如“黑格爾悖論”:“我們從歷史裡學到的經驗就是千萬不要從歷史裡吸取經驗。”還有“克拉克第一定律”,由科幻小說作家亞瑟·克拉克提出,充滿了幽默的智慧:“如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科學家說某種情況可能發生,那他幾乎肯定說對了;而如果他說某種情況絕對不可能,那他一定說錯了。”
曾經有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說了一句幾乎改變我一生的話:“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毫無意義一點都不誇張。”這句話發源太古老,我已經無法查出到底是哪個人說的了,雖然這也是毫無意義的。在美國,有一句類似的俗話,也是一位科幻作家提出的,被人們稱為“斯特金啟示”:“世界上90%以上的事很無聊。”
在工作中,這樣有趣又有內涵的格言就更多了,“迪爾伯特法則”這樣說:“工作最沒效率的員工被自動推向他們能造成破壞最小的崗位:管理。”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的創始人比爾·喬伊卻不這么認為,他為那些管理者挽回了漸漸失去的信心:“不管你是誰,最聰明的人總是為其他人工作。”而面對老闆的催促,技術員們願意引用“布魯克斯法則”:“投入更多的人來開發一個緊急的項目只會讓進度更慢。”或者“布魯克斯第二法則”:“生孩子要十月懷胎,不論幾個女人一起努力也不會縮短時間。”
那些不耐煩的老闆們也會用“帕金森法則”還擊:“任務總是會推遲到最後時限才能完成。”
這時候,老爸提醒我,不要再坐在電腦前了,因為午飯時間已經到了。
“你真是個納粹獨裁者!”我嘀咕著。
高德溫法則正是為你這種人提出的。”他回答到。
從哲學的觀點,高德溫法則是從科學實證的討論中對規範性(道德考慮)的排除。人們提起希特勒的目的經常是把他當作邪惡的標誌。一個話題從討論實證性的事實變成討論主觀性的對錯評價,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另外,網際網路上很多“希特勒做了某事,所以某事是錯的”這類謬論,使得高德溫法則有套用價值。
然而,如上所述,如果從實證的角度用希特勒比喻,則沒有規範性的問題。
很多人誤把高德溫法則的套用稱作“違反了高德溫法則”。嚴格地講,只有一個話題長度無限而仍然沒有人提起納粹的時候才能稱為“違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