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高巴柏迪(Coober Pedy),是土著單詞“kupapiti”的英語發音,它的意思是“洞裡的白人”。像它的名字一樣,沙漠中的高巴柏迪人有著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四十五個以上的民族組成的幾千個高巴柏迪人,大多數生活在地下的洞穴房屋裡。這種居住方式源於這裡著名的蛋白石(Opal,又名貓眼石,奧寶)採礦業,礦工利用開採後的洞穴直接打造成住家,以避免地面惡劣的沙漠氣候環境,蛋白石洞穴舒適且冬暖夏涼,隨後便有了現在的地下旅館,地下博物館、陶器商店、蛋白石店和地下藝術畫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巴柏迪
- 地理位置:南澳大利亞
簡介,發現,特色,
簡介
在南澳大利亞有座小城高巴柏迪,它的奇怪之處在於從表面看這座城市除了一些停車場和加油站外,建築物並不很多,但事實上這裡不但生活著幾千居民,而且從旅館到酒家,從教堂到夜總會應有盡有。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它們大多建在了地底下。高巴柏迪被譽為“澳大利亞和世界的蛋白石之都”,蛋白石第一次在這裡被發現是在1915年2月1日。1920年,這裡被正式命名為高巴柏迪。
發現
高巴柏迪是澳洲唯一一座地下城。它位於維多利亞沙漠腹地,是澳大利亞最乾旱的地方之一,原本是片鳥都懶得落下的不毛之地。
1915年,有人偶然在這裡發現了蛋白石礦,從此改變了這塊荒地的命運。蛋白石俗稱澳寶,主要用來做各種飾品,普通蛋白石並不值錢,但極品則價值連城。走運的是,庫伯佩蒂的蛋白石不但是極品中的極品,而且蘊藏量大得驚人。訊息不脛而走,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寶人。
特色
澳大利亞號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挖地洞、找寶貝向來是家常便飯。不過找蛋白石卻是個耐心活兒,講究的是持久戰,這就需要淘寶者在當地安家落戶。但是當地氣候十分惡劣,夏季地表溫度總在五十攝氏度以上,冬天又寒風刺骨。於是有人想出將廢棄的礦洞改造成居室的主意。這樣一來,獨一無二的地下城就誕生了。
如果想要在高巴柏迪的地下安個家是很便宜的,你只需付2.5萬澳元(1澳元約合人民幣6元),請一輛挖土機來工作幾天,一個五居室的地下套房就能完工。另外還可以買“二手洞”,價格更是低廉。 由於是乾旱地帶,這裡的地洞不像別處那樣潮濕,所以地下居民很少得關節炎。不過有些初住地下的人會患上失眠症,因為地下室四壁都是堅硬岩石,打呼嚕會產生驚天動地的迴響。
地下城的各家各戶之間並不相通。如果要串門的話,需要走上地面,再轉到鄰居家的洞口去。在這裡安家的人,當然還是打著挖寶的主意,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自家周圍。挖到寶可以發財,就算挖不著也能增加居住面積,真是一舉兩得。據當地人說,曾有一家人在自家地下挖了十多年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搬家走人。新主人人口多,住不下,於是再深挖一層,想修個“地下閣樓”,結果一下挖到寶石,白揀個大便宜。
如今,這裡的地下居室早不是當年的簡陋模樣,而是有吊燈、有家具,廚房衛浴一應俱全的舒適居所。有人甚至建了游泳池和私人機場,當然,那些都只能放在“屋頂”上了。
地處沙漠的地下城用水成了問題,當地人曾建了兩座百萬升容量的水箱,結果竟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它們蓄滿。早在1917年,大量的建築工人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來到這個產蛋白石的地方,引入了在地下挖防空洞的居住方式。當時生活條件非常惡劣,水和糧食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
即使在地下用巨大的水箱存儲水,情況也只是稍稍改善,一星期只能使用六十升水。現在,這個城市的用水由距離城北二十四公里的地下水源供應。水從地下抽出,由地下管道輸送到用反滲透材料製成的給水裝置,然後再送到這個城市網狀的供水系統。整個處理過程非常的昂貴,因此每公升水需要五美元,但水質非常好。
地下城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各家通往地下的門戶看不真切,陌生人很容易“掉入私人宅邸”!為此許多住家不得不蒐集汽車殘骸圍在自家洞口,以示“私宅重地,非請莫入”。有趣的是,這座地下城的總人口一直是個謎,有的說是三千,有的說是四千多。原來當地人為逃稅不願如實上報人口數,前來統計人口的官員面對成百上千個地洞又束手無策。當地警方曾決心把人口統計出來,結果當晚警署就發生爆炸:這些市民以開礦為生,家家都有炸藥,這樣一來人口統計自然不了了之,地下城也因此更平添了一絲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