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柳村位於
南塘鎮的東南面,境內有207國道和283省道經過,交通便利,環境優雅。
柳村位於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1945.3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9385.2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為22.8℃,最高溫度為37.6℃,最低溫度零下1.5℃。1月平均氣溫為15.1℃,7月平均氣溫為28.4℃,年溫差明顯,為13.3℃左右。年積溫約8176℃,無霜期361天。
經濟建設
柳村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南塘鎮,轄9個
村民小組,在冊戶數356戶,人口2600人;全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0畝。
將柳村打造成“一河兩岸三園四景五基地”的鄉村旅遊景區,最終實現村莊服務設施齊全,管理制度健全,環境衛生整潔,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新農村。
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
2015年底柳村已成功種植了400畝油菜花及100畝紫雲英,2016年三月份吸收了2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當地的農產品被銷售一空,帶動當地的經濟消費約500多萬元。為了持續發展柳村花景的觀光農業,已種植100多畝紅高粱,
教育
京山國小
京山國小位於南塘鎮大塘篤柳村,該校創辦3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各色各樣的人才。
文化習俗
傳統節日
春節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又稱“新年”,舊稱“元旦”,俗稱“年初一”。舊俗春節活動從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年晚)開始,至元宵後完燈才結束。舊俗初一日零時(有的擇定時辰)以甜湯圓拜奉天神,鳴放鞭炮祛除“鶴神”,向流年吉利方向“迎喜神”。是日,合家穿新裝,見面拱手作揖,說“恭喜發財”一類話,長輩需給小孩見面錢,俗稱“利是”。親友之間互相團拜,稱“拜年”。這天,禁止殺牲,不準動刀、針、剪,多數人吃素,俗說“年初一吃齋,一日頂一年”。人們吃年前準備好的飯菜,以慶年年有餘。
初二日(有的地方初四)早上設“三牲”拜祖先及諸神,謂之“開年”。從這天起,各家做糯米籺或將年晚做好的糯米葉籺、煎堆、年糕等盛於竹盒、竹筐,並備有豬肉、雞肉等訪親朋戚友。
初三為窮日,亦叫“赤口日”,早晨掃地並箕帚棄於門外,謂之“送窮”。
初七是“人日”,以生菜包炒飯或炒粉皮吃,謂之“吃生”。
初八“穀旦”,清早挑“禾花水”,以龍眼葉澆水於谷棚或谷缸。
初九“兵日”,忌探親訪友。是晚,人多外出到別人菜園“偷青”,種菜人為使菜園莊稼免遭踐踏,事先用禾草把蔥(聰明之意),蒜(合想合算之意)、芹菜(勤力生財之意)各兩株紮成一小束(聰明勤力能生財,必須合想合算,以示祝福),置於菜園邊顯眼地方,待來“偷青”人自取。
初八或初十日,添了男丁之家,到土地廟或祠堂內掛燈。
年例
年例是高州地區乃至粵西民間過年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農村素有“年例大過春節”的說法,也是茂名地區最具特色的一個節日。
光緒《高州縣誌·風俗》有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據了解,明、清時年例已記入粵西的地方志,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較盛行,後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年例逐漸恢復。
粵西年例的習俗如下:
1.做年例
對主人家而言,年例是個“做”字。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起年例”有 “游神”活動,家家戶戶準備“三牲”拜神和“擺醮”,一般要拜土地廟和灶君。“正年例”則要從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宴請的菜餚原料,搭起灶台,有的人家從中午就一直吃到晚上,迎來送往,熱鬧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燒紙船,菩薩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
2.食年例
由於年例的時間是錯開的,今天吃了這個村子的年例明天吃另一個村子的,今天我到你家吃年例明天你到我家吃年例,人人參與,便成了以吃喝為主的“年例”活動。年例日家家戶戶廣延賓客,早晚不停地宴請親朋好友,賓客們隨到隨吃。所有血親姻親表親、親朋好友、同事同學,朋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都熱烈歡迎,主人家會竭盡所能的讓客人吃得高興吃得盡興。
3.看年例
晚上有各種表演給菩薩的節目,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竭盡所能都是為了表演給神看的,以討得神的歡喜,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粵劇和被稱為“鬼仔戲”的木偶戲是年例的必備節目和亮點之一。年例前後,村民每家每戶湊錢邀請劇團來演出,演出時間短則三兩天,長則一個多星期。近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除了傳統的節目外,電影、戲劇、音樂會、體育比賽、猜謎活動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漸成為人們的新選擇。
文娛活動
粵劇
高州市屬
粵語地區,民眾向來喜歡觀
粵劇,因其演出陣容大,音樂、唱腔、表演程式豐富多彩,故又稱為“大戲”。民國時期高城已出現“祝康年”、“日月星”等大戲班,並湧現出“老天壽”等一批粵劇名演員。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初期,縣組建有工商業餘粵劇團。1954年1月,又組建為鑑江粵劇團。50年代後期,改建為高州粵劇團。鄉鎮也先後組建了豐林、石鼓、南塘、東岸、鎮江業餘粵劇團。
木偶戲
木偶戲俗稱“鬼仔戲”,它具有演員少、裝備少、戲金少和易運輸、易接待、易解決場地等特點,利於深入農村和邊遠地區演出,因而長期受到農村民眾的歡迎和喜愛。每當農閒節假、良辰喜慶、村民便樂於捐資,請來木偶戲班唱上三五天或半個月,因此,民眾給木偶戲以“兩竿青竹歌前者,方丈舞台育後人”的美譽。舊時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缺少,木偶戲備受民眾青睞。
採茶戲
採茶戲於明、清時期很盛行,主要流行於縣境與廣西、化州接壤的石板、荷花、大井、南塘、東岸、潭頭、頓梭等西北地區。每逢農閒節令,喜慶良辰,鄉民捐資籌款邀請採茶戲藝人到村中演出,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娛活動,深受民眾喜愛。
風景名勝
文化景點
文物勝跡
水輪泵-不用電動就可以自動從河裡向高處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