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亭

高山流水亭

泰山經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傳說是伯牙撫琴的地方。此地風景恰切得詮釋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韻。概因此附會於伯牙與鐘子期知音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山流水亭
  • 地理位置:泰山中路
  • 建造時間:隆慶六年(1572年)
  • 相關傳說:伯牙撫琴
簡介,相臨景點,傳說,

簡介

高山流水亭
泰山中路的“經石峪”山谷,有一座石亭,名為“高山流水亭”該石亭為明代建築,建於隆慶六年(1572年)。據《岱覽》中記述:“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遇暴雨,止於岩下,援琴而鼓之。”《列子·湯問篇》中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並因此而建此亭,並命名為“高山流水亭”。 石亭全部為石質,通高3.3米,寬兩米,為正方形,周邊四根石柱,下有四根踢腳石,上面石橫樑、插板、脊石橫樑各四根,亭頂坡面極平緩,頂部有一四方形石脊。亭內橫樑上方刻有“高山流水亭”之字。亭外橫樑上方寫有“源頭活水”,正面右柱上書有“天門倒瀉一簾雨”,左為“梵石靈呵千載文”之字。意思是說,下雨時,雨水猶如天門上倒下的水簾,水簾漫過“經石”時,似乎在大聲吟詠石上的千年佛經。“高山流水亭”上方有巨幅石刻《高山流水亭記》,詳細記載了“經石峪”水簾的生動和該亭建立的經過。“高山流水亭”建立之後,當時有人在此觀景,並形容之:“瀑流千派,飛噴字畫,上構石亭一,寬容數人,危壁在後,雪浪在前,每風鳴雨響,萬籟俱怒。”明代山東巡撫李戴有詩專門描寫該亭:“壁立石屏向日明,小亭危坐午風清,彈琴人去知何日,尚有高山流水亭。”
現在,如遊人遇雨,在亭內看到的情景,與當年描述的仍一模一樣的。

相臨景點

黑龍潭
大觀峰
普照寺
經石峪
碧霞祠
南天門
王母池
孔子登臨處
岱廟
大汶口遺址
壺天閣
岱宗坊
馮玉祥墓
紅門
斗母宮
高山流水亭
後石塢
泰山佛光
旭日東升
桃花源
徂徠山
秦泰山刻石
玉皇頂
瞻魯台
天街
日觀峰
升仙坊
月觀峰
五大夫松
雲步橋

傳說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很高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有一日他坐船來到泰山峽口處,突遇狂風暴雨。船夫速將船搖到一山崖下拋錨歇息,暴雨停後,伯牙見這高山之間的川江有別樣的風韻,不禁犯了琴癮就在船上藉此情景彈奏起來。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抬頭一看,就見不遠處的山崖上有個樵夫立在那裡聆聽!伯牙問到:小哥怎么會在此處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被暴雨阻於此崖。忽聽琴聲一片,不覺聽上了癮!伯牙高興的問道:“你既然聽琴,可知老夫適才彈的是什麼曲子?”樵夫說到:大人所彈,乃是您見到山中川江在雨後的感慨,琴聲就像那高山一樣啊!琴聲里我還聽到了山間江水流動的聲音。 俞伯牙驚呆了!他推琴而起,拱手作禮道:“真是荒山藏美玉,今天遍訪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愿已了!便拉他面對青山作拜。伯牙又說到;我與你知音一回,就把剛才彈一曲起名叫《高山流水》吧!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敘衷腸。
轉眼到了約定日期,俞伯牙又來到泰山,卻不見鐘子期來與他會面。一打聽才知道,子期已於年前病世!伯牙聽了頓時熱淚長流。來到子期的墳前捶打著墓碑道:“可憐我遍訪才華才遇到這一個知音,這么年輕竟先我而去。俞伯牙跪在琴前,熱淚盈眶泣灑在琴上。仰天叫道:子期呀,且聽伯牙再為你彈一曲吧……! 俞伯牙彈完此曲,淚流滿面地說:“從此知音絕矣!”說完,他拿起琴,對著鐘子期墓前的石頭用力一摔,琴身粉碎,從此俞伯牙再也不彈琴,卻給後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轉網友“紫荊”博文“高山流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