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高山嵩草(原變種)
- 拉丁學名:Kobresia pygmaea C. B. Clarke var. pygmaea
- 界:植物界
- 特點:墊狀草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墊狀草本。稈高1-3.5厘米,圓柱形,有細棱,無毛,基部具密集的褐色的宿存葉鞘。葉與稈近等長,線形,寬約0.5毫米,堅挺,腹面具溝,邊緣粗糙。穗狀花序雄雌順序,少有雌雄異序,橢圓形,細小,長3-5毫米,粗1-3毫米;支小穗5-7個,密生,頂生的2-3個雄性,側生的雌性,少有全部為單性;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8-4.5毫米,膜質,褐色,有3枚雄蕊;雌花鱗片寬卵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頂端圓形或鈍,具短尖或短芒,紙質,兩側褐色,具狹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淡黃綠色,有3條脈。先出葉橢圓形,長2-4毫米,膜質,褐色,頂端帶白色,鈍,在腹面,邊緣分離達基部,背面具粗糙的2脊。小堅果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扁三棱形,長1.5-2毫米,成熟時暗褐色,無光澤,頂端幾無喙;花柱短,基部不增粗,柱頭3個。退化小穗軸扁,長為果的1/2。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0-54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和高山草甸。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青海、新疆南部、四川、雲南、西藏;在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區常為草甸帶的建群種。優良牧草。不丹、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亦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