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撲灰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山東省高密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高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朝初期,始創者是高密北鄉公婆廟村的一戶王姓人家。高密撲灰年畫多採用全開紙作畫,以大見長,從構圖上看,往往採取寧簡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條屏、人物畫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豐滿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讓人物占滿畫面空間,形成二度空間透視的平面構圖,極具醒目效果。

2006年5月20日,高密撲灰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密撲灰年畫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Ⅶ—6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申報地區:山東省高密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藝術特點,構圖特徵,表現手法,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高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朝初期。據說它的始創者是高密北鄉公婆廟村的一戶王姓人家。這家人從外地遷徙而來,迫於生計,便臨摹一些張貼畫和廟宇壁畫擺攤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藝,又不斷探索,把隨處可得的柳樹枝燒成炭棒當畫筆,把鹹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自此,帶著農村土味,帶著農民的傳統習俗,帶著民間藝術的瑰麗風彩的高密撲灰年畫誕生了。
高密撲灰年畫:《和合如意圖》呂蓁立繪製高密撲灰年畫:《和合如意圖》呂蓁立繪製
清乾隆年間,公婆廟村王氏開始收徒授藝,先收公婆廟村張氏的4個兒子為徒。張氏兄弟學成後自開作坊作畫出售,題材有所創新,擴大了撲灰年畫的影響。
乾隆末年,高密李家莊、趙家圈、杜家官莊的一些人先後來到公婆廟拜張氏兄弟為師學藝,他們藝滿歸里,也開辦作坊並授徒。
嘉慶年間,高密撲灰年畫開始使用畫印結合的新技術。當時,曾在天津楊柳青畫店刻板的胡三,來到了高密李家莊,投入胡玉顯門下。他將楊柳青木版年畫技法糅進撲灰年畫製作,先刻版印線稿,再以手繪完成畫面,使每幅畫都可以在短期內實現批量生產,提高了效率。因經濟效益成倍增長,很多畫坊改畫這種年畫,稱為半印半畫。

文化特徵

藝術特點

綜觀高密撲灰年畫不同發展時期的藝術風格,早期的撲灰年畫,由於受廟宇壁畫的影響較深,一般工多意少,風格粗獷,除人物的手部、眉眼細繪外,其它部位皆快速塗抹,以水墨為主,顯得古樸典雅,被人們稱為“老抹畫子”。清乾隆時期以後的撲灰年畫,以色代墨,色彩艷麗,形象追求動感,線條顯示豪放,人物面部多為胖耳大腮,豐潤中不失俊秀,肥碩中盡顯福態,改變了“老抹畫子”那種黑乎乎的直感,形成了一種新的格調。
高密撲灰年畫:《家堂》 呂蓁立繪製高密撲灰年畫:《家堂》 呂蓁立繪製

構圖特徵

高密撲灰年畫多採用全開紙作畫,以大見長,常見的有“大褂子”、“大橫披”、“四條屏”、“八條屏”等。從構圖上看,往往採取寧簡勿繁的手法,除了花卉條屏、人物畫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豐滿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讓人物占滿畫面空間,形成二度空間透視的平面構圖,具有一定的醒目效果。

表現手法

高密撲灰年畫即便是表現故事的浩大場面,也只選取某個重點場景,畫龍點睛,只畫出重點的一部分,至於“相關的那些事”或“千軍萬馬”的氣韻,則留給欣賞者自己去聯想、體味。像《長坂坡》,作者僅畫了趙雲揮舞寶劍的形象,其他人物場景一概捨去。這種表現手法,實際上與京劇表演藝術中的簡約、國畫藝術中的意到筆不到方法相吻合。

製作工序

撲灰年畫製作是根據作者所構思的題材內容,打好腹稿後,先用柳枝燒製成的炭條勾出輪廓,即粉稿,然後撲抹在另外的白紙上,就叫作“撲抹”。這是撲灰年畫的第一道工序,如此可以撲抹數張畫稿。如再增加數量,可以在撲好的一張畫稿上再用柳枝炭條描一遍,重撲。
高密撲灰年畫:《漁翁得利》呂蓁立繪製高密撲灰年畫:《漁翁得利》呂蓁立繪製
製作撲灰年畫的第二道程式是“手繪”。“撲抹”是基礎,“手繪”是關鍵。“手繪”複雜得多,主要包括“大刷狂塗”、“細心巧畫”、“描子勾拉”、“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磕鹹菜花”、“描金”、“塗明油”等步驟。

題材作品

撲灰年畫題材涉及山川流水、魚鳥花卉、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據2009年不完全統計,撲灰年畫品種已多達150多種,例如清道光年間的《也明招親》《黃鶴樓》《李靖王》《三娘教子》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高密的撲灰年畫凝聚著高密世俗文化內涵,高密家堂祭祀畫,幾乎涵括了中國民間年畫所有的敬祖乞祥納福文化內涵,是家堂年俗孝文化功用的核心之一。

傳承現狀

高密撲灰年畫的製作特點使其無法脫離傳統的手工撲拓、繪製技藝,由此造成製作周期長、工藝講究、產量有限的特點,這樣撲灰年畫便無法與製版印刷的新年畫技術競爭市場,至光緒年間整個行業開始衰落。撲灰年畫技藝在高密地區的傳承已是後繼無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年畫品種,反映了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保存了中國民間繪畫的傳統技能,有必要對之進行搶救和挖掘。
高密撲灰年畫:《文財神》呂蓁立繪製高密撲灰年畫:《文財神》呂蓁立繪製

傳承人物

呂臻立,男,漢族,1953年生,山東高密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品有:《祝壽圖》《博古屏》《三星圖》等。
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

保護措施

2009年,高密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撲灰年畫之鄉”,並設立了撲灰年畫保護基地,為培養傳承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社會影響

  • 重要展覽
2015年3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非遺司指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系列活動組委會主辦,文化部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年畫精品展”在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精品館開幕,高密撲灰年畫作品在其中被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