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

高家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家善,1935年10月生,湘西永順縣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

高家善1950年參軍,任原步兵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四二三團三連(“老禿山英雄連”前身)司號員;1951年底,隨部開赴朝鮮前線;1953年3月,參加老禿山戰役;1979年,轉業回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家善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永順縣
  •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抗美援朝,農村社教,人物生活,人物語錄,家庭情況,所獲榮譽,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1935年10月,高家善出生在湖南省永順縣一個土家族貧苦家庭。
1950年,高家善參加解放軍,任原步兵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四二三團三連(“老禿山英雄連”前身)司號員。
1951年底,高家善隨部開赴朝鮮前線,在司號隊學習吹號。
1953年3月,在韓戰的老禿山戰役中,他英勇作戰,榮立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一等功。回國前,高家善和戰鬥英雄們一道受到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親切接見。
1953年下半年,高家善回國後,上級組織安排他學習文化知識。他從漢語拼音學起,僅用3年多時間就達到了國中文化程度。
1955年,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並參加了當年“五一”勞動節觀禮,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隨後,高家善進入瀋陽軍區步兵學校接受3年的正規軍事院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部隊工作,先後任排長、警衛連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務。
高家善
1957年軍報記者實地採訪高家善所攝照片
1979年,高家善轉業回到家鄉,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物資局副局長。

人物事跡

抗美援朝

  • 主動請戰
1952年3月,在老禿山戰鬥的前幾天,高家善看到全連同志都爭著寫請戰書,自已也請連里文書代寫了一份,交給了連長李志堂(一作“李志棠”)。連長與指導員以高家善年齡小為由,確定其為留守人員。但他強烈要求赴前線參戰,連長最終同意他跟隨自己做通訊聯絡工作。
  • 英勇作戰
1952年3月23日下午8時許,在志願軍炮兵近4分鐘的火力急襲之後,高家善所在的連隊進入老禿山陣地。他跟隨連長往山上衝擊。在接近敵人前沿陣地時,他們遭遇了一個排左右的哥倫比亞士兵。連長命令戰士宋德清帶手雷順左翼沖往敵人側後,自己帶上其他幾個同志從右翼往山頭突擊。在敵人即將搶占交通溝時,高家善急中生智,突然吹響衝鋒號,鼓舞了戰士們的鬥志,震懾了敵人並創造了戰機。宋德清和順右側插上去的同志們將手雷、手榴彈扔入敵群,敵人死傷慘重,剩下的四五個人也被志願軍第二梯隊消滅。
高家善
“老禿山英雄連”
在衝擊主陣地的道路上,高家善發現旗手張天孝雖雙腿負傷躺在地上,手裡仍緊緊地抓著簽有全連指戰員姓名的紅旗。他抓過旗幟,繼續向前衝去。敵人藉助照明彈的光亮,用火力封鎖住前進道路。他利用敵人射擊的間隙,在戰友的掩護下成功將紅旗插上了老禿山主峰,並打出了信號彈,三連官兵隨後攻克了主峰。
後來,高家善和戰友們堅守陣地,打退敵人多次反撲。後續支援部隊上來後,讓三連全部撤下去,高家善卻和前來支援的二營營長說自己熟悉地形,要留下來繼續戰鬥。整個戰鬥中,他與衛生員汪雋華(一作“王錦華”)先後救護了傷員40餘人,消滅了60多名敵人,並活捉俘虜,打掉了敵人7個地堡,繳獲了大堆武器。

農村社教

1979年,高家善轉業回到家鄉,拿到400多元的“安家費”,這在當時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儘管家裡人口多、生活負擔重,他堅持把這筆錢全部交了黨費。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物資局工作後,高家善主動請求到保靖縣昂洞鄉鐵廠村參加農村社教工作隊。局領導考慮到他年近花甲,又患有胃潰瘍、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加上鄉下生活艱苦,醫療條件差,不同意他去。高家善說:“再過兩年,我就要退休了,請給我最後一次下農村的機會吧!”在他的再三懇求下,組織上答應了他的請求,確定他擔任駐保靖縣昂洞鄉社教工作隊副隊長。
針對一些村民,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思想混亂的問題,高家善認為要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用社會主義思想占領農村陣地。他向村民們講述了自己在抗美援朝中攻打“老禿山”的戰鬥故事,在此基礎上,他與工作組的兩位同志緊密依靠黨支部,克服種種困難,辦起了農民夜校,建起了圖書室、青年學習室、老人活動室,組織了業餘文藝宣傳隊,修起了籃球場,使村裡的男女老少有了寓教於學、寓教於樂的場所。
為了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提高糧食產量,高家善決定推廣“地膜玉米”和水稻“雙兩大”栽培兩項新技術。面對民眾的不理解,他通宵研究生產技術,與黨支部書記種植地膜玉米的示範地,每天挨家挨戶動員村民。由於辛勞過度,他的關節炎復發,走路非常艱難。他忍著疼痛登門上戶,組織全村民眾現場參觀。最終,全村在沒有一戶受罰、一人挨批評的情況下,實種地膜玉米64畝,實插“雙兩大”103畝,超額完成了鄉政府分配的任務。全村1990年糧食產量達到12萬公斤,比上年增產4.5萬多公斤,其中“地膜玉米”“雙兩大”增產3萬多公斤。
鐵廠村僅在地勢低洼的地方有一口井,每逢大雨,糞便和各種垃圾髒物順坡而下,湧入井中,嚴重危害著村民們的健康和安全。高家善同民眾商量,想從幾里外的山中引來山泉水。他發動民眾捐,找有關部門支持,終於湊齊了引水工程所需的25000元。引水工程從水源岩溪到村寨,需要開出一條長1400米、深1米、寬60—80厘米埋膠管的壕溝,還要修建蓄水池、過濾池。在盛夏,高家善連續兩個多月與村民們一道挖壕埋管,最終完成了這一工程。

人物生活

人物語錄

“我這一生是黨給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人民,想到國家這個大家!”
“想起那么多戰友都為保衛新中國犧牲了,我們活著的人做了一些工作,為人民服務是應該的!”
“沒有戰友們前赴後繼地英勇犧牲,哪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家庭情況

高家善與老伴育有四個兒女。
高家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
高家善與老伴(圖源:湘西團結報)

所獲榮譽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高家善先後被記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一枚,“晉功章”兩枚;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授予“青年戰鬥英雄”稱號。
1955年,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人物評價

無論在什麼崗位,高家善始終以一名戰士的衝鋒姿態,以把“把勝利紅旗插上無名高地主峰”的堅定意志,不斷地向生命中的一個又一個高地發起衝鋒。(《解放軍報》評)

人物影響

1953年10月,老舍隨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慰問結束後,他來到志願軍部隊去體驗生活,訪問了不少強攻與堅守老禿山的英雄們,隨後以“老禿山英雄連”為原型,創作了文學作品《無名高地有了名》。其中小司號員郜家寶的人物原型便是高家善。
高家善在“老禿山”的戰鬥故事,曾在《志願軍英雄傳》等多本書中刊載,並被繪製成連環畫《青年戰士》出版發行全國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