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圖 ( 1583-1645) 字研文,一字子猷,號齋,大行高氏九世三股一,字子猷、研文,號硜齋,配宋氏,贈一品夫人,生子一。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並加封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給予四世封誥,蔭其孫高璪為中書舍人。膠州史上文職最高者。
基本介紹
- 本名:高宏圖
- 字號:研文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青島膠州
- 出生時間:1583
- 去世時間:1645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高宏圖考中進士,授中書舍人。當時朝廷內爆發了李選侍謀害熹宗案,出現派系鬥爭。高弘圖主張穩妥平和處置,被指為包庇而奪俸兩年。
後來,高宏圖任陝西監察御史,嚴厲處置西安秦王府太監張清欺壓百姓案,他不聽從說情,奏請斬殺張清,但被權臣包庇下來,氣憤之下,他稱病隱退。
人物生平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春,魏忠賢如高宏圖復官。高入都會,不依附魏,仍堅持自己的寬刑獄等主張,終惹怒魏,高被削籍。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賢自殺,高復原職,繼續同魏黨士較量,獲勝立功,任太僕寺少卿。後任右僉部御史,升左都御史,改任工部右侍郎。宦官張彝憲企圖聯絡高為私黨,被高弘圖婉言相拒,有時稱病缺席侍郎議事,建背聖旨,又稱削職,閒居長達10年。
滿清攻至膠州,高宏圖變賣家產籌資招義兵抗衡,協助知州郭文祥登城堅守,不計晝夜,力保城池不丟。崇禎獲悉,次年召高任南京兵部侍郎,繼升戶部尚書。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擁立為皇帝,高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當時宦官當政,腐敗橫行,高宏圖焦慮萬分,上疏言是,力主興利除弊,但沒被採納。高宏圖心灰意懶,上疏乞休,不得批准反得加封,還給予四世封誥,蔭其孫為中書舍人。高力辭不受,4次上疏乞休。馬士英、阮大鋮從中贊可,準奏。他又拒福王的饋贈。
南明形勢緊急,高宏圖渡錢塘江,計畫約被逐大臣劉宗周為外援,在江浙一帶據守。後南京陷落,南明終結。高宏圖於會稽絕食而亡。墓葬王台鎮田家窯閣老山。
高宏圖有著有《太古堂集》、《奏疏》、《易經著解》、《史記論事》、《綱目別見》、《論史》、《老子解》、《高宏圖雜著》、《高宏圖尺牘》、《血衣記》等。高宏圖墓在王台鎮田家窯閣老山。《明史稿》、《明史》、《國榷》、《山東通志》均有傳。等著作傳世,其書法作品也流傳至今。
萬曆四十八年(1620),他因上疏開脫左光斗、楊漣等人罪名,觸怒熹宗,被奪俸兩年。不久又針對當時局勢,上疏陳述“時政八患”,並請求朝廷起用鄒元標、趙南星等人。明天啟初年,高宏圖升任陝西監察御史,依法將欺壓百姓的王府太監張清收捕下獄。
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欲將高宏圖收入勢力範圍,而他決不趨炎附勢。魏忠賢矯旨逮捕都御史周宗建和吏部主事周順昌,他立即上疏,洞指其奸,從而觸怒了魏忠賢,被削籍歸里。
崇禎元年(1628),魏忠賢畏罪自縊,高宏圖官復原職。崇禎三年(1630),擢高宏圖為太僕寺卿,遷左副都御史。崇禎五年(1632),高宏圖被擢升為工部侍郎,當時太監張彝憲奉旨督察部事,高宏圖忠堅持不與太監共事,七次上疏乞休,終因忤旨,再被削籍歸里。高宏圖回到家鄉後,杜門不出,潛心著述。他的“別業”在池子崖村(今屬南關街道辦事處),亭台池榭,花木扶疏,藤蔭草緣,百禽匯集,可謂意境清幽之地。在家鄉期間,高宏圖還買下趙任在嶗山築的別墅,改稱太古堂,在此完成了他的詩文集《太古堂集》。
崇禎十五年,清兵南下攻膠州,高宏圖聞警後,與在籍參將談震采等人,協助知州郭文祥晝夜巡城堅守。崇禎帝得知後,於第二年(1643),召高宏圖為南京兵部侍郎,不久又升遷為戶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是時,閹黨餘孽馬士英等人,在南京擁立平庸無志的福王朱由崧為皇帝。馬士英等懾於高宏圖系三朝重臣,眾望所歸,改宏圖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南明政權建立之初,高宏圖力挽狂瀾,上疏“新政”八事:勤聖學,睦親藩,議祀廟,收人心,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等,涉及內政、外交諸多方面,但遺憾的是,閹黨馬士英,阮大鋮等結為死黨,與高宏圖的政見形同水火,竭力排斥,“新政八事”未能付諸實施。馬士英、阮大鋮把持朝政,專權誤國,上下離心,高宏圖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聽幕僚史學家談遷的建議,不作誤國之臣,幾次上疏乞休。
高宏圖致仕後仍心繫社稷,不顧年老體弱,渡過錢塘江,欲約逐臣劉宗周為外援,聞聽南京被滿清攻破,南明已亡,只好作罷。滿清豫親王多鐸,慕宏圖名望,寫書以錢幣召降,皆被高宏圖拒絕。高宏圖國亡無家,最後流寓會稽野寺中,九日不食,於順治二年(1645)絕食殉國,享年62歲。寡媳及孤孫高璪,扶柩歸葬故里。
萬斯同《明史稿》認為,高宏圖曾向皇帝推薦趙南星,後來趙南星卻彈劾高弘圖去職,故高宏圖不能無怨望,復起彈劾趙南星,今考高宏圖《奏疏》,全無彈劾趙南星之事。萬斯同作為史學名家,不是聽信誤傳,就是以量窄之心去推測一代名臣。此事有關忠臣名節,不得不在此一提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國榷》作者原為內閣大學士高宏圖幕僚﹐為高宏圖和張慎言所器重﹐薦為中書舍人﹑禮部司務﹐參與修史。
弘光帝詔對高弘圖
1644年農曆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這年農曆五月,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與吏部尚書高宏圖商議,在南京另立皇帝以恢復大明社稷,並認為非賢主不足挽狂瀾。然而,鳳陽總督馬士英貪占擁立之功,率軍擁福王世子朱由崧來到南京。這朱由崧吃喝嫖賭樣樣在行,就是無治國之才。史可法和高弘圖措手不及,群臣愴促間只好擁戴朱由崧為南明皇帝,建都南京,年號宏光。宏光皇帝以高弘圖為元老,授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一時朝廷大議多出高宏圖之手。但是,馬士英以擁載功任首輔大臣,交結左右擅權納賄,百官爭走其門。當時朝中敢與馬士英抗衡的只有史、高兩人。史可法手握兵權,馬士英便唆使弘光皇帝派其赴江北巡視四鎮,剩下高宏圖雖在權力中樞,卻孤掌難鳴,所提建議不得落實。南明王朝建立兩個多月,朱由崧荒淫無度,不理朝政,馬士英排擠忠良,朝廷內外人心渙散,滿清虎視南下,南明弘光朝廷朝不保夕。高宏圖目睹社稷危狀,在多次力諫無效情況下,只好憤而辭職。
且說高宏圖上疏辭職,鑒於他是三朝元老,弘光皇帝沒有批准,只好請假在家養病。這年農曆五月的一天,弘光又派太監請高宏圖入朝議事,高宏圖再次向皇帝引疾乞休。弘光皇帝說:“國事剛剛有個眉目,先生何忍心離朕而去呀!”
高相國過江記
南明弘光五月,高宏圖聞滿清南下,自蘇州來到杭州的北關,剛住下,忽聞鎮江被滿清攻陷,更加憂憤。浙江巡撫桐城人張秉貞口不言兵,逡巡如平日,其意可知也。浙直總督堂邑人張鳳翔停泊在錢塘江上,高宏圖帶著幕僚談遷登上其船。談話間,高宏圖語及談遷有經世奇才,可以參與計事,張總督命人請談遷入室,問迎駕之計。談遷回答:“迎駕是做臣子的職責,今國勢方危,馬士英之惡路人皆知,中外共憤,乘時密奏,可以清君側。”張總督說:“談先生的計雖好,可是如何去抵抗滿清南下呢?”談遷答道:“南宋把盛著韓 侂 胄首級的匣子送給金兵,換回了金國的退兵。先前遣使通好,受阻於馬士英,今借其腦袋向滿清請罪,或許事有轉機,且事已急矣。”張總督又問:“如果秘奏時,從駕的人多怎么辦?”談遷回答:“駕出倉猝,估計隨從不會很多,即使隨從多也會在半道上散亡。昔唐玄宗到達蜀地,從官六軍,跟隨的僅 1300人。今厚犒所屬大軍,何愁計謀不勝?”張總督以手中無兵推辭。談遷說:“鎮江潰兵紛紛南逃,若出片紙招之,豈不都成了我們的兵馬?”張總督又以無軍餉推辭。談遷回答:“先儘其所有犒勞之,慢慢再計議軍餉問題,也不為遲呀!”張總督嘆道:“你的計策很好,然而如不幸被皇上嚴旨拿問怎么辦?”如是者再三,總督雖然認為此計很好,卻始終不敢領命。
翌日,高宏圖無奈,帶談遷渡江,宿西陵。派家人去郡城,而自己與談遷又赴杭州。
高相國託孤
談遷曾為相國高宏圖的幕僚,深受高宏圖器重。高宏圖官至南明吏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又出身於望族,家境本來相當富有,明亡後蕩然無存。清滿清渡江前後,談遷又隨高相國奔走於杭州和錢江南岸之間,共商國事,求救國之良法。當時,高宏圖身邊只攜一幼孫(子高朗之早逝),後來趕到會稽,清帥多鐸聞其名,以書幣招之。高宏圖見國事無望,決定以死報效明朝,多鐸給他的勸降信,他根本不拆封。南明弘光朝滅亡後,高宏圖逃到會稽城外竹林中的一座破廟中,絕食九日而殉國。當高相國臨終前,特地將愛孫高 璪 託付給談遷,從而使相國的後裔得免于越東之難。
義僕祝曰三
祝曰三的名字失傳了,他是大學士高宏圖的家僮。明亡,高宏圖寓居會稽破廟中,聞國變悲憤絕食。家人圍著他哭泣哀求,他根本不回應。三日後,高宏圖睜眼要水喝,當時祝曰三才 12歲,在一旁侍奉,端著水說:“大人幸又食飲了,可惜白白的餓過三日。”高宏圖聽了點了點頭,遂閉目絕食,九日而殉國。高宏圖族侄高文熠未發達前與祝曰三是拜把的兄弟,命兒子高秀才呼祝為丈,往來侍酒,跪起如子侄。